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去 遠 方

(2009-10-18 22:38:52) 下一個
作者:左婭
                 我們來自何方,我們的路把我們引向何方”,“你們為什麽活,你們為什麽苦”?這是奧地利作曲家馬勒每次提筆創作時反問自己的問題。當我們人類在一個平靜的時刻考問自己靈魂故鄉在什麽地方,已經有很多人做出了明確而又模糊的回答,那便是:在遠方。於是,那些一貫寂寞而又真誠的人,不顧迢迢千裏的辛苦甚至是饑餓,從生活的村莊或都市開始出發,跋山涉水,踏上去遠方的路程,來到了舉目無親,四野茫茫的遠方,這時才發現,當他自己已踏入這號稱為遠方時,遠方仍然遙遙不見蹤跡……。
                 我們的靈魂呢?也隻有在這不盡的顛簸之中備受煎熬和苦難,在一個又一個的過程當中去幡然醒悟,遠方於我們的意義正在於此。靈魂的故鄉,也就在於出現在前麵地坪線上的一個又一個村莊之前的綠色朦朧而又清晰的樹梢上。這時,浪跡和漂泊的痛苦都明顯地折磨著心靈,讓原本脆弱敏感的心更加脆弱和多愁善感,毫無疑問,拷問自己的問題在此就變得有些遊離於主題,而換成活著的意義終究是什麽?這個問題讓我,很多個和我一樣的人困惑茫然。2009年5月西南的某個城市,天氣和南方相比雖然不是很熱,但高強度的日照籠罩著你,紫外線輔射在皮膚上,灼傷痕跡依稀可見。星期天我把自己關在房間裏,即便是晚上我也不想出門,一個人守著電腦旁,此時悠揚的小提琴樂曲在空曠的房間回蕩,外麵散步人群和孩子們戲遊的嘈雜聲不時隔窗傳了進來。此時,我在想活著的意義,一切往事逐漸會離我們而去,那些往事的意義也逐漸於我們淡漠起來,對我們重要的是今天此時開始的一分一秒,也就是說我們在經曆了許許多多人生事件後,我們不能再去浮躁和不踏實,要學會有信心的忍耐,承受等待!這樣的話可能會對我們中年以上的人更能接近和明白,但確實在人們經曆了滄桑後才能夠理解生命真實的意義之所在。
                窗外的汽笛聲和孩子們的嬉戲聲漸漸離我遠去,房間漸漸安靜下來,可是我依然沒有睡意,也不再理會這世界的紛亂,此時讓我想起 03年6月在青島的一個夏日的午後,我和雜誌社於娟走在一條古老的街道上,這是德國人在時用碎石鋪成的街道,道路狹窄彎彎曲曲,道路兩旁是高大的梧桐樹,陽光穿過樹葉透過樹幹映在馬路上的斑斑駁駁的圖案清晰可見,無論白天還是夜晚走在這條街上心裏會有一種愜意,這是我非常喜歡的感覺。我和於娟邊走邊聊,於娟是江西省一個市縣電視台的播音員,離婚後隻身一人來到青島,把剛上學的女兒留給了母親。走著走著,忽然我們同時停住了腳步,都被不遠處傳來的一個小女孩的歌聲所震驚。記得95我在台裏工作時,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和節目組的同事接待了一位參家表演比賽的小女孩,當時小女孩唱的就是此時聽到的這首歌,歌聲如此憂傷,名字叫《去遠方》。
                       美麗的秋千 還在校園裏搖蕩
                       我要告別家鄉 跟媽媽去遠方
                       聽說那裏的課堂 都在帳篷裏 
                       聽說那裏的荒沙 寸草也不長 。。。。。。。
                  多年以後,這個女孩子的歌聲一直在我的心裏回蕩,03年我從台裏出來後,無端的把“遠方“這個詞和我的命運聯係在一起,這個詞曾無數次的在腦海裏徘徊思討,甚至想到它對我意味著什麽?            
