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 道真●心正★愛純 儒,道,佛, 到耶穌的 愛

(2009-10-29 12:11:48) 下一個





真      愛


象是我們中國傳統的說法, 或者舊約時代(律法時代)的劃分嗎?

"The Way " 道 -- 在中國有長達五千年曆史的宗教


第 一 章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無 名 ,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 萬 物 之 母 。 故 常 無 , 欲  以 觀 其 妙 ; 常 有 , 欲  以 觀 其 徼 。 此 兩 者 同 出 而 異 名 , 同 謂 之 玄 , 玄 之 又 玄 , 眾 妙 之 門 。


http://www.sanching.org.tw/book/book1.htm

道德經》是排在《聖經》後的, 人類第二本最 popular 的書 (總共 81 章)


耶穌傳的也被稱作 "The Way ", 與當時猶太教的領袖及高等學院的
律法學者發生著直接而且最尖銳的衝突, 無論在精神上以至於肉體上對他的最殘酷而極端摧殘 -- 最後釘死在十字架上。但天父神卻讓他從死裏重新複活, 生天, (從他的 Virgin birth) 至此完全而圓滿地榮耀了神無邊的大愛和無比的大能。從此人類也開始有了被救, 重生, 甚至於永生的可能和盼望。




1 Corinthians 13 (聖徒保羅對 "愛" 全麵的詮釋)

Love
 1If I speak in the tonguesa]">[a] of men and of angels, but have not love, I am only a resounding gong or a clanging cymbal. 2If I have the gift of prophecy and can fathom all mysteries and all knowledge, and if I have a faith that can move mountains, but have not love, I am nothing. 3If I give all I possess to the poor and surrender my body to the flames,b]">[b] but have not love, I gain nothing.

 4Love is patient, love is kind. It does not envy, it does not boast, it is not proud. 5It is not rude, it is not self-seeking, it is not easily angered, it keeps no record of wrongs. 6Love does not delight in evil but rejoices with the truth. 7It always protects, always trusts, always hopes, always perseveres.

 8Love never fails. But where there are prophecies, they will cease; where there are tongues, they will be stilled; where there is knowledge, it will pass away. 9For we know in part and we prophesy in part, 10but when perfection comes, the imperfect disappears. 11When I was a child, I talked like a child, I thought like a child, I reasoned like a child. When I became a man, I put childish ways behind me. 12Now we see but a poor reflection as in a mirror; then we shall see face to face. Now I know in part; then I shall know fully, even as I am fully known.

 13And now these three remain: faith, hope and love. But the greatest of these is love.

Footnotes:
  1. 1 Corinthians 13:1 Or languages
  2. 1 Corinthians 13:3 Some early manuscripts body that I may boast


    歌 林 多 前 書 13

     1 我 若 能 說 萬 人 的 方 言 , 並 天 使 的 話 語 , 卻 沒 有 愛 , 我 就 成 了 鳴 的 鑼 , 響 的 鈸 一 般 。

     2 我 若 有 先 知 講 道 之 能 , 也 明 白 各 樣 的 奧 祕 , 各 樣 的 知 識 , 而 且 有 全 備 的 信 , 叫 我 能 夠 移 山 , 卻 沒 有 愛 , 我 就 算 不 得 甚 麼 。

     3 我 若 將 所 有 的 賙 濟 窮 人 , 又 捨 己 身 叫 人 焚 燒 , 卻 沒 有 愛 , 仍 然 與 我 無 益 。

     4 愛 是 恆 久 忍 耐 , 又 有 恩 慈 ; 愛 是 不 嫉 妒 ; 愛 是 不 自 誇 , 不 張 狂 ,

     5 不 做 害 羞 的 事 , 不 求 自 己 的 益 處 , 不 輕 易 發 怒 , 不 計 算 人 的 惡 ,

     6 不 喜 歡 不 義 , 隻 喜 歡 真 理 ;

     7 凡 事 包 容 , 凡 事 相 信 , 凡 事 盼 望 , 凡 事 忍 耐 。

     8 愛 是 永 不 止 息 。 先 知 講 道 之 能 終 必 歸 於 無 有 ; 說 方 言 之 能 終 必 停 止 ; 知 識 也 終 必 歸 於 無 有 。

     9 我 們 現 在 所 知 道 的 有 限 , 先 知 所 講 的 也 有 限 ,

     10 等 那 完 全 的 來 到 , 這 有 限 的 必 歸 於 無 有 了 。

     11 我 作 孩 子 的 時 候 , 話 語 像 孩 子 , 心 思 像 孩 子 , 意 念 像 孩 子 , 既 成 了 人 , 就 把 孩 子 的 事 丟 棄 了 。

     12 我 們 如 今 彷 彿 對 著 鏡 子 觀 看 , 糢 糊 不 清 ( 原 文 作 : 如 同 猜 謎 ) ; 到 那 時 就 要 麵 對 麵 了 。 我 如 今 所 知 道 的 有 限 , 到 那 時 就 全 知 道 , 如 同 主 知 道 我 一 樣 。

     13 如 今 常 存 的 有 信 , 有 望 , 有 愛 這 三 樣 , 其 中 最 大 的 是



    耶穌來到世上, 開創了新時代以後, 這裏的 "愛" , 首先直接指的就是上帝本人(來自於上帝本人)的愛

    他離世前告訴他的門徒, " You Ought to Love One Another, As I Have Loved You."

