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扯蛋

就是有空兒的時候瞎扯蛋!
正文

從亞當斯到羅伯特亞當斯,也說風光片的時代脈搏和哲學思考。從蕭沉一文談開去。

(2009-07-23 21:15:09) 下一個
從亞當斯到羅伯特亞當斯,也說風光片的時代脈搏和哲學思考。從蕭沉一文談開去。
其實,蕭沉的文章觀點不是什麽新的東西,新的觀點,但是他所說的觀點不少都是可以接受也是被我所讚同和認可的。
亞當斯(Ansel Adams) 和羅伯特亞當斯(Ansel Adams) 分別是1981年和2009年哈蘇國際攝影大師獎項的獲得者。他們的風光片恰恰代表了他們在這個將近30年間的風光片的時代脈搏和哲學的思考。尤其是羅伯特亞當斯更是代表了New Topographics: movement-Photographs of a Man-Altered Landscape.(人類影響下的風光片潮流)我是隨口翻譯的,肯定沒有這麽準確,自己查查,看看自己去理解吧。
大家不妨看看New Topographics的代表攝影師的作品,諸如:
Lewis Baltz, Joe Deal, Frank Gohlke, Nicholas Nixon, John Schott, Stephen Shore, and Henry Wessel, Jr等等,看看是否有感覺,特別是他們的圖片裏所反映出來的內在哲學思考。他們很多風光片都與早期亞當斯Ansel Adams到美國西部大風光找景不同,他們都是就地取材,反映了人類對我們所生活著,生活過的環境的影響和對抗與和諧。這些,我個人認為是一個完全不同於早期亞當斯的哲學思考。正因為如此,所以他們的表現手法,畫麵內容也盡可能的以風光紀實性來表達。而不是一味地純美,純粹將畫麵美麗化。但是,他們的作品卻給我們這些觀眾很深刻的思考。
其他的我就不想多說了,一談上哲學思考就累,還是洗洗睡了快活。哈哈。有空再寫寫。也感謝閑版主給了這麽個有意義的話題。希望以後能夠有更多類似的話題來進行討論。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mofun 回複 悄悄話 理論底子厚!

為什麽取罵人的話作網名?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