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相文學

本是白相人 偶博文學客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酒之淚

(2013-02-22 06:34:51) 下一個

自打迷上了葡萄酒,在開車的距離之內有品酒會的話我總是盡量找出借口去看一看,許多我喝過的好酒就是在品酒會上嚐到的。


記得第一次去品酒,坐在角落裏的一張桌子旁,有點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感覺。就看見前台上放著十幾瓶酒和好幾個酒壺,一個帶著明顯的法國口音的紳士開始搖頭晃腦地給我們講解。什麽味素(notes)啦,丹寧(tanning)啦,酒體(body)啦,一大堆我當時一點都不懂的專業詞匯,很沮喪。肯定是看出了我一臉茫然的表情,同桌的一位老者小聲地對我說,不隻你一個,我也聽不懂那些胡說八道。別著急,等著嚐酒就好了。


過了一會兒,要嚐酒了,服務生給在座的每人倒了一點點酒,最多就兩口吧,記得好像是一種黑皮諾(Pinot Noir)。我拿起來就要喝,一看周圍的人都不動勁,趕緊停了下來。“首先,我們來看 ‘酒之淚(tears of wine)’。”法國紳士開始示範。他拿起酒杯快速地轉幾圈,然後端起來對著光亮,“你們看這些一條一條的掛跡就是酒之淚,有時也叫 ‘酒腿(wine legs)’。但是我更喜歡酒之淚。很浪漫,你說是不是?” 他問前排一位留著長波浪的女士,大家都會心地笑了。“好酒的淚痕應該比較多,長長地掛下來,中間不能斷掉。” 法國紳士繼續講他浪漫的酒之淚。


後來我問過學化學的朋友,她說這實際是跟酒精含量有關的:在大學裏做有機化學實驗的時候,如果玻璃燒瓶沒洗幹淨,水跡就會掛得一條一條的,我們叫 “掛油”,老師看見了要扣分的。“髒燒瓶掛油和酒之淚有什麽關係?我們的酒杯都洗幹淨了呀。” 但是你們倒進去的是酒,不是水啊。酒裏含有酒精,屬於有機溶劑,和水的表麵張力不一樣。酒精一旦接觸了杯壁,就和我的髒燒瓶一樣了呀。 “噢,原來是我們自己把杯子弄 ‘髒’ 了。那麽掛跡的長短、多少、和中間斷不斷有什麽講究嗎?”酒精含量越高,杯子就越 ‘髒’,掛油就應該越多。長短和斷不斷我就不知道了,應該跟酒沒什麽關係吧?要我說的話可能跟杯子玻璃表麵的均勻度有關係。


“我的化學課就上到這吧,下次我請你喝酒,而且一定用幹淨的好酒杯。不過 ‘掛油’ 實在不好聽,我還是喜歡 ‘酒之淚’。”


看完了 “酒之淚”,接下來是看酒的成色。新的紅酒的顏色接近葡萄皮,應該是紫色的,在老化過程中,慢慢地變成磚紅色,時間再長一點就發展成褐色了。我的化學家朋友告訴我這些都是氧氣搞得鬼。決定成色的化學物質是微量的,所以一點點氧氣就可以氧化這些微量成分而改變酒的顏色,隻有在絕對無氧的條件下,酒的顏色才不會變,這就是為什麽開了瓶的葡萄酒應該是一次喝完的。實在喝不完的話,必須塞緊了放起來,講究的還可以充上氮氣。不在於放幾天,而在於開幾次,當然太長了也不行。最好在一星期之內再打開一次,把它喝完了。


講完了如何看酒,那個搖頭晃腦的法國紳士又教了我們如何鑒定酒的香氣:“必須用酒杯罩住整個鼻子,深深地嗅,才能充分體驗酒的香氣。香氣可是葡萄酒很重要的一部分,千萬不要跳過這一步哦。” 於是乎大家都埋頭嗅了起來,邊上那個剛才安慰我的老者長著個大鼻子,把整個酒杯都塞滿了,嗅得十分得意。房間裏到處是 “嗯”、“啊” 之聲,可憐我正好有點感冒,啥也聞不到,隻好對酒興歎。


最後終於到了嚐酒的時刻,大家都端起了酒杯,可那個法國佬還要賣關子:“喝酒應該是全方位的享受。我們剛才有了視覺和嗅覺,接下來會有味覺。你們想想看,還缺點什麽?”


“聽覺!”有人脫口而出,


“一點不錯,這就是碰杯的由來。那就讓我們碰杯吧:Cheers!”


© 梁兄


Note: My stories on wines and wine tasting will take a pause. Please don’t pause on enjoying wines. I know I won’t. Happy new year and happy drinking.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