白相文學

本是白相人 偶博文學客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六月荷花

(2015-11-21 08:39:49) 下一個

那天本來是要去靜安寺的,在地鐵車站看見了廣告,當即掉轉方向,直奔古猗園來了。也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滬上有了一年一度的國際荷花節。

農曆的6月,上海正逢梅雨季節,天氣陰沉沉的,空氣濕漉漉的,簡直就擠得出水來。從南翔地鐵站走到古猗園也不過十幾分鍾的路,身上就感覺有點不爽快了,好在園子裏的荷花賞心悅目,於是便將煩悶丟在了腦後

荷花在中國文化裏占著很高的地位,深受曆代文人墨客的青睞,留下詩句與畫幅無數,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宋朝周敦頤的《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你也許要問了:等等,這到底說的是荷花呢,還是蓮花?其實按中國人的分類,荷就是蓮,蓮也就是荷,兩者是不分的,隻有睡蓮才是不同的物種。荷花(或者蓮花)的莖葉高處水麵,有蓮蓬頭、蓮子、和蓮藕,英文叫Lotus;而睡蓮這些都沒有,隻有浮在水麵上的葉子,和將將露出水麵的花,英文叫Water Lilly。

中國人愛蓮的另一個原因是蓮花與佛教文化的不解之緣,它是佛教經典和佛教藝術裏經常提到和見到的象征物。佛祖釋迦牟尼一出世,便站在蓮花上。後來他傳教說法時,坐的是"蓮花座",坐姿也成"蓮花坐姿",就是兩腿交疊,足心向上。大家最熟悉的觀世音菩薩的許多形象也都是以蓮花作為陪襯的:有臥蓮觀音、持蓮觀音、等等。介紹淨土佛國的聖賢們都以蓮花為座,或坐、或站,都在蓮花台之上,以代表其清淨莊嚴。

在眼下這悶熱的梅雨天裏,我在賞荷的人群中擠來擠去,感覺不到半點的清靜和莊嚴。到處是拿著“自拍杆”的遊客,但凡有色形俱佳的花朵,必定圍著一圈架著“大炮”的攝影愛好者。原本最講究心領神會和忘我虛無的佛學,現在變成了目擊直觀和近距高清的影像。

我走過一個水榭,裏有沒有人,便坐下來小憩。不一會來了一位老者,扛著很結實的三腳架,和一個大攝影包。他走到臨水的長凳邊,放下包包,支好三腳架,然後拿出一架掛著白色“大炮”單反機。我坐得很近,覺得那應該是佳能的“無敵兔”。

準備就緒之後,老人並不急於拍照,而是站在一旁等著。我扭頭順著鏡頭的方向看過去:近處的荷塘、遠處的小橋、和小橋上不斷過往的遊客,看不出有什麽特別。我等了一會還不見有什麽動靜,也沒有其他的攝友聚攏過來,便好奇地跟他打招呼,問他在等什麽好的景致。

“哦,就是好玩。我在等一個穿紅衣服或紅裙子的女孩子走到橋上,然後用慢速曝光讓她糊掉,有點虛無縹緲,應該蠻好看的。”

我又回頭望去:橋邊一棵老柳樹斜在微風裏,拱起的小橋上正有一對男女走過,那女孩穿的是紅裙子……

 

©  梁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