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缸寨

信靠耶和華的必不至於羞愧
正文

渴慕與讚美

(2009-08-04 13:48:35) 下一個

渴慕與讚美 

——從詩篇119篇看崇拜

             [摘要] 本文從詩篇119篇中對神話語的“渴慕”與“讚美”的分析,引入對崇拜的定義:“崇拜就是對神發自內心的渴慕與讚美”,並從個體與群體性探討了崇拜的外在與內在,形式與內容的關係及其對敬拜更新的意義。 

詩篇119篇是整本聖經中最長的一章,共176節,分為22段,每段包括8節,分別以22希伯來字母開始。這首長詩以最翔實的篇幅,和希伯來文學最優美工整的形式,反複吟唱著一個主題:對神話語的渴慕。這首詩篇不被列為“讚美詩”(Hallel),而是歸於“默想詩”或“智慧詩”中的“律法詩”一類[1]
      然而,細讀詩篇
119篇,就能體味全篇隱含的對神深情的讚美,這讚美不是如詩篇150篇那樣 “要用角聲鼓瑟彈琴、擊鼓跳舞、大響的鈸高聲的鈸讚美他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的振臂高呼,而是“我在世寄居,素來以你的律例為詩歌”(詩119:54)的如歌行板。“我時常切慕你的典章,甚至心碎”(詩119:20),“我何等愛慕你的律法,終日不住地思想”(詩119:97),“我因你公義的典章,一天七次讚美你”(詩119:164),“願我的嘴發出讚美的話,因為你將律例教訓我。願我的舌頭歌唱你的話,因你一切的命令盡都公義”(詩119:171,172這些詩句引起我對渴慕與讚美的思索。渴慕,導向讚美;渴慕神的話語,就是渴慕神自己;而讚美,也更加深對神和他話語的渴慕。當我思想崇拜的定義,我發覺這是其本質——崇拜,就是對神發自內心的渴慕與讚美。 

              

什麽是渴慕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什麽是渴慕。詩篇119篇中有以下的詩句:

  • 我時常切慕你的典章,甚至心碎。119:20My soul is consumed with longing for your laws at all times.

  • 羨慕你的訓詞;求你使我在你的公義上生活!119:40How I long for your precepts! Preserve my life in your righteousness.

  • 我心渴想你的救恩,仰望你的應許。119:81My soul faints with longing for your salvation, but I have put my hope in your word.

  • 我何等愛慕你的律法,終日不住地思想。(詩119:97Oh, how I love your law! I meditate on it all day long.

  • 我張口而氣喘,因我切慕你的命令。119:131I open my mouth and pant, longing for your commands.

  • 耶和華啊,我切慕你的救恩!你的律法也是我所喜愛的。119:174 I long for your salvation, O Lord, and your law is my delight.

            和合本詩篇119篇中分別用“切慕”“愛慕”“羨慕”“渴想”等來表達一種帶著極度愛慕之情的向往,英文NIV則用了thirst for”,long for”,“pant for”,“love”加稀?/span>faint with”,“consumed with”等詞匯。由於表意文字獨特的形象性優於拚音文字,中文的意境有時比英文更精煉和傳神。“渴慕”就是這樣一個例子,雖然和合本沒有直接使用這個詞語,但是我們卻能夠用它準確地傳達我們在上述經文中所發現的深刻意義。

         “渴慕”二字的字麵含義一目了然:一,饑渴;二,愛慕。前者身體感官的具體需要生動地形容出後者心靈或者精神方麵抽象需要的迫切。我們也可以把它們看作因果關係,就如人饑餓或幹渴時最強烈地感覺對食物和水的向往,正是這種缺乏感使我們產生最深的思念。綜上所述,“渴慕”就是一種在極度的需要中,對能帶來滿足的事物強烈熱愛與向往的心靈狀態。

渴慕的對象 

     “渴慕”的表述,在其他詩篇中也有出現:

  • 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我幾時得朝見神呢?(詩42:1,2As the deer pants for stream of water, so my soul pants for you, O God. My soul thirsts for God, for the living God. When can I go and meet with God?

  • 羨慕渴想耶和華的院宇,我的心腸、我的肉體,向永生神呼籲。(84:2  My soul yearns, even faints, for the courts of the Lord; my heart and my flesh cry out for the living God.

