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相文學

本是白相人 偶博文學客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本來不想“折騰”

(2009-10-07 14:54:35) 下一個

胡總書記一句 “不折騰”,把眾多的網民們狠狠地折騰了一番。大家折騰來折騰去,好像還沒有折騰出一個共識:“不折騰” 的最佳英文翻譯到底是什麽?

我本來不想折騰,也從來沒有做過翻譯工作,可我實著納悶,“折騰”在漢語中算是常用的吧,自少不是一個偏詞怪詞,人人都懂,人人會用,怎麽可能沒有現成的英語翻譯呢?胡總書記不會是第一個用“不折騰”的人吧。可網友和媒體也不是吃素的,如果有現成的英文翻譯,詞語檢索又那麽容易,一定早就被人查出來,貼到網上了。所以我的結論是,“折騰”一詞雖常見於漢語口語之中,但幾乎是不上書麵的。文學作品中的“折騰”也許已經被書麵翻譯過了,而媒體和網上看來還真就沒有碰到過“折騰”一詞。

讓我們把胡總書記的“不折騰”放一放,先來看一看 “折騰” 一詞在漢語口語裏是怎麽用的。“瞎折騰”和“窮折騰”應該是用得最多的兩個 “折騰”,跟它們很相近的兩句口語是“瞎忙活”和 “窮忙活”。“瞎忙活” 指的是作無用功,浪費資源(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等等)。“瞎折騰”卻又進了一步,不但浪費資源,而且影響別人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次序。“如果他隻是瞎忙活,我仍可以幹我的事;可他要是一折騰,就會把我折騰個半死。”所以“折騰”在漢語裏是用來特指那些具有破壞性的無用功。新中國的60年間,我們做過哪些具有破壞性的無用功,我在這裏就不說了。胡總書記一句“不折騰”,把它們全概括進去了,十分精妙。

由此看來,我們把“折騰”翻譯成英文時一定要抓住兩個要點:第一,要口語化;第二,要譯出“折騰”的破壞性(destructive nature)。在網上出現的譯法中,flip flop 很口語化,但沒有點出其破壞性;sway back and forth 即不口語化,也不確切;self-inflicted setbacks 有破壞性的意思,但文縐縐的,不夠口語化。相比之下,infighting 簡單明了,也點出了破壞性。但 infighting 往往帶有很強的目的性,為了個人(集團)的利益;而折騰則是瞎搞,很少有目的性,很少有人能獲益。用於中國的路線辯論或政治鬥爭,infighting (內鬥)不失為一個好的譯法,但作為“折騰”一詞普遍和通用的譯法就過於狹窄了。有不少 “折騰” 其主觀願望是好的,並不是要 “內鬥(infighting)”,但實際效果是打亂了老百姓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次序, 造成了很大的破壞。

難道英文裏真的找不出與“折騰”相對應的詞或詞組嗎?網上有人把它提到了“世界性難題”的高度, “困擾著各路精英人士”。我認為網友們把問題複雜化,學術化了,其實有一個非常大眾化的英語詞組,很形象地點出了“折騰”的關鍵,那就是 “mess around”。查一下英文字典,“mess around” 的第一解是 “to intrude; interfere”,講的就是對別人的影響,有破壞性。“Mess around” 是很常用的英語口語,幾乎每天都可以聽到,但是卻不常見於英美的報刊雜誌,也跟漢語的“折騰”差不多。順理成章,“不折騰”就可以翻譯成 “Don't mess around”,或者 “No mess around”。

我提出用 “Don't mess around” 作為 “不折騰” 的英文翻譯,是著重於 “折騰” 一詞在漢語口語裏普遍和通俗的用法,無心競選 “不折騰的最佳英文翻譯”。在我看來,所謂“最佳翻譯”一定是和上下文密切相聯的。一個詞匯用在不同的場合,可以有不同的翻譯,以確切表達為主,簡明上口(符合語言習慣)為輔。胡總書記講的 “不折騰” 到底有哪些內涵,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反正我個人的理解是不夠的。也許有一天,胡總書記自己可以出來解釋一下,省得我們瞎折騰了。

 

© 梁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