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108)
2021 (289)
2022 (129)
要說誰吃飯最講究,在藍婆婆看來應該屬於幾千年前的商朝的王公貴族。一隻喝酒的杯子和盛酒的器皿都是精雕細琢,即有玲瓏感又不失凝重。
中國的青銅器發展的天花板應屬商朝,到了西周青銅禮器雖然有銘文的出現,但是製作粗糙已經無法到達跟前朝一樣的高度。這種技術斷代不知道是否有專家們提出研究,就跟漢代以後金器變得缺少一樣,考古曆史上有著這樣或著那樣的斷代謎團留給後人去探究。
商代的青銅是金屬銅與錫按照比例混合而成。工匠們將青銅漿注入提前燒製好的陶製模型中(陶範),冷卻之後將陶範去除得到鑄件。這種混合金經過時光的洗禮,表麵會生成綠色或者褐色的斑痕,也稱之為銅綠或著銅鏽。
青銅器的用途如圖所示:(保利藝術博物館)
最常見飪食器有鼎;盛食器有簋(有帶蓋子也有不帶蓋子的),跟現在的煲湯鍋類似、盆、豆(類似果盤);飲酒器有爵(爵帶手柄,跟現在的馬克杯相似)、斝(熱酒或者祭祀用)、觚(這個歸為飲酒器,藍婆婆想不明);貯酒器有尊、卣(這個類似於大個兒的提梁壺)、罍(這個類似於現在的醃鹹菜的壇子)。
最容易認的爵 (飲酒器),可能商朝人袖袍較寬長,所以杯嘴長。
跟爵很像的斝,不帶嘴。
這是觚。傳說文王飲酒千盅,孔子百觚,這孔子的酒量得多大啊!
扁盉 (水器,類似帶壺嘴的茶壺)
觥 (盛酒器)
簋 (盛食器)簋街的意思是指這條街上全是賣吃食的。
卣 (盛酒器)
瓿 (盛食器),像個小壇子。
甗 (蒸食物的炊具)陶製類比較常見。
尊(貯酒器)
鼎(飪食器)
罍 (貯酒器)
彝 (貯酒器)
匜(水器)圖冊照片
巴黎亞洲博物館鎮館之寶 (虎食人卣)
陶範碎片
自製了古人提到的瓊漿玉液,我這個酒量淺的也可以喝上兩盅。
原創方子如下: 韓式米漿130克、甜酒40克、依雲礦泉水50克、蜂蜜10克,攪拌均勻,小火溫後過濾。放置冰箱內冷藏即可。
味道極好,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