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42)
2013 (29)
2月13日那天去總統府,隻看到了美麗的建築,沒能進去,不過當時從守衛在那裏的衛兵口中得知,15號開始再次對外開放。15號上午我們匆匆趕來,在他們年後開門的第一天參觀了總統府。總統府平時隻有上午開門,9點到12點,11點半之後就不能進去了。我們那天很幸運正好趕上。
第一次看到總統府的建築就喜歡得不得了,就是覺得這個建築太漂亮了,顏色,造型都漂亮。特地查了一下關於總統府的資料,知道總統府是在1912年正式動工,花了7年時間,1919年完工並且啟用。這座建築的風格更接近於西洋古典風格,我們現在可以在歐洲看到很多這樣類型的建築。
上上篇已經發了總統府的正門照,這次發個側麵的。
總統府在日本時代是總督府,它的建築結構非常堅固。 1945年台北的大空襲,這個建築的正麵和側麵都被損毀,但主體卻能保存完好,所以能夠在修複之後繼續作為台灣政治權力的中樞。進總統府是有安檢的,但是不需要寄放包裹,我們背著的包在檢查完之後就直接背著進去了。這是到台北後,除了機場之外唯一一個需要安檢的地方。
總統府裏麵分成幾個部分:一樓的常設展覽,總統府這個建築的建構,演變,各屆總統的介紹,還有一間可以和總統“互動”的屋子,在一間屋子裏,跟總統做一個互動的視頻,然後生成一個新聞,很好玩的,好多人在那裏排隊拍這樣的互動視頻,我們當然也不例外。
部分總統的介紹
發幾張一樓的常設展覽的照片:
我對於總統府這座建築的構造特色,建成,摧毀,修複,以及建築所用的材料這部分展覽特別喜歡,展覽裏麵講得非常詳細。總統府在1919年完工的當時,是台灣第一棟完整使用現代化設備的建築,包括電力,電信,消防,空調,電梯和給排水等。總統府當年建成的時候隻有中央塔樓一部電梯,現在已經有六部電梯分布在總統府的四個角落和前後玄關,而最初的中央塔樓的電梯已經不再使用了。
我喜歡總統府還因為外牆紅色的麵磚,藍天下,幹淨又漂亮。這個麵磚是采用日本東京當時極富盛名的品川白煉瓦株式會社的產品,與東京驛外牆麵磚出自同一個廠商,一是以轉角直接貼付,另一種則是將麵磚以45度的直角相交完成,做工極為精細,怎麽看怎麽妥帖。這些信息都是通過看展覽得到的。
這是關於兩種麵磚的介紹,圖文並茂
走進總統府,發現總統府就像一個四合院,中間是有著小徑的花園,從裏麵看,不管是花園,還是建築,都美不勝收。在參觀的過程中,從不同的展廳外拍了幾張不同位置的總統府的照片。
總統府裏麵的院子幹淨漂亮,讓人心曠神怡
離開總統府前,紀念品商店一定要看一下,在那裏得知我們錯過了蔡英文的新年講話,因為在挑選紀念品的時候聽到一位特別優雅的女士跟售貨員說,她能夠親眼見到總統,並聽她講話,沒有遺憾了。我們在那裏買了一盒茶葉和一條印有總統府圖案的運動毛巾作為留念。
聽台灣朋友說,要買茶,選天仁茗茶一般不會錯
滿心歡喜地離開總統府,我們步行去中山堂,半路上看到前麵有一群人在排隊,我也沒看見他們在排什麽,就在經過隊伍的時候問了一下隊尾的一個男士,男士說在排隊吃牛肉麵。向前走幾步,原來是一個在裏麵小弄堂裏的一家牛肉麵館,叫老王記牛肉麵店。隊伍已經從弄堂排到大街上了,看來這是一家不錯的麵館,不過看這長長的隊伍,怎麽著也得排半小時吧。當時是中午12點剛過,正是吃午飯的時間,我們決定先去中山堂,想著等晚一點再來或許人就少了一些。找到中山堂,裏麵的遊客寥寥無幾,不過在門口看到一個通知:下一次定時導覽14:00。 我們一看有講解員帶著參觀,那就等下午兩點再來參觀,先去吃牛肉麵吧。等我們再次到達牛肉麵館的時候,隊伍還是那麽長,沒辦法,乖乖排在隊尾,焦急地等待著隊伍前移,希望能趕上下午中山堂的導覽。排隊的半個多小時裏,發現除了我們這種排隊等吃的顧客之外,周邊也有人來買外賣,就是買牛肉湯和生麵。 我當時正好可以看到店裏的服務員把一些配料如蔥花,酸菜連同生的麵條,牛肉湯都一包包包好,一份一份的。這樣回家隻要把麵煮一下就行。我們焦急地等著,隊伍前移得倒是不慢,半個小時多一點點就輪到我們了,我們點了一碗好燒牛肉麵,一碗清燉牛肉麵。麵條不軟不硬,麵條上麵的牛肉還挺多的,牛肉很潤滑,沒有一點點柴的感覺,旁邊有一大碗鹹菜(台灣人管這個鹹菜叫酸菜),可以加在牛肉麵裏麵,這頓牛肉麵吃得我們心滿意足,真的太好吃了,一份230台幣,非常值得,極力推薦!
