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41)
2011 (23)
2014 (12)
在上海話裏,“逛街”叫“蕩馬路”。在我的記憶裏,上海有“蕩”不完的馬路。
問起真正的老上海,他們會很自豪地跟你講發生在“大馬路”、“膩馬路”、“叁馬路”、和“肆馬路”上的故事。現在上海的中年人還有可能告訴你所謂的“肆馬路”就是現今的福州路,而當年的“霞飛路”就是現今的淮海路。而“幾零後”年輕人隻有在百度之後才會知道,以外灘為起點,東西走向的幾條大路,由北向南,依次為“大馬路(解放後改名為南京路)”、“膩馬路(九江路)”、和“叁馬路(漢口路)”……
七、八十年代的年輕人談戀愛,上海人叫“軋朋友”,有一項幾乎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被戲稱為“淮海戰役”,說的就是兩個小倆口到淮海路去“蕩馬路”。盡管南京路頂著“大馬路”的頭銜,還有好幾家“一店”,比如“中百一店”、“食品一店”,而淮海路上隻有“中百二店”,但在當年上海人的心目中,淮海路的“檔次”略高一些。
淮海路上的現代雕塑
那時的學徒工每月是36元。拿到工資後帶著女朋友到淮海路去“蕩”個半天,口袋肯定就見底了。對於家境寬裕的“老克勒”,這正好是“紮台型”的時候。但對於囊中羞澀的小夥子,“淮海戰役”是拖不起的,為了不“坍招勢”,隻好咬緊牙關,將愛情進行到底,力爭“淮海戰役”的完勝。
近年來,隨著大型購物中心不斷興建,除了中華第一街—南京路步行街—還可以蕩一蕩之外,“蕩馬路”好像已經被“逛貓(mall)”取代了。購物中心裏冬暖夏涼,風雨不礙,吃喝玩樂,一應俱全,與“蕩馬路”相比,自有不少優點。熱戀中的年輕人也有各種各樣的“情調(或調情)”會館場所可以打發時間,耗時傷財的“淮海戰役”也早就成為曆史了。
作為“過來人”,我每次回到上海,隻要有半天時間打發,我還是會想著到淮海路“蕩一圈”,去尋找新上海的往事。
淮海路上高大庇蔭的法國梧桐依舊,但行人比以前少多了,街道比以前幹淨了,店麵也比以前更上檔次了…… 在新落戶的巴黎春天、星巴克、和哈根達斯之間,我仍然看見了不少“老麵孔”。
長春食品店還在,哈爾濱卻不見了(最近剛聽說要恢複),同時逝去的是留在多少老上海人心中的那一方奶油蛋糕。
對麵的光明邨還在,門前仍舊是一日到夜排著長龍,等一份新出籠的大包子或是剛煎好的鮮肉月餅。夏天,冒著三十八、九度的酷暑,打著陽傘,搖著蒲扇,老顧客們還是一如既往地耐心排隊。路過的新上海人難免好奇,張口打聽,回答是“幾十年的老牌子啦,味道勿要太靈噢。”大部分人扭頭看看排著的顧客,再抬頭看看天,然後無奈地搖著頭走開去了……
偶爾會有一兩個年輕人,在猶豫片刻之後,走到了隊尾。若幹年之後,他們之中某一個也許就在這裏,自豪地對著好奇的過客聲稱:““幾十年的老牌子啦,味道勿要太靈噢。”
© 梁兄
考一考:
新世界外麵有一條標語,很不錯。是一幅對子,上聯是:“十裏南京路”,下聯是什麽?
要看唐朝去日本,要看宋朝去韓國,要看民國去台灣,要看上海去海外。
=================
那個年代的“南京路”隻是現在的南京東路,隻到英租界的西邊西藏路。現在的南京西路原來是靜安寺路。東西兩條南京路根本是天壤之別。
一位海外囬憶者
(有點啇討:學徒工資18元,學徒工滿師後工資3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