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108)
2021 (289)
2022 (129)
2024 (83)
衣食住行,穿衣排在民生四大領域第一位可見服飾的重要性。
在堯舜的遠古,人們冬穿麑裘,夏著葛衣,葛布是大麻織品。因為大麻生存能力強,加工也方便,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大麻布普及,而大麻布製成的衣服也稱“布衣”。“布”字其實一開始是指麻布。
白居易《重賦》詩雲:“繒帛如山織,絲絮似雲屯”,這裏的“繒帛”指的是絲綢,也是一般絲織物的總稱。其中“帛”又指純絲製品,“繒”指的是雜帛。考古專家發現的最早的絲織物是在河南滎陽青台村仰韶文化遺址中出土的淺絳色的羅織物,距今已有5600年。
這裏藍婆婆補充一下,“羅”常見跟其他表示貴重絲織物的詞一起連用,比如說“綾羅綢緞”、“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其實“羅”並不是絲織物的名字,而是一種編織工藝。
棉花本源自於古印度,在三國時期,中國的珠江、閩江流域已經開始種植。不過到了元代棉布才開始流行起來,我想跟成吉思汗及其後代多次征服中亞、西亞地區打通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有關。
那麽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所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裏的“布”衣其實是指麻衣。
囉囉嗦嗦扯這麽多起因是因為現在又到了巴黎時裝季,大展小展都離不開設計和原材料。我最近看了一個非常簡約的展示,講述的是“蠟染”。原來隻知道有貴州蠟染,沒想到印尼蠟染全球聞名,後來歐洲人又將印尼蠟染引進到西非,又成為當地的特色。
何為蠟染?就是在白布上用自製的銅器“銅刀、銅壺、銅板等等”點上蠟花。花紋圖案可以預先在白布上畫好,也可以直接用銅模具印製。畫好的白布放入染缸染色,然後經過脫蠟、漂洗。蠟油冷卻後在白布表麵上形成天然裂紋,顏色滲入後就形成奇特的花紋效果。
古老的技術加上現代的設計,讓“蠟染”布料在複古中又增添了時尚元素。
法國愛好女紅者眾多,鄉下集市上有賣布頭的小攤兒,在攤主那裏扯了一塊布,回家後我將這塊布跟原來的桌布混搭在一起,發現頗有些普羅旺斯的燉菜加印度春餅的美妙舒適之感。
踩著春天的陽光走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