                 芳草萋萋,蝴蝶翩舞,微風在陽光下如同蕩著輕輕漣漪的長河,一個小女孩模糊稚嫩的聲音就在此時,把憂傷別離的情緒的信息又一次傳遞到了我的耳旁,我詫異了!仿佛看到了骨肉離別的巨大痛苦和哭泣,甚至聯想起了自己此時在遠方,遠離故鄉親人而幾乎落淚。我不願意在這一刻成為懦弱的人,還是不去想自己的一切,實際在我的內心一直遊離人生許多時光後,這讓我對一切更加散散慢慢和情緒化,那一串串的生命之苦都隱在我眼晴裏旋轉還沒有掉下來的淚珠裏,讓我無數次顫抖。兒時你盼望著自己快些長大,成熟又意味著讀盡世間春秋變遷後的麻木,我對自己說讓我們都像小女孩一樣充滿童真,甚至憂傷,但不能成熟。我把這感覺和於娟說了,她說是的,讓我們以平等的精神一同朝遠方流浪。
                 小女孩的歌聲仍在繼續,越過了千山萬水般在空中飄蕩,我就是那樣的心潮起伏,靜靜的凝聽著,並以此憂傷的歌聲來感動著現在我,並把憂傷帶到了西南我居住的某城市,帶回今後漫長人生歲月的時間裏。果然,我們在那聽完了這首歌好一段時間相互緘默,時光靜靜的在流動,街路上的太陽,我不想說是太陽,是夕陽的光芒均勻的灑在我們兩個人身上,使得周圍灰沉沉的中間成為一片金黃色光線的焦點。我們除了感歎人生變化莫測外,難道還不能夠引起我們對愛情的熱情和忠誠,對事業成功的堅信以及對世間發生的任何事物的理解,一個人如果活著就要懂得活著的意義,並熱愛生命,努力使生命開放出燦爛的花朵。
                 轉眼,和於娟分手快五年,去年電話告訴我她的小說發表了,名子叫《離婚沒有理由》。記得剛到雜誌社時,總編讓我們自己報版麵,我們兩不約而同都報了文化版,經濟類雜誌文化版隻是調節版麵,於娟讓給了我,當時她寫的專訪還有些浮在表麵,她曾多次找我探討。她的變化真大,據說離開雜誌社她沒有再工作,在雜誌社時有個做海員的小夥子常來找他,於娟說那個小夥子隻是人品好,其它並不如意,可能為了創作於娟和他走到了一起。我們到過她家,她晚上寫東西,上午從不起床,那個叫丸子的男朋友把飯做好端到床邊,這可能是她成功的最大原因。
                  而後我來到電視台在時政要聞做責編,這項工作任重道遠,每天月亮送我回家。一年後我來到杭州,在長城影視公司,老板為了省錢所有事情我一個人做,新片上市包裝、選劇本、寫前期等等,無奈我又一次逃走。來到了外企環球文化傳媒,這次不想給自己套枷鎖,老板看完簡曆後讓我做節目總監,我說隻管節目其它不管,後來我的工作還是那麽重。做製片時睡夢裏畫麵還在眼前流動。這時我非常羨慕於娟,她比我好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可是我不行,這又怪誰那?可能我不是於娟,我永遠都是我自己,所以隻能再次去遠方。我一直恍若夢境般地相信,遠方於我隻是一個親切的概念,可以去也可以回來,回到讓我們哀愁和勞累的漫漫無期的生活當中裏。 
                  細細想來,一個人和一個人能有機會單獨相處,能夠交流內心最為關心的東西,並產生共鳴,就應該感謝上帝,在茫茫的人海能有機會與他人相識,我想一定是上帝創造的機會,那時我就說哪兒就是我現在居住的西南城市的遠方,西南城市又是我故鄉長春的遠方,隻有到了遠方,人的心靈才能相對的輕鬆和瀟灑起來,靈魂之舞才能長袖卷風,行雲流水。但我們人類靈魂的遠方,不能不遺憾的說,那是個不可知的神秘去處,寧靜冰冷,沒有灼熱的太陽,隻有曠野孤寂的風聲和茫茫的白雪無邊無際——也許這就是在我們經曆了浮躁和急功近利之後必須修煉心靈的去處!可是當我們真的下定決心去了,接受了思想的洗禮,還能和去時一樣從容的回來嗎?所以說遠方在不客觀的變幻著,構成不同人生不同經曆的最後的思想聖地。
                亦正如愛情,當一個人備受生活的顛簸流離和折磨,他向往有一個人和他談話,以解除他物質飽和之外的精神匱乏,並使其精神抖擻的去工作,他開始尋找那些周圍是不可能有的,那隻有去遠方,當他曆盡艱辛看見他愛得人出現時,他興奮狂熱,覺得遠方成了世外桃源,可是不久這個人便從遠方回到他的生活裏,這時的他不得不再一次向遠方流浪。精神的遠方是無止境的,他在這當中得到了什麽呢?說穿了,遠方不過是一個誘惑,或者說是一種鼓勵,讓你在生命長途跋涉中永不倒下,去完成一個能激動你自己的生命完整過程。
                 這就是遠方和生命意義之所在。
                 陽光仍在均勻地和慢慢時光一塊從我們身邊流淌著,使我們靜靜的諦聽這來自天空和自己心靈的聲音,感受著。讓我們再次來聆聽小女孩唱的《去遠方》吧。歌聲就再一次充滿了人類憂傷情緒地飛揚起來。可是,我此時分明聽到了那個拷問自己靈魂問題的答案,原來竟是這樣的明瞭。我相信,隻要整個人類不失去對遠方的信念和追求,堅定地沿著理想的道路走下去,那麽我們每個人都會在遠方的時空下, 再次的完成自我的再塑,並使之成為煌。
               夜慢慢的過去,路燈在朦朧的時空中開始明亮起來,人聲鼎沸永遠伴著城市的喧囂,這就是生命裏的一種親切,我們真的沒有理由不去認真的生活,生活該是一個多麽美好的事情,盡管它充滿艱辛……
               小女孩《去遠方》的歌聲在飄揚。 09年6月21日於雲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