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108)
2021 (289)
2022 (129)
昨天信筆由墨同學提到了吳語儂音: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1520040.html
那麽什麽是吳語呢?據百度百科解釋:
吳語(Wu Chinese)是漢語七大方言之一, 是蘇南上海等地人的母語,使用人口超過英國或法國人口。 吳語一詞常見於唐詩宋詞等古代文獻中,如《全唐詩》第218卷第14首《遣興五首·賀公·雅吳語》。吳語傳承至今已有上千年曆史。
吳儂軟語中的儂作人解,“儂”是古吳語中“人”字的音譯,形容操吳方言的人語音清和優雅。
上古吳語的起源於吳太伯時期,吳太伯為周太王(周部落首領,周朝之先祖)長子。但是周太王決定傳位給孫子姬昌(吳太伯的弟弟季曆之子), 所以就逃往荊蠻之地居住,自稱"勾吳"。
在春秋末期,吳越兩國國力強盛,吳越兩地民風"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十分相似,因此在淮河以南形成了頗具規模的地方語言。
上古吳語是在古華語影響下逐漸形成。
西晉末年,八王之亂始發, 在八王之亂(291年至306年)的硝煙中,遷居長城以南的北方遊牧民族起兵作亂,攻破洛陽。大批王公貴胄與黎民戍卒南遷,這次大規模的遷徙影響了之後數百年吳語的變遷。上古吳語在族群的融合下演變成中古吳語。
在唐宋明清年間,隨著經濟的發展,吳語也快速傳播。吳音最流行時上至士大夫下至歌姬,都以說蘇白為榮。日語漢字音稱為吳音(日語:呉音), 指日本自大和時代從南朝京師建康(今南京)傳入在日本使用的漢字音。吳音傳承了中古漢語的特征。
太平天國戰亂,居民外遷與流民內遷,吳語區人口結構發生變化,外來語言文化也對吳語造成了衝擊。辛亥革命後經過多次會議與新文化運動,北方白話文取代了文言文的書麵文地位,新中國成立後,大力推廣普通話,但是對吳語的延續也造成了挑戰。
不過語言的變遷是曆史的必然性,吳語如此,北京話也是如此。
吳語歌曲童年
PS 另有一說日本說的吳音是南北朝時南朝都城建康的口音,是洛陽音的分支,不是吳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