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總理批示查汙與環保部叫停水電
(2009-07-05 00:37:56)
下一個
溫總理批示查汙與環保部叫停水電
三江子
有人寫文章為環保部解圍、救場,說“環保部應當受到人民鼓勵”,嗔怪大家對環保部時機“巧合”的叫停令的質疑,說“對於木已成舟的所謂重大項目,果斷叫停”,“凡是有良知的中國人,都應當站在他們一邊,支持他們”。好像大家不鼓勵環保部,就沒有“良知”似的。看來,環保部受到的質疑不是一般得輕,到了不惜動用禦用學者為自己捧場的地步。可惜畢竟是命題作文,禦用學者遣詞造句來不及細捉摸,“木已成舟”四個字,倒正是公眾質疑的重點之一,環保部在決定造船之前、造船過程中幹什麽去了?既然不敢破釜沉舟,就不要使上一招馬後炮來對付社會輿論。
社會大眾質疑環保部對不對,環保部的叫停該不該支持,其實從最近的兩件事,就看得明明白白。
這兩件事相映成趣:一是環保部大放旗鼓地突然叫停金沙江兩個電站,二是溫家寶總理批示查山東東明縣化工廠汙染事件。
如果環保部搞明白了這兩種事的意義,也就明白了自己的真正職責,找到了為什麽社會對環保部的“叫停令”普遍報以“作秀”質疑的原因了。
環保部是幹什麽的?曰治理汙染。那麽好,千千萬萬化工廠的日常汙染,和一個水電站的不常見的開工,哪一項工作更應當是環保部的日常管理工作呢?應當是化工廠的日常汙染。因為化工廠天天在汙染,而水電站並不一定天天都截流。但奇怪的是,總理沒有去批示水電站那樣的事,卻在一個看似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縣級化工廠汙染事件上批示。說明了什麽,說明了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因為全國的汙染,正是由這樣一些千千萬萬個化工廠造成的。如果環保部在這種日常工作方麵做得很好,總理是不會批示的。批示,就是因為中國的環境汙染久治不愈甚至日趨嚴重,正在於我們在治理類似化工廠這樣的日常工業汙染、農業汙染方麵十分不得力,比如淮河,花費了國家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環保部門每年都重複一遍的“淮河水質有所好轉”的背景下,汙染卻越來越嚴重。
一句話,總理在環保部叫停水電的同時,通過批示調查一個化工廠的汙染,來提醒環保部門應當在治理基本的汙染(如化工汙染)方麵下功夫。環保部大概還是沒有找到自己的工作重心吧。
水電是綠色能源,這一點可能已經是基本共識了。環保部不在消除火電上下功夫,不把基本的人力物力向治理工農業基本汙染方麵傾斜,下苦功,而是在成立一年多沒有任何作為的情況下,一點兒也不算水電與火電對中國環境保持利弊的大賬,拿叫停水電站顯示自己的有所作為,正顯示出要麽不作為,要麽亂作為的執政能力:
1、顯示自己的權力和政績。專等水電前期建設時期,突然發難。請問,為什麽在一月份的時候不叫停?而是選擇“六?五”環境日這樣一個顯示政績的時候,突然叫停?其心可謂路人皆知。
2、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置國民經濟建設大計於不顧,在其他其他部門都同意發展水電並予以立項,準予建設的情況下,獨環保部有意見不在內閣會議上提。通過叫停水電,來顯示自己與其他部門的不同,營造“舍我其誰”的形象。
3、嘩眾取寵。近年來,環保NGO異軍突起,引得一些社會公眾,尤其是汙染受害者的支持。環保部巧妙地利用NGO,但不是為了環保,而是為了取得NGO的認同,以所謂民望為大旗,樹立自己有別於其他部門的光輝形象。此次叫停令剛發出,率先叫好的就是NGO,配合可謂神速。但正是太神速了,才引起社會的反感。
在一片質疑聲中,禦用學者要受命為環保部叫好,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由於現實中環保部的亂作為實在是太不靠譜,禦用學者就隻好借老祖宗的口來說事,比如他說:“所以古人有訓,在中華民族的脊梁上,不可輕易動土。”不知道禦用學者所說的是哪位古人,竟然會用現代白話來訓教自己的子孫後代。語出何典,原始文字是什麽,請禦用學者指出來。
以拙劣的筆法假借古人之口,要求“人民鼓勵環保部”也就罷了,還竟然借助無可查證的花邊故事來為環保部抹粉,妝就化得有點過了。禦用學者說:“有人說,他的孫子過去隻認球星歌星,其它領域的人誰是誰總是區分不清楚。這幾天居然在收藏夾上下載了環保部長的照片。”哪家的孫子?我用了十幾年電腦了,就是不知道怎麽在“收藏夾上下載”照片?這個孫子也太奇怪了,中國那麽多感天動地的故事和人物,他都不搭理,居然突然喜歡一個叫停的官?論親民,論衝在第一線,四川地震時的溫總理,怎麽也比一個突然叫停,名不見經傳的部長更令人感動吧。這個不知誰家的孫子的思維,也忒奇異了。但,也正是這個莫須有的故事,讓我們知道,這個禦用學者,也可能就僅限於環保部的“禦用”。
禦用學者說:“不過,今天又有人說,根本無人理睬叫停的決定。這就不是對某個部門的態度的問題了。這是對黨和國家權威的直接挑戰。”這種邏輯就多少有些自大了,看來環保升部以後,某些人權力意識膨脹得厲害,以為對環保部有些意見,就是對黨和國家有意見了,那幹脆就讓環保部改成國務院算了。否則,批準水電項目的部門怎麽辦,難道發改委也是“對黨和國家權威的直接挑戰”?環保部叫停了其他部委批準的水電站建設,難道就不是“對黨和國家權威的直接挑戰”?
替環保部搖旗也沒什麽不可,但不可以以教訓中央的口氣進行,禦用學者說:“古今中外,自信的有實力的統治集團,除了不允許挑戰自己的權威之外,都鼓勵這樣的討論與辯論。因為統治者深深知道,問題隻有具體化,才能有效緩解並得到成功解決。如果你讓所有的問題都得不到答案,讓該負責的人都逃脫了責任,讓矛頭找不到具體指向。那麽矛頭自然會指向整個統治集團。”看來,該學者也的確隻是環保部的禦用學者而已。否則,斷不會借此事,巧口屈辯,用一個部門叫停水電站的事,含沙射影,嚇唬國人,如果中央不支持環保部,“那麽矛頭自然會指向整個統治集團”,甚至“無名之火直燒天庭”。由此看開去,某些部門的部門利益,已擴張到何等張狂的程度,隱約有些“挾環保以令天下”的架勢了。看來,親愛的水電國企們,不如直接稅納給環保部得了。(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