我們看到,詩篇119篇中“渴慕”的對象單單圍繞用了8個同義詞來形容的神的話語:“判語”、“法度”、“命令”、“律例”、“訓詞”、“道”、“話語”、“典章”,而不是詩篇42篇中的“神”和詩篇84篇中的“耶和華的殿宇”。雖然渴慕神的話語就是渴慕神自己,詩篇119篇卻直接強調了渴慕神話語的重要。渴慕的產生,是因為心靈發現自己的需求。隻有當人發覺這個世界不能提供他心靈滿足的時候,他才會尋求不屬於世界的事物。“神啊!你為自已創造了我們。我們的心得不著安息,直到在你裏麵我們才能找到安息。[2]
一個渴慕神律法的人,一個超越了屬世需要的追求而認識到神話語寶貴價值的人,才能寫出“我將你的話語藏在心裏,免得我得罪你”(詩119:11)、“你的話語是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詩119:105)這樣的詩句。

             新約開篇馬太福音中,主耶穌登山寶訓在“八福”中再次讓我們看到“渴慕”的形象: 

  • 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太5:6 Blessed are those who hunger and thirst for righteousness, for they will be filled.

 在這裏,“渴慕”的對象是義,由那唯一的義者主耶穌親自宣講,這與詩篇119篇的主題遙相呼應,因為“律法的總結就是基督,使凡信他的都得著義。”(羅10:4)主耶穌道成肉身正是以他的代贖成全了律法。如同馬丁路德從苦修的窮途驀然窺見神永生門的大敞,那些真正饑渴慕義的人們必將發現他們唯一的盼望就在耶穌基督裏,唯有當我們省察自己所行,並醒覺所有的義都如汙穢的衣服,我們才會渴慕主耶穌基督寶血所賜予的聖潔義袍。

            在今天這個物質主義的消費時代,我們也在渴慕著許多事物:金錢,事業,名譽,愛情,享樂…基督徒麵臨社會潮流和生活方式對價值觀的衝擊,似乎比曆史上任何一個時代的聖徒都要戰勝更多的誘惑與試探,才能重新尋回對神的渴慕。但是,我們也更應該相信,炫目卻不能真正滿足人心的事物必將使人產生更大的饑渴,而將生命的活水引入那些幹涸的心田正是我們基督徒的責任。讓我們不要隨波逐流,並以對聖潔、公義、慈愛、信實的神的渴慕,成為這個世代中的美好見證,來引人歸向主。 

            渴慕的表現

            “渴慕”有很多種表現:

  • 喜愛:“所以,我愛你的命令勝於金子,更勝於精金。”(詩119:127)“愛你律法的人有大平安,什麽都不能使他們絆腳。”(詩119:165

  • 默想:“我何等愛慕你的律法,終日不住地思想。”(詩119:97)“我趁天未亮呼求;我仰望了你的言語。”(詩119:147)“我趁夜更未換將眼睜開,為要思想你的話語。”(詩119:148)“我要默想你的訓詞,看重你的道路”。(詩119:15

  • 急切:“我的眼淚下流成河,因為他們不守你的律法。”(詩119:136)“我心焦急,如同火燒,因我敵人忘記你的言語。”(詩119:139

  • 尋求:“我是屬你的,求你救我,因我尋求了你的訓詞。”(詩119:94 

    喜樂:“你的法度是我所喜樂的,是我的謀士。”(詩
    119:24)“我要在你的命令中自樂;這命令素來是我所愛的。”(詩119:47

             渴慕能促使人產生全身心投入的、滿有知識飽含情感也意誌堅決的追求行動,證明內心動機的真誠與強烈。而這一切行動所導向的最高峰,是我們發自內心深處的——讚美。 

     

            詩篇119篇的讚美

            讓我們來看一看詩篇119篇中有關“讚美”的詩句:

  • “我學了你公義的判語,就要以正直的心稱謝你。I will praise you with an upright heart as I learn your righteous laws.”(詩119:7

  • “耶和華啊,你是應當稱頌的!求你將你的律例教訓我!Praise be to you, O Lord; teach me your decrees. ”(詩119:12

  • “我在世寄居,素來以你的律例為詩歌。“Your decrees are the theme of my song wherever I lodge.”(詩119:54

  • “我因你公義的典章,半夜必起來稱謝你。At midnight I rise to give you thanks for your righteous laws. (詩119:62

  • 耶和華啊,求你悅納我口中的讚美為供物,又將你的典章教訓我!Accept, O Lord, the willing praise of my mouth, and teach me your laws.(詩119:108

  • 我因你公義的典章一天七次讚美你。Seven times a day I praise you for your righteous laws. ”(119:164

  • 願我的嘴發出讚美的話,因為你將律例教訓我。May my lips overflow with praise, for you teach me your decrees.119:171

  • 願我的舌頭歌唱你的話,因你一切的命令盡都公義。May my tongue sing of your word, for all your commands are righteous.(詩119:172

  • 願我的性命存活,得以讚美你!願你的典章幫助我!Let me live that I may praise you, and may your laws sustains me.”(119:175

