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今年的頭刀韭菜餃子 (圖)

(2010-04-16 20:49:26) 下一個


下班到家,看到 LD 剛買了汽油回來,正往割草機裏灌,要開始今年的第一割,這才注意到院子裏的草長得高了。突然想到了後園子裏的韭菜。一看,果然長勢不錯,吃得了。於是向 LD 建議今晚吃韭菜餡兒餃子。這建議分明是投 LD 之所好,自然一拍即合。我立馬挽起袖子,先把麵和上,醒著,然後拿起剪刀直奔後院韭菜地而去。

美國中西部今春的雨水不錯,又趕上幾個好天兒,地裏的韭菜已經一尺多高了。剪了一小盆鮮嫩的韭菜,坐在樹下的椅子上擇著韭菜,院裏 LD 的拖拉機來回地跑著,割過去的草地顯得綠意更濃,像鋪起了一條條綠絨毯。一陣青草的芳香隨微風而至,讓人在這初春的傍晚盡情地享受著大自然的氣息。

愛吃餃子的北方人, 大都會包餃子。小時候,家裏每次一張羅包餃子,就見母親和麵剁餡兒,一陣緊忙。父親則端坐案板旁,等著。父親肩負兩項重任,一是品餡兒二是包,其它的不用他管。母親拌好了餡兒,父親拍板說行了,那就開始包吧,管保好吃。父親包的餃子好吃也好看,他把餡兒放好在皮兒上,一對折,兩拇指在前,兩食指在後,一夾,一隻圓鼓鼓像小圓寶一樣的餃子就包好了。我們小孩們一開始隻配擺餃子,把包好的餃子擺齊在簾子上,不能粘在一起。漸漸地,也學會了擀皮,包餃,煮餃子。一家人圍在一起包餃子,其樂融融,還未等吃到嘴,早已是心香飄溢……


包餃子對我和LD不是件難事。我包的餃子應是得了父親的真傳。品餡兒的榮譽自然是歸了LD,不過擀皮的活他也全攬了下來。我倆配合默契,從和麵、割韭菜開始,到吃完飯,也就是兩小時之內的事兒。


因為是今天下了班才動議吃餃子,家裏沒有肉餡和大蝦,包不了三鮮餡兒的。隻好韭菜雞蛋餡兒了。其實韭菜雞蛋是絕配,不但好吃,還容易做。炒幾個雞蛋,剁碎了,與韭菜一拌,放點油鹽即可,連蔥薑都不用。不過韭菜餡兒千萬不能太淡了,淡了就味同嚼草。


韭菜雞蛋餡兒的餃子也不能煮過了頭。開了鍋下了餃子,煮兩個開就足夠了。


愛吃餃子的北方人,有許多與餃子有關的話語。如求享受的話 --“好吃不如餃子,坐著不如倒著”;不服氣的話--“誰家過年不吃回餃子”,還有小時候猜的謎語,說“南麵來了一群鵝,辟哩啪啦跳下河”。