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湮怪論之十五 論不要臉之精神
有些人之所以無恥,就在於他整個身心的糜爛,用他肮髒的世界觀衝擊全民族的道德底線,用他的邊沿文化觀念自不量力地挑戰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傳統,對此,思維正常的人們都難以忍受他拙劣的表演。
其實,“不要臉”之精神自古有之,不過那時很純,絲毫沒有攙雜進些許虛偽和做作的東西。孔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自古文人都是好麵子的,那種清高之心是化自內而形於外的,所以做到“下問”而“不恥”是十分難能可貴了。所以說那個時候“不要臉”是代表了一種求知精神。
古人韓信,受胯夫之辱而不形於色,而最終卻成為一代名人。這裏所說的“不要臉”象征了一種為理想而顧大局的隱忍。古人皆有造詣,因為他們知道不要臉並不等於不知恥。知恥而後勇,一時所謂的“不要臉”恰恰會成為長久的最終而成功的動力。因此使他們在曆史上,風骨猶存,
曾經的“不要臉”反而成為佳話,流傳至今。隻可惜隨著時間的流逝,後人似乎逐漸歪曲了“不要臉”的意義,很多人不知何為臉,“不知”也就“無畏”,於是也就真變得不要臉了。不要臉在這個時代極其好用。但凡兩人爭吵起來,如果其中一人不可理喻,擺出一副“我就是不要臉你能耐我何”的凜然態度,那麽另一人也隻能憤恨地咒罵幾句,僅此而已,毫無它法。碰到性格剛烈之人,對之揮拳出手,那麽這個時候不要臉在戰略上可就又占了上風:你打傷了我,索性我就躺在馬路上不起來了,不給我錢不罷休。而所有圍觀之人則多會搖頭一笑,各自欣賞忖度著這場爭鬥將以那一方的勝利而告終,於是,馬路上又多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是小市民慣用的一種手段,俗稱“滾刀肉”,其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以上僅舉一例。
當然,這些人也確實迎合了一些人的心態,就是那些感覺道德束縛了個性、公德壓抑了自我的人,這些人在一夜之間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帶頭人”,心理上的共鳴使他們熱血沸騰,抑鬱多時的自私、唯我瞬時迸發出來,簇擁著他們的偶像搖旗呐喊。殊不知精疲力盡後突然發現無人喝彩,隻不過象條泥鰍一樣劃出了幾道漣漪,可恥、可悲、可歎外加催吐!人不要臉天下無敵,這些人----確實無敵!
“天地之間有杆秤,老百姓就是那定盤的星”,要知道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是根深蒂固的,她的道德觀念早已深入人心,縱然時代發展觀念更新,但萬變不離其根,繼承傳統文化、操守公共道德將永遠是做中國人的準則。說到此可以斷言:這些人的鬧劇是短命的,為其雀躍者也將被打回原形!
笑歎詞窮,詞嘲墨盡。
奉勸那些人,這個時代,需要每個人都知道“臉為何物”,知恥才能後勇。少一些矯情和做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