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108)
2021 (289)
2022 (129)
馬未都在《瓷之色》這本書裏提到在唐代的時候瓷器的顏色是“南青北白”,北邊是邢窯,南邊是越窯。唐代陸羽在《茶經》裏寫到“碗,越窯為上,其瓷類玉、類冰。”晚唐、五代時越窯瓷器專門做為貢品,臣民不得使用,因此越窯青瓷也被稱為“秘色瓷”,這個“秘”到底是什麽呢?馬未都解釋說是青色帶了一點灰,不過青色是一個主觀顏色,不是一個客觀顏色。
這句話看書本上沒法理解,看到具體的實物時才感受到,原來這種“青”色是可以根據光線的變化而變化顏色,所以古人覺得這種青釉瓷非常神秘、把它稱為秘色瓷。
青瓷不等於綠色,到了北宋末年,汝窯在釉料裏加入適量的瑪瑙粉,燒出來了色澤青翠華滋,釉汁肥潤瑩亮的青瓷,其中釉色就有八種,在傳世器中常見有天青、卵青(月白)、粉青三種,因為有瑪瑙入釉,所以光澤如玉。
青瓷的燒製以龍泉最為有名,龍泉窯位於浙江省龍泉縣境內,據說在三國東吳時就開始燒製瓷器,到了南宋以後質量得以迅速提高。龍泉白胎青瓷的釉層光滑細膩不開片,胎色潔白。
宋人重視瓷器的釉色,器型,不講究紋飾,大部分瓷器是素麵無文的,到了蒙古人入主中原後他們將所有的瓷器全部裝飾了一遍,龍泉青瓷也將刻花、劃花、印花、貼塑、鏤刻、露胎等有可能的技法都用了進去。
元人從西方帶來了藍色,所以藍色在青花瓷上的使用日漸成熟,元代的景德鎮逐漸興起,明代又先後創燒出五彩繽紛的彩色瓷、鬥彩瓷。到了明成化初年龍泉窯送去了最後一批貢品然後再也沒有接受到朝廷的訂單。到了清代中期,龍泉窯徹底斷燒。
後人雖有仿製的優秀作品但是在色彩上還是到達不了前人的高度。
光線下的顏色變化:
元末明初龍泉窯劃花粉青釉獸耳銜環瓶
高古瓷的寶光在陽光的照射下散發出溫潤的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