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個退出和進入的機製比簡單裁員更重要

(2011-04-30 03:01:18) 下一個

有個退出和進入的機製比簡單裁員更重要

優秀軍人的產生必然需有大量的合格軍人,數量多是個關鍵指標,這個強大的基礎才能提供優秀的軍人。

8年抗戰鍛煉出來優秀軍人,是因大量合格軍人勇敢地闖過了血與火的考驗。這些優秀軍人的組織觀念,戰鬥能力,那不僅僅是學來,更是換來的。用生命換來的!換來了覺醒,換來了努力,換來的優秀戰鬥技能。不是時間和金錢能買來的。那就是命,軍人的命,軍隊的命。沒了軍隊,命就沒了

和平時期,更是需要鍛煉,簡單看數量,不看將來的戰鬥是什麽樣子是不行的。
裁員必須要保證戰鬥力足夠,充分考慮將應對的情況之後,裁員有點意義。

軍隊裁員,好多都是有潛力成為優秀的軍人,那不是一般人。現今世界,戰鬥的主要模式不是個人行為,靠的是組織協調。組織不好,個人不好,都影響結果。沒有組織觀念的人是不能成為一個好兵的。教育更需要時間,他們是訓練好的,不用太浪費了。

必須強調,不是身體好就是個兵,也不能證明有知識能用高科技武器就能戰勝敵人。

可以裁之前建立一個學校,用這些人形成另外一個輸送軍人的競爭平台。比如,定期比賽,和正規部隊比賽。連級別對抗,輸了就下去,讓贏的上來。番號可新給可用舊的。

裁員後願意留下來的,就自願組合,或者保持原來的形態,加緊鍛煉,給裁下來的人一個上去的機會。成立一個這樣的學校組織,接受那些真正熱愛成為軍人的人,給他們再學習的機會。

這個學校組織不是武警,也不是民兵,就是個學校,這個定性很重要,就是老百姓學習軍事的學校。凡是能促進軍事技能的都可以放進去學,大家都可以去學。教的也可以來自任何地方。方式也多種多樣。最好的模式是按照學員的要求來指導。

一般的軍校都是學生,這的都是準備施展自己技能的老百姓,能戰鬥的老百姓。進入這個學校的人,也可以是新人,以他們自己需求為主。上不去正規部隊的也可在這個平台存活下來,但不一定國家給正規的條件好。可以不斷調整。

讓戰鬥能力說話,比賽後必須要淘汰。

現在的學生,尤其城市來的,野外的生存能力很成問題,植物名字不知道多少,毒蟲,等等危害的預防和辨別能力肯定不行。誰說軍人就一定要跟部隊走,不自己走呢?生活知識雖說不如打槍那樣直接消滅敵人,但仍然很重要。

比賽的要求,看軍隊需要什麽,也要看軍人想比什麽,這學校學員準備了什麽,看武器裝備能提供什麽,不光看場地內比賽,也看運動戰,追殲戰,各種技能都比,都記錄在案,直到符合標準的水平最好的人都服氣,總之,雙方互相挑戰,必須應戰,正規軍隊必須隨時接受挑戰,另外一方允許一定的準備。

我們現在有沒有坦克報廢是因為戰鬥磨損造成的,不斷打炮,最後報廢的。
有沒有坦克連續開了10年的等等,耐久性檢驗過的東西太少。
這個例子提出一個判斷標準,戰鬥力不是用完美來判定,沒有完美的戰鬥力,都是不斷變換的戰鬥
力。

最直接的戰鬥力就是足夠多的合格的軍人,能夠保持戰鬥力的需要。如何保證?大量的軍人必須經過大量訓練,有了基礎才能突擊訓練,應對變化的要求。要把戰爭簡單化到按個按扭的想法是極端錯誤的。那樣的話,栓個猴子都行還要人幹什麽?
知識化不是讓軍人變成學生。戰鬥力也不能完全靠知識化的學生提供。戰鬥力本是合力,各種滿足
需要的力量的綜合體。用一個代替所有的想法是技術問題,起因是技術水平高低決定,不是戰鬥力問題。

拿者武器也能讓人打敗。有了理論也能讓沒理論的打敗。
‘兩個凡是’被似是而非的實事求是打敗,就是這樣的例子。
戰鬥力的問題,其實主要表現在思想僵化。這是主要問題。
說到僵化,
管裁員的大人眼光中是不是又冒出來更多的‘凡是’?老蔣,日本,美國,蘇聯,哪個軍隊的知識不
是比我們的高?他們為什麽也有失敗的時候,這是需要軍隊好好總結的關於戰鬥力問題的角度。裁員是不是考慮了這個角度呢?這個提問如果重要,但沒好好考慮,就有理由說是冒失的決定。從來沒看到過裁員文章裏有這樣的討論過程。中國的軍隊是人民的軍隊,人民有必要參與大方向的討論,重大變更的討論。

如果現在馬上征兵10萬入校,目標掃平一個海島,公開討論到底如何占領的問題,
就是為了知道軍隊到底威力水平如何。看看各方反映就知道了。用不著去找信息,也不用說不著調
的裁軍理由。
不服就真的掃了它,給大家看看,肯定管20年。國內產業也可以有個轉換,和喘息的機會,讓免費
使用我們日用品的都老老實實來排隊來買。
如果我們做不到,為什麽還要裁員呢?武力威力不足為什麽還裁員?

實踐出真知,掃一個就能知道了。相信這是最好的論證和證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