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神奇的三峽大壩ZT

(2010-08-09 22:44:42) 下一個

神奇的三峽大壩

——轉載國內媒體公開報道:三峽大壩到底可防幾年一遇洪水(圖)

2010-07-22 01:59:00 來源: 新文化報(吉林) 跟貼 625 條

心提示:21日,三峽大壩有關負責人針對三峽防洪能力的質疑作出了回應。三峽水利樞紐梯級調度通信中心副總工程師趙雲發表示,三峽大壩的防洪標準從來就沒有變更過。大壩的“設計標準”是“可防千年一遇的洪水”,大壩的“校核標準”是“可防萬年一遇的洪水,再加固10%”。

新文化報7月22日報道  2003年,“三峽大壩能防萬年一遇的洪水”,2007年,“大壩能防千年一遇的洪水”,2008年,“大壩能防百年一遇的洪水”,2010年,“大壩蓄洪能力有限,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大壩上”,以上四種說法都來自於權威媒體。從“萬”到“千”到“百”到“有限”,三峽把“牛皮吹破了嗎”?昨日,三峽大壩方麵對此作出澄清:“大壩的防洪能力從來就沒有變過,是媒體在不同時期截取了不同概念,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四種說法都對。”

三峽“牛皮吹破了”?

2003年6月1日,新華社發出題為《三峽大壩固若金湯,可以抵擋萬年一遇洪水》的稿件。

2007年5月8日,新華社稿件,題為《三峽大壩 今年起可防千年一遇洪水》。

2008年10月21日,新華網稿件《三峽大壩可抵禦百年一遇特大洪水》。

2010年7月20日,央視網發稿稱,“三峽蓄洪能力有限,勿把希望全寄托在大壩上。”

敏感的網友們迅速發現了這一問題,並將四篇文章的標題逐一羅列,諱莫如深地表示:“什麽都不說了,看圖,留意日期,你懂的!”

從標題上看,隨著時間的推後,三峽大壩的防洪能力在逐年減弱?從“防萬年一遇洪水”,變成“防千年一遇洪水”,再變成“防百年一遇洪水”,最後變成“能力有限”。大壩的防洪能力到底有多大?這4條來自新華社和央視等權威媒體的報道到底哪一條是對的?

“萬年一遇洪水”:大壩不會垮
三峽水利樞紐梯級調度通信中心副總工程師趙雲發昨日表示,三峽大壩的防洪標準從來就沒有變更過。大壩的“設計標準”是“可防千年一遇的洪水”,大壩的“校核標準”是“可防萬年一遇的洪水,再加固10%”。

什麽是“設計標準”?什麽是“校核標準”?不是忽悠老百姓偷換概念吧?
趙雲發解釋稱,“大壩可抵禦萬年一遇洪水”是指“大壩這個工程本身的標準。這意味著,當遭遇萬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時,大壩的主體結構不會受到影響,但其它方麵可能會受到影響。”

“千年一遇洪水”:大壩運行正常

三峽大壩的防洪標準則是“可以抵禦千年一遇洪水”。這是指,“當千年一遇的洪水來臨之際,大壩的各種運行指標都不會受到影響。”

“百年一遇洪水”:保障下遊安全

既然是能抵禦“千年洪水”,那麽防“百年洪水”的說法又是怎麽來的呢?
趙雲發解釋稱,“防百年一遇的洪水”主要是針對大壩對下遊河段的保護作用而言的。
大壩的防洪能力究竟如何?可以用三句話來描述:
“第一句,大壩建成之後,有了大壩的攔蓄調節,能保障下遊安全,讓下遊荊江河段的防洪能力從原來的‘能防十年一遇的洪水’變成了‘能防百年一遇的洪水’,這就是‘防百年洪水’的來源。”

“第二句,如果發生‘百年一遇’到‘千年一遇’之間的洪水,三峽大壩配合分洪和蓄洪工程,可以保障洪水安全下泄。”
“第三句,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盡量滿足城陵磯河段的防洪要求。”

“蓄洪能力有限”:

沒到人定勝天的程度

趙雲發最後表示,“三峽蓄洪能力有限,勿把希望全寄托在三峽大壩上”這種說法從某種意義上講也對。
三峽集團公司樞紐管理局局長張曙光也曾表示,整個長江流域的防洪措施不能靠一個三峽大壩包打天下,畢竟我們還沒有達到人定勝天的程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