紅燒牛肉麵
清燉牛肉麵
吃完午餐,我們再次來到中山堂,等待兩點鍾的導覽參觀。帶領我們參觀的是一位很知性的中年婦女,說話輕聲細語,一開始有三位遊客,我和我先生,還有一位來自日本的華人,她從中山堂的外麵開始講起,再講到中山堂的建築,房間的功用。可能是因為我先生的問題有點多,嫌我們走得太慢了,那位來自日本的遊客在中途就不見了。
中山堂正門照
說實話,如果讓我們自己到中山堂轉一圈,真的可能十幾分鍾就轉完了,但是有解說就完全不同,從解說中可以額外了解到非常多的曆史。中山堂是台灣日治時代的1936年建成的,當時叫台北公會堂。所謂公會堂,其實就是供民眾集會使用的。中山堂在台灣曆史上有著重要的位置。
1946年10月21日,蔣中正抵達台北,參加了在中山堂舉行的台灣光複一周年的紀念大會。
中正廳(看看柱子上麵的雕花,很漂亮)
中山堂的燈
1949年10月10日,台灣第一座露天的孫中山銅像在中山堂揭幕。之後,在陽明山中山樓建成之前,中山堂成為召開國民大會,正副總統就職典禮和政府接待外賓的主要場所。這裏接待過多位外國元首的訪問。
中山堂的建築跟中正紀念堂,總統府不一樣。因為當時正麵臨全麵戰爭的爆發初期,所以建築的設計比較簡單,明朗。使用鋼筋水泥結構,不過在簡單中,也有一些特色。公會堂采取了中東阿拉伯拱窗和台灣的陶瓦,外表用本地生產的淺綠色麵磚貼出變化多端的花紋,在柱子和門麵上,用了古典圖案做裝飾,讓簡單的設計多了一些獨有的特色。
古跡售票處
中山堂裏麵的集會堂分成兩層,可以坐兩千多人,在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為公職人員的免費電影院。我們參觀的時候還可以看到老式的放映機在那裏。
來中山堂,一定要提的是鎮堂之寶“水牛群像”浮雕。這個浮雕是台灣第一位雕塑家黃土水所做。他曾經就讀於東京美術學校,1920年就有作品入選日本帝展,1930年完成水牛群像的浮雕,也是他身前的最後一部作品。黃土水過世後,他太太把這個作品贈送給中山堂。由於浮雕巨大,基本上沒有辦法直接從日本運到台灣,所以當時是把這個作品切開後運送到台灣的,如果仔細看,可以看到浮雕上的切痕。
水牛群像
中山堂的四樓是一個咖啡劇廳,是一個結合公益,藝文展演,知識交流以及咖啡飄香的地方。這裏的服務人員大多是有殘障的,這裏的的回廊展覽著各式作品,進門處的彩色三角鋼琴非常吸睛,這裏有露台,可以在晴天邊喝咖啡邊曬太陽。我們因為時間關係,沒有好好享受這裏的咖啡和陽光,留著下次吧。明天要去九份了,期待呢!
四樓咖啡廳的鋼琴真漂亮!
哎呀,我也要吃牛肉麵,冒泡點讚棒棒的大帖,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