    " 你們當彼此相愛, 如同我在愛著你們一樣。"

    已經是高於(包括著)真理和慈愛的與天地共生共存永遠不滅的大愛



    ~*~*~*~*~*~*~*~*~*~*~*~*~*~*~*~*~*~*~*~*~*~*~*~*~*~*~*~*~*~*~*~*~*~*~*~*~*~*~*~*


    耶穌的臨世以及他離世後基督教在血與火中的發展, 成長, 和強大起來, 至使強盛的羅馬帝國(繼古埃及, 古西臘以後)也終告崩潰

    可以說, 是耶穌的天 "", 推翻了強大的帝國統治, break off 了專製的 power.

    天主教因此也繼續承傳了不少當時羅馬帝國民間的傳統, 尤其是節日慶典等, 把它們溶進了宗教性的 celebration (慶典) 或者 rituals (儀式) 裏麵去了。



    在東方的中國似乎正在進行著一個恰恰好相反的過程。

    從春秋戰國時代的諸子百家分侯割據, 到秦統一天下後, 漸漸地廢除了百家, 而獨尊術。

    大概也是因為與政治, 教育, 以至人民的文化生活都變得密不可分, 絲絲入扣。

    在西方看來 儒教 就變成了哲學思想和政治教育的應用了。

    其實是西方夢寐以求, 卻試不成的
    政教合一 (古希臘, 天主教在羅馬, 新教--改革的基督教, somehow, 一合便進入黑暗甚至恐怖時代, 看不見光, 也感覺不到愛了) 的光景


    如: 三字經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苟不教 性乃遷 教之道 貴以專 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 竇燕山 有義方 教五子 名俱揚 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子不學 非所宜 幼不學 老何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 為人子 方少時 親師友 習禮儀 香九齡 能溫席 孝於親 所當執 融四歲 能讓梨 弟於長 宜先知 首孝悌 次見聞 知某數 識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萬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綱者 君臣義 父子親 夫婦順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時 運不窮 曰南北 曰西東 此四方 應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數 曰仁義 禮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麥黍稷 此六穀 人所食 馬牛羊 雞犬豕 此六畜 人所飼 曰喜怒 曰哀懼 愛惡欲 七情欲

    ......

    通 四書熟 如六經 始可讀 詩書易 禮春秋 號六經 當講求 有連山 有歸藏 有周易 三易詳 有典謨 有訓誥 有誓命 書之奧 我周公 作周禮 著六官 存治體 大小戴 注禮記 述聖言 禮樂備 曰國風 曰雅頌 號四詩 當諷詠 詩既亡 春秋作 寓褒貶 別善惡 三傳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穀梁 經既明 方讀子 撮其要 記其事 五子者 有荀揚 文中子 及老莊 經子通 讀諸史 考世係 知終始 自羲農 至黃帝 號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號二帝 相揖遜 稱盛世 唐有禹 商有湯 周文武 稱三王 夏傳子 家天下 四百載 遷夏社 湯伐夏 國號商

    ......


    http://www.wgps.tp.edu.tw/class/class13/BOOK13.HTM


    上至帝王將相, 下及平民百姓, 包羅萬象, 沒有不提沒有不管的。進入到了每個毛孔, 每個中國人的血液。



    佛教由當過尼姑的 武則天 興傳進中國, somewhat like 基督教的新教(反叛於羅馬天主教), 由 Virgin Queen 伊立莎白女王一世, 從她的父親手裏麵接過來, 興傳於整個 England, 和歐洲的其它國家


    就象
    基督教在其發源地耶魯撒冷被排擠, so does 佛教, 在佛佗釋加莫尼的誕辰地印度, 也基本上早已絕跡道。

    不知道是不是一定要由女人(借天助--宗教的力量here), 才能換一換新改一改傳統的男性的統治, which would natually run into its own habits or even stagnation after a while?

    需要振奮振奮精神是也!

    While, 非振奮精神的女人, 如末代的慈禧 與 奢華而多子多孫(丈夫早亡)的 Queen Victoria 也有相似之處吧, when time is at 富足的財富領先時代?

    財富和奢華富足的 Material Life, does kill man's soul, especially when they're not well prepared or armed by holy spirit as the armor, doesn't it?


    佛教傳入的原因, 會不會也是因為儒教給run得太習慣, 太僵化了呐?


      天主教  +  新基督教   ~=     佛教 +  道(especially in southern part of china)


    中間的 institutions: 從 Financial -- Banks, to Educational, to Governmental

    就如 中國的 工商企業, 教育事業, 和政府部門, 了吧?


    難怪學了西方馬列的文革共產黨要把 儒教 (連帶 佛, 道 的 formal practice) 從中間徹底鏟除了吶?

    全為著 換上 一個 新天 新地 新氣象吧?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