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41)
2011 (23)
2014 (12)
媽媽喜歡菊花,記得我很小的時候,家裏的小陽台上就種了兩盆。每年開春時要扡插新枝,媽媽說新枝上開出來的花不僅大,而且顏色鮮豔。夏天裏,我有時會幫著澆點水,有時幫著把多餘的花蕾摘掉,隻留下中間最大的一個。到了秋天,金黃色和粉紅色的兩朵大花就會綻放開來,一個絲絲縷縷,另一個擁擁簇簇,很好看,而且花期也長。
不記得從哪一年起,上海有了菊花展,頭兩年都在中山公園。在那個娛樂會展稀少的年月,菊展是個大事,人山人海,擠得要命。向來喜歡清靜的媽媽竟然也湊熱鬧,帶著我去過兩次。我隻記得各種各樣的菊花造型,什麽長頸鹿啦,大象啦、鼻子還能卷起來,好幾次我還仍不住想爬上去騎一騎。媽媽不得不拽著我,很有興致地擠在人群裏觀賞形態千奇百怪,色彩五花八門的品種菊。
光陰流逝,上海已不再是我小時候的上海。一年一度,菊花展卻沒有間斷過。這不,前些日子回上海,跟幾個老同學一起吃蟹的時候,我想到了“菊黃蟹肥”。拿出手機一查,果然當下裏就有菊花展,在共青森林公園。如今媽媽年紀大了,已經很少出門,我就沒跟她提這事,心想以後發些照片給老人家看看就行了。於是逮著一個空閑的周末,我去尋找兒時的記憶。
共青森林公園早先不是公園,叫共青苗圃,並不公眾開放,隻有學校組織活動,比如植樹的時候,才會有大巴士開我們過去。印象當中苗圃可遠了,眼下卻挺方便的,地鐵轉公交,一會就到。快速的城市化進程已經把當年很偏僻的遠郊開發成了城區。
現在菊花展比起當年也氣派多了。好像是為了刻意要營造出了菊山花海、盛世金秋的美麗景觀,展方以多頭菊、獨本菊、懸崖菊等各色菊花為造型材料,采用多樣化的布展手法,將菊花與主題景觀融合起來,塑造了十組園藝作品,旨在展現菊花造型奇特、芬芳多姿的別樣風韻。但是在我看來,創意還是少了點:還是大象,還是孔雀,還是仙鶴……,對了,還有超大型的“雙龍戲珠”,可是大象的鼻子不會卷起來,叫我很失望。
倒是當年媽媽鍾愛的品種菊,也成了我的看點。這裏集中了來自全國各地的1000多種2000多盆名特優品種,為菊花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近距離觀賞平台。我注意到,與當年相比,有一個最大的不同是“攝影師”多了。想當年,有一架海鷗牌已屬不易,機子裏有限的黑白膠卷當然也都用在以菊花造型為背景的人物照上了。看如今,花藝館裏到處是扛著“大炮”,背著三腳架,拿著反光板的“專業”人士。為了尋找獨特的視角,他們自己也可以稱得上“千姿百態”了。即使沒有大型單反的遊客,也興致很高地用手機拍照,然後現場實時上傳微信或者微博,與圈子裏的朋友們溝通。原先非常大眾化的“傻瓜機”反而不多見了,隨著手機照相功能的指數式上升,夾在手機與單反之間的“傻瓜機”正在悄悄地退出曆史舞台。
因為在我上海用的手機是朋友淘汰下來的,照相功能屬於“爺爺輩”的,分辨率隻夠在手機的小屏幕上看,所以特地帶了一隻“傻瓜機”胡亂地拍了一些照片。回家後還沒等我把照片整理好發過去,卻已經收了媽媽的郵件,題目是“2013上海菊花展照片”
© 梁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