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樂隊的歌
合唱團每一期的演唱都是有主題的, 曲目圍繞主題來定,是團長和樂隊指揮一起選的。 迄今為止, 我們演唱的主題就包括:“美麗的美國”,“王權與革命“ ,“美國節日歌曲”,“電影插曲“,“電視 晚餐歌曲”, 等等 ,等等。
2012 我剛參加合唱團的那個春天, 主題恰好是“嬰兒潮的春天“,所選的都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老歌, 包括甲殼蟲(Beetles)的歌,皇後樂隊(Queen)的歌,還有路易斯 阿姆斯壯 著名的 歌曲“多麽美好的世界”(What a wonderful World)。而當時最令我震撼的,還是皇後樂隊的《波西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 那是一個生命即將結束的男孩的故事。
歌曲的一開始,是一段無伴奏合唱的序曲。像是麵對蒼天的詰問:“這是真實的人生,還是一場夢幻?我已滑向淵底,無力回天。”
緊接著的大段歌詞都以男孩的自白為主,如泣如訴。一個開槍殺了人的男孩,即將走向刑場。 此時的他,心中有悔恨,有哀怨,有恐懼,有眷戀。正如歌中唱到,“生活才剛剛開始,卻要被我毀於一旦······”
歌曲中加入了重金屬樂器的間奏,令人心靈為之震撼。而後半段的歌劇式的合唱旋律加快,似乎讓人眼前浮現出圍觀者對他的唾棄和責罵的的情景。在結尾處,在音樂逐漸減慢中,男孩唱出了“無所謂了,人人可以想見,世事的變換, 已與我無幹。”
此曲問世後,曾創下了英國有史以來單曲銷售量最高的記錄。2012年夏的某一天,那是我剛剛學會了《波希米亞狂想曲》不久,在廣播裏聽到,在英國某電視台為倫敦奧運會的造勢活動中,這首歌又被英國民眾投票為60年來最喜愛的歌曲。
合唱團還唱過一首好聽的歌,也是皇後樂隊的歌,《We will rock you》,大概這是最令人耳熟能詳的歌了。那“咚咚鏘”式的拍手跺腳的整齊節奏,那幾句不斷重複的歌詞“We will、 we will rock you, rock you!”常常在棒球比賽之前回響在體育場的上空。
西方世界“嬰兒潮的春天”的這些老歌,對我這個東方世界長大的人來說,都是新歌。學起來自然要比別人花時間,尤其是這首長達6分多鍾高難度的《波希米亞狂想曲》。 好在有互聯網,在“油管”上,找到視頻,邊看邊聽邊學,很快也就得心應手了。。
我曾問過合唱團的同事們這首《波希米亞狂想曲》的創作初衷和背景。似乎沒人能給出個令人滿意的解答。隻好自己動手,到網上追根溯源。總算在維基百科上看到了對這首歌曲的介紹。
下麵關於《波希米亞狂想曲》的資料來自於維基百科:
《波希米亞狂想曲》是皇後樂隊的一首歌曲,由弗雷迪·默丘裏所創作,最初版本收錄在專輯《A Night at the Opera》(1975年)中。本曲結構極為特殊,無重複的副歌,而是由幾個風格差異甚大的部分構成,包括謠曲、吉他獨奏、歌劇、硬搖滾等,並且充滿著猛烈的意識流與噩夢色彩。本曲在西方社會相當為人熟知,常被簡稱為“Bo Rhap”或“Bo Rap”。在當時,它是有史以來製作費最高的單曲,現在仍為流行音樂史上最精心設計的複雜作品之一。
其作為單曲推出後,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連續九周登頂英國單曲排行榜,截止1976年1月在英國國內銷售超100萬張,創下當時英國史上銷售最高單曲紀錄。在1991年默丘裏去世後再次連續五周登頂,最終成為英國史上最暢銷單曲第三;在幾個海外市場登頂,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愛爾蘭和荷蘭,成為世界範圍內史上最暢銷單曲之一;在美國第一次發行最高到暢銷榜上第九,但1992年電影《韋恩的世界》用此曲作為原聲後重新激發了它的流行程度,排到榜上第二。
盡管剛開始評論界的反應褒貶不一,《波希米亞狂想曲》仍是皇後樂隊最熱門的歌曲之一。為此單曲製作的音樂視頻被很多學者認為是有開拓性意義的。2004年,此曲被收入格萊美名人堂。2012年,英國獨立電視台(ITV)組織的民眾投票中,此曲被選為過去60年間“全國最喜愛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