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108)
2021 (289)
2022 (129)
首先我確認Stopby同學的方子是正確的,將食用蘇打經過230攝氏度50分鍾烘烤後可以得到純度高的堿。
第二我要強調的是一定要用食用蘇打,這樣就避免了有的同學對小蘇打、蘇打粉的混淆理解。
左邊是蘇打粉(家用),右邊是食用蘇打(小蘇打),進過同樣烘烤方法後得到的粉末。
左邊顆粒粗糙、手摸起來有澀感,聞起來稍微刺鼻;右邊顆粒更細小,摸起來也比較細膩,聞起來無味。
所以左邊的我堅決棄之,接下來用右邊的粉末做第二個實驗。
左邊的麵粉裏放了昨天小瓶子裏的實用蘇打,右邊是麵粉裏放了烘烤後得到的粉末,貼了紅色膠帶表示烘烤過的意思。
這個實驗是為了證明昨天小瓶子裏的粉末跟烘烤過後的粉末有沒有區別,也就是說如果是純堿的話兩種粉末會有相同效果。
經過一小時餳麵後的結果。右邊的麵團比左邊的麵團顏色偏黃。
由此可見經過烘烤後得到的粉末跟小瓶裏的粉末還是不一樣的物質。
那麽它們的區別在哪裏呢? 三小時後得到的麵團,把麵團揉開,發現右邊的麵團更硬,也就是說筋性更強。
所以兩種粉末的區別到底是什麽?我認為是含堿的強弱度不同。
這是炸完後的效果圖,左邊的麵團微微發起,右邊的麵團沒有發起來, 可見小瓶子裏的粉末有膨鬆劑的效果。
嚐了嚐,都有堿香。後來我又去查閱了一下網絡,發現小蘇打也叫食用堿,也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說的堿麵。 到這裏我的問題被解決了,因為我想要的就是堿麵。
為什麽會有糊塗的認識呢,是因為網上有的信息有錯誤引導,從而帶來認識上的困擾。
第三個實驗是還原正確的焦圈配方。 按照網上的方法得到的焦圈是膨脹不起來的,隻能說明一個問題,網上方子是錯誤的。 所以我又按照麵點君的思路去找油條的配方。用的是老飯骨中大爺的配方。 得到了圈狀油條效果。
形狀相似,但是口感還是有差。不過在看視頻時,大爺說的話對我有點醒的作用,他說泡打粉是用來蓬鬆的,小蘇打是用來加強脆感的。
由此可見要想焦圈脆,還需多加小蘇打。
如果小蘇打加了後還得不到相同的焦脆感,隻能說外麵買到的焦圈裏麵肯定還有不知名的化學成分。
最近做飯又有了一個認識的提高,不再困惑得不到完全相似的結果。
現在追求在使用安全食材的情況下的最大近似。
那麽得到的堿性強度高的粉末有沒有用呢,我覺得還是有的。 不過堿的強度大,需要在專家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