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人們都換上了清涼的夏裝。熱衷“美黑”和古銅色皮膚的法國人更是換上泳裝,跑到海邊曬個痛快。這時,人們會驚訝地發現,紋身已經不再是叛逆的、愛裝酷的年輕人的專利,紋身已經成為一種超越年齡和階層的潮流。
記者近日在巴黎市中心塞納河邊的人造沙灘就大開了眼界。傑諾夫婦今年40出頭,他們帶著三個孩子來人造沙灘玩。傑諾先生屬於“白領”,平時上班的時候都是西裝革履、中規中矩的裝扮,屬於完全不引人注意的類型。不過穿著泳褲的傑諾先生卻引來了眾多路人的注意,少男少女都對他投以驚訝和欣賞的眼光。原來傑諾全身上下有4大片紋身。大腿上是龍、樹和波浪組成的圖案,肩膀上是一種圖騰圖案。
傑諾告訴記者,這身紋身需要一年時間才能完成,每個月完成一小部分。而且紋身的花費也不少,總共是1000歐元。傑諾說,二十年前還上大學的時候,他就偷偷跑去紋身,當時紋身被視為“叛逆行為”。現在的人們則對紋身變得十分寬容了。去年情人節,他送給妻子一份特殊的禮物--玫瑰紋身。他的妻子欣然接受了這份禮物,並選擇紋在了肩胛部位。傑諾夫人說,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喜歡上紋身,這就像換個新發型一樣,紋身也可以給人們帶來好的心情。
的確,越來越多的法國女性走進了紋身店,這其中還有一些女明星。著名遊泳運動員瑪努杜就在後背紋了一隻蝴蝶,歌星紮琦在複出演唱會上也展示了自己的新紋身--在左臂的圖騰。不過,大多數女性還是選擇了小的圖案,因為疼痛感還是有點難以承受。據統計,星星、愛人或者子女的名字或者縮寫、蝴蝶、玫瑰是女性紋身的首選。而男性選擇較多的圖案是毛利和印度部落的標誌、中國和日本的文字、貓科動物(老虎、獅子)、哥特式花紋以及愛人的名字。
法國社會學家艾布基在新書《我憎恨個性發展》中也闡述了自己對紋身的看法。他指出,紋身最初的作用是辨識,標明自己屬於某一個部落或者群體,因此最早的紋身出現在土著、水手和犯人身上。最近50年,紋身逐步“大眾化”,上世紀70年代的龐克運動更是加速了這一趨勢。
在法國,紋身成為一種潮流和社會現象是最近五年的事情。艾布基認為,紋身就像人的第二層皮膚,是一種自我表達的方式。現代人越來越渴望雙重個性,一種用於應付普羅大眾,也就是符合社會普遍價值觀念的;一種屬於自我或者隻能與親密的人分享。因此一位年近50歲的母親會在脖子上紋一顆星星,並且用頭發擋著。人們偶爾間發現這枚紋身,進而對這位女性另眼相看,並發出這樣的驚歎:“沒想到她還很前衛呢!”
另外,今夏法國還流行起了非永久性紋身。這種紋身的“壽命”是五年,之後顏色會慢慢退掉。這是因為在刺青的時候,操作師會刺得淺一些而且使用天然材料作顏料。而通常的紋身需要用激光手術才能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