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複:轉載: 大畫幅相機使用基礎:

(2009-07-13 05:22:06) 下一個
大畫幅的操作過程
    
  實際操作步驟將取決與所使用機器的型號和題材的要求~但就如何使用大畫幅產生影像而言,以下這些步驟是最具代表性的。~~
    
  1、觀察、 根據最後照片所要求的主題和前後景的大小關係,確定拍攝位置。
  2、取景、 使影像處於磨沙取景玻璃的中央。為了防止室內雜散光線的幹擾,使磨沙取景玻璃的影像更為清晰,有必要使用調焦遮光罩或者取景器。
  3、調焦、 你可以通過移動前機架或後機架進行調焦。然而移動後機架調焦時,鏡頭至膠片之間的距離保持不變,磨沙取景玻璃上的影像大小也不受影響。當進行進距離拍攝時,這一點特別有用,因為這時鏡頭的微量調整就會改變影像的尺寸。
  4、檢查像場、 照相機在定位時要求能產生適當的透視,鏡頭的像場要求應足以上下左右的覆蓋被攝體。即使有足夠大的像場(被攝體隻占了底片的很小部分),也一樣要檢查。如果你必須改變畫幅尺寸,應另選一隻具有適當覆蓋率、能產生足夠大影像的鏡頭。
  5、再調焦、 如果換用鏡頭,必須再次調焦。
  6、調整影像尺寸、 在該過程中,有必要將照相機移進或移遠,以調整被攝體的影像大小。如果需要比較大的調整,請移動整幅三角架。對於微量的調整,可在三角架上沿導軌前後移動機器。照相機的移動要比三角架的移動來的方便。
  7、校正、 為了校正影像的變形,需偏擺或傾斜機器的後背。
  8、影像的再居中、 如果可能,利用機器的後背的橫向移動或縱向移動將影像移回中央;如果不能多後背調整就應該對機器的前機架進行調整,並檢查影響尺寸的任何變化情況。
  9、調整清晰範圍、 如果景深不夠,可對鏡頭進行偏擺和傾斜調整,使主體包含在清晰調焦區域內。
  10、清晰區的輔助調整、 如果影像變形不太嚴重,並且鏡頭的偏擺和傾斜調整還不能夠滿足清晰區域的精確定位,你還可以對後背進行輔助調整。
  11、再調焦、 使用後機架再次對影像進行調焦,使影像清晰區域的定位更加準確。
  12、計算嚗光量、 使用嚗光表確定準確的嚗光量。運用反射光測光表讀取最明亮的高光區和最暗的陰影區的測光值就能夠確定反差範圍。基本的嚗光量,可運用入射式測光表測出平均照度。
  13、增加嚗光量、 在近攝時,由於皮腔的延伸需要對增加後的嚗光量進行計算。
  14、檢查景深、 將鏡頭設定在實用光圈數值上,檢查磨沙取景玻璃上的影像是否有足夠的景深。使用小型放大鏡可以看的更為清晰。
  15、檢查取景磨沙玻璃、 在取景磨沙玻璃的邊角區檢查漸暈的情況,以確保擴展後的皮腔沒有侵入到影像區內。同時,還要確保在取景磨沙玻璃上的影像中沒有與主題無關的東西,否則將其去掉。
  16、確定快門速度並扳上快門解扣裝置、 關閉快門。根據正確的嚗光量和已設定的光圈確定快門速度並扳上快門解扣裝置。調整快門時,應注意對要求使用高速快門的動體,要麽提高照明亮度要麽放棄大景深而看大光圈。
  17,嚗光測試、 插入一次成像膠片後背進行試嚗光,檢查嚗光、照明和構圖效果。應確保機器和角架上的所有旋鈕都處於鎖緊狀態,以避免後背拉出來時調焦發生偏差。嚗光後有些攝影師在在拉出一次成像膠片之前就將膠片後背移出照相機,這樣可以避免照相機上的各項設定受到幹擾。
  18、插入片盒、 如果對檢查結果滿意,可將片盒插入。
  19、抽出保護擋板、 檢查鏡頭,確保快門以關閉,然後將片盒保護擋板抽出。
  20、穩定、 稍等片刻,使機器處於完全穩定狀態。
  21、嚗光、 一般總是使用快門線釋放快門,按動快門線上的按鈕可以使手的運動傳遞得到衰減,從而確保機器產生鮮明、清晰的影像。
  22、將保護擋板複位、 嚗光後應立刻將保護擋板複位在將保護擋板從新插入前,意外的把片盒移出照相機往往會使膠片報廢。
  23、鎖定、 將片盒頂端的保護栓扣上,以確保散頁片不會意外脫落。
  24、檢查保護擋板、 從新插入保護擋板時應保證抽條的黑麵朝外,這表示內裝的是以嚗光的頁片。如果忽視這點,很有可能導致相同的散頁片的兩次嚗光。
  25、檢查調焦情況、 移去片盒,打開機器的快門和光圈,再次檢查調焦情況,確信在操作照相機的全過程中調焦沒有發生任何偏差。
    
  這就是拍攝大畫幅的全過程,雖然步驟多了點,但是這其中的任何一步的失誤都會使你的努力付諸東流,這每一步都是確保照片專業、完美的基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