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1)
2022 (1)
整理手機裏的照片時,發現了幾張去年四月的照片。那時候,我到亞利桑那州看望小女兒,住在Scottsdale。
四月的亞利桑那,如同北方的盛夏。白天隻能在室內避暑。真巧,Scottsdale現代藝術博物館有個來自北極的藝術家的畫展,主題為“在我們之間”。“北極”二字像是酷暑裏的一絲清涼,吸引我前去觀覽。
作品出自北極因紐特的一個家族的三代人:祖母,母親和女兒。 她們的作品敘述著因紐特人的文化和曆史, 以及對家庭和日常生活的細致描繪。
祖母皮茨歐萊克·阿舒娜(Pitseolak Ashoona 1904-1983)1904年出生於哈德遜灣的諾丁漢島,生活在傳統的因紐特家族,男人捕魚和狩獵,婦女們則都會縫製獵物和魚皮衣。 她和他的丈夫育有十七個子女。丈夫去世後,她帶著子女們搬到多塞特角Cape Dorset),並開始嚐試繪畫。她在繪畫作品中重溫了傳統的因紐特人的生活片段。1960年,她的的作品以版畫的形式展出,引起轟動。她的幾個子女也也沿著她的足跡先後成為多塞特角的藝術家。
家庭野營 (Pitseolak Ashoona 1976)
《母親夢》(Pitseolak Ashoona 1969)
這個作品展示了一個女人在做夢。女人身穿Amauti,是帶有因紐特特色的大衣(Parka)。在她的頭頂上是一個小小的人形。 Amauti設計巧妙, 孩子可以在兜兜裏保暖。 Parka是母性的代名詞,“母性”則是皮茨歐萊克的繪畫作品的中心主題。
皮茨歐萊克的女兒納帕琴·珀茹古克(Napachine Pooroogook 1938-2002)出生在巴芬島附近的薩洛門(Salomon)。 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她與雕塑家和版畫家Eegyvukluk Pootoogook結婚, 並於1965年搬到多塞特角,在此度過了餘生。納帕琴創作的版畫多以關注傳統家居生活為主題,描繪了古代生活的原生場景,甚至黑暗麵。 像她的母親一樣,她多產並繼續製作版畫,直到2002年去世。
《酒》(Napachine Pooroogook 1994)
《 物件換女人》(Napachine Pooroogook 1997-98)
這個作品講述的故事是,一個狩鯨船的船長正在用物品交換女人 ,她的男人毫不猶豫地同意。納帕琴用她的作品記錄了男人對因紐特婦女的性剝削。
安妮·珀茹古克(Annie Pootoogook)是皮茨歐萊克的女兒,1969年出生於Cape Dorset。1997年,在西巴芬愛斯基摩 合作組織的幫助下,她開始了自己的藝術生涯, 並迅速成長起來。到2006年,她在多倫多的現代藝術畫廊舉辦了個展,並獲得了著名的加拿大Sobey藝術獎。2007年將她的作品納入“文獻十二”【注】的國際藝術展,使她成為當代領先的因紐特藝術家。安妮的作品並不是專注於北極動物或傳統因紐特生活的寧靜場景, 而是用非常規的主題挑戰了因紐特藝術的常態,反映了她在一個經曆過渡和衝突的當代加拿大社區中的成長經曆 。 她在2016年不幸離世。此前,她曾探討過死亡和靈性的主題。
因紐特三代女人的藝術作品筆調細膩,畫麵生動。這種自轉和敘事式的藝術表達與看其他任何東方和西方的繪畫藝術作品有著著不一樣的心靈震撼和視覺體驗。展品不是很多,參觀的人們駐足在每幅作品前,看得很仔細。 北極和亞利桑那,一北一南兩個不同的地域, 遠隔千萬裏,是藝術的張力把它們連接起來,讓環球同此涼熱。
【注】“文獻十二”是“Documenta 12”一個五年一度的當代藝術展。它於2007年6月16日至9月23日在德國卡塞爾舉行了第十二期。
哈哈。都是在比較粗糙的紙上的鉛筆畫。裝潢太華麗反而不搭了。
謝謝光臨。
嗯。在畫上的簽名都是曲裏拐彎的文字,認不得。
謝謝光臨。
是的,看展覽的時候就覺得真是與眾不同。簡約大氣。
謝謝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