             我們看到,“稱謝”、“稱頌”、“讚美”、“歌唱”反複出現,都是因著對神話語由衷的渴慕;詩人用“正直的心”“嘴”“舌頭”來讚美神的話語;在“半夜”,一天“七次”(數字七在希伯來傳統中代表完全,也就是整天的意思)發出讚美;在困苦中,在急難和羞辱中仍然讚美;詩人感恩,稱頌,歌唱;把讚美作為供物獻上;詩人覺悟自己是寄居在世,這讚美是懷著對永恒家鄉的向往;神的話語是讚美的主題,讚美的原因,讚美的中心,讚美的對象;詩人在渴慕中發出讚美,在讚美中表達、滿足和深化渴慕。

             那麽,詩篇119篇中的讚美對我們今天的崇拜有什麽啟發呢?讓我們回到崇拜的定義。 

             崇拜 Worship

             廣義來說,讚美是崇拜的一部分,而崇拜不僅僅是讚美。默想,傳揚,呼求,禱告都是崇拜的內容。

             狹義來說,如果崇拜是“俯”,讚美就是“仰”——是從在至高者麵前的俯伏謙卑,到仰望他慈愛的麵容而獻上感恩的心和言語。今天我們常常連用的“敬拜讚美”,似乎就隱含這樣的含義。詩篇119篇我們所談到的渴慕與讚美,也是一個從“俯”到“仰”的過程。

             從字麵上看,崇拜就是“Worth-ship[3]:隻有當我們認識到崇拜對象的無與倫比的價值,我們才能真正發自內心地俯伏下拜。對神的認識和經曆,是我們敬拜的基石;對神敬拜的深刻程度,一定與對神認識的深度吻合。  認識神的不足,導致我們不知不覺偏離敬拜的真意,僅僅把神的賜予作為讚美的理由,那其實也是在敬拜受造之物。

             而對神的認識,離不開神的話語。聖經是神給我們寶貴的啟示,告訴我們神的旨意和應許。可以說,一個不渴慕遵行神的話語的人,是不會對神有深入認識的;主耶穌也親自教導我們:“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約14:21)因此,詩篇119篇中對神話語的渴慕,是崇拜的重要基礎。

             如果詩篇119篇中的崇拜是以律法——神的話語為中心,那麽,對於新約時代的我們,崇拜就是以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為中心。主耶穌是神活生生的話語,是道路,真理,生命,也是靈;他就是我們應當渴慕的一切。“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地存在心裏,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神。”(西3:16)“我們應當靠著耶穌,常常以頌讚為祭獻給神,這就是那承認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來13:15)。 

            渴慕,是崇拜之心(Longing, is the heart of worship

            崇拜的形式更新可以套用一句古語:“發乎情,止乎禮”。在敬拜讚美中,一切外在形式的更新都離不開內在實質的充盈:我們可以唱詩,舉手,跳舞,擊鼓彈琴;我們的內心更應當充滿深深的渴慕,那是不能表演,無法偽裝,卻不可或缺的。鑒察人心肺腑的神,他不喜悅一切的虛假和偽裝。我們需要避免這樣的敬拜:“主說:‘……這百姓親近我,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敬畏我,不過是領受人的吩咐。’” (以賽亞書29:13

            相反,一切內在的情感,隻要是真實的,都可以找到適當的外在表達方式——聖經恰恰沒有限製我們外在的表現形式;但也從沒有降低我們對內心真實的要求水準。“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主你的神。”(申6:4-5)十誡首要的要求就是我們不敬拜別神,因為耶和華是忌邪的神——是一位聖潔的“Jealous”的神。他以無限的慈愛愛護他的百姓,唯一的要求,就是他的百姓單單地愛他,敬拜他。敬拜更是神的子民在新天新地永不停息的事奉:“主啊,誰敢不敬畏你,不將榮耀歸與你的名呢。因為獨有你是聖的。萬民都要來在你麵前敬拜,因你公義的作為已經顯出來了。”(啟15:3)我們要用心靈和誠實來敬拜我們的神,如果我們在敬拜中更多地渴慕神,我們的讚美也必將是發自肺腑。 

               

            “崇拜不隻是每個禮拜天早上那兩小時的活動,崇拜是一種生活方式。真正的崇拜是24小時與神同行。”[4] 現代生活使我們很難想象中世紀修道院抑或清教徒時代;我們的時間與空間,早已被物質文明肢解得支離破碎。充滿不可抗拒的節奏,一係列的時間表預支了我們的生命;大眾傳媒侵占了我們的都市風景線;噴氣式飛機比以往任何時代更快地將我們送達目的地,卻從不提示我們永恒的歸宿。Internet和電腦技術,更使我們無所遁形;個人電子通訊設備的發達,使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易被定位,人與人之間卻更難彼此敞開心的溝通。ipod之類的時尚個人音像設備,讓我們窺見subway上許多靈魂在人潮之中獨自跳舞;21世紀的都市摩肩接踵的人群,並不比亞伯拉罕時代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抑或西奈山下的曠野更使人減少孤寂的感覺。

            那麽,我們的崇拜呢?

            當這個世界用越來越多的物質充塞“後現代人”的心靈,我們需要看見麻木的彼此孤立的靈魂,並喚醒那被神深植每一個人心中沉睡的渴慕。隻有當我們的心靈充滿渴慕,神話語的生命活水才能湧流,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令我們被改變的生命如明光照耀。我們需要清教徒式的敬虔;我們需要掙脫文明的纏累,純一清潔,素麵朝天,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我們的神同行,在生命中的每一天不間斷地敬拜我們永恒獨一的真神。

            “崇拜不單是一種群體的行為,也是神與人之間的一種個人關係。‘基督徒的崇拜,就是人對神在耶穌基督裏自我彰顯的愛和信心的回應。’”[5] 這樣,當我們在每個主日來到神的聖殿敬拜神的時候,我們的個體將匯聚成為一個生命的群體來一起向神表達我們的讚美,深化我們的渴慕,彼此鼓勵,一同在天路前行。崇拜是神與他子民的相遇:我們以感恩與讚美,以行動去回應神尋找我們的這份恩典和慈愛;因為神首先行動來尋找我們,在我們懂得尋求他以先。崇拜是對神的回應,回應他以前和如今在基督裏為我們成就的事。[6]            因此,崇拜成就教會生活:在崇拜中,基督徒個人在極大的喜樂中被聯合為一個整體,藉著耶穌基督這個整體得到升華;信徒的團契可以得到實現,在崇拜中彼此聯合和造就,這是將來我們在神的國度裏永遠地讚美和榮耀神的景象。 

             崇拜可以催生渴慕,渴慕也會深化崇拜。以渴慕神為中心的崇拜將對所有罪性的根源——自我中心帶來徹底改造;這正是對各種困擾的解決辦法,以及從罪的捆綁中得解放的道路。“真正的崇拜應可以讓人福杯滿溢,並且重新得力,那是一種可以幫助信徒背負重擔和克服生活中種種難阻的屬靈力量。崇拜者應該把重擔帶來,因為正是在真正的崇拜中,他們可以得到對待重擔的正確態度。”[7] 這樣的崇拜是渴慕與讚美,心靈與誠實(聖靈與真理),個體與群體,外在與內在,屬靈操練與信仰實踐的完美合一,必將更新我們全人的生命。

            個人化的電子音像產品,也可以使我們的崇拜“個人化”和“後現代化”——讓我們隨身攜帶著“神的憐憫是我詩歌,我口頌揚,我心感激”的旋律,走進人頭攢動的都市風景,在這人心的荒漠品味神愛永不止息的甘泉,並成為神祝福流通的管子。 

  

            在詩篇119篇之前,共有八篇讚美詩章(111-118);之後,共有十五篇上行之詩(120-134),那是往位於海拔二千三百呎的耶路撒冷“攀登的詩歌”,由朝聖者立約子民的成員所唱。這兩大組詩篇的中間,就是119篇。一個真正的讚美者,一個真正追求“上行”的人,也必定是一個渴慕神話語的人。
            詩篇119篇字母詩的形式,以整本聖經單章最長的篇幅,將“律法的一點一劃”反複歌詠,如一曲悠長婉轉的慢歌,讓我們的心由浮躁漸漸沉靜,沐浴在神聖潔永恒的光輝中。崇敬油然而生,帶著虔誠與敬畏,奉獻在神榮耀的寶座前。當我們從謙卑的俯伏中抬頭仰望,必將看見以色列的聖者,那坐在寶座上的尊貴羔羊帶著慈愛的目光,悅納我們發自內心的渴慕與讚美。

附錄:一首表達渴慕的敬拜讚美詩歌

屈膝在主麵前

 

我心渴慕 尋求我主
謙卑屈膝專心等候主降臨
主你舍命  為我流血
我今全心仰望慈愛主耶穌
懇求你醫治 我已受傷的心
以你豐盛恩典 來充滿我心靈
主我向你敞開我心門
懇求你進入我心靈深處
主耶和華你是我醫治者
懇求你來醫治



[1] 唐佑之,默想詩,p.6

[2] 奧古斯丁,懺悔錄

[3] 陳康,崇拜與聖樂,p.4

[4] 陳康,崇拜與聖樂,p.10

[5] 陳康,崇拜與聖樂p.9

[6] 陳康,崇拜與聖樂,p.8

[7] 陳康,崇拜與聖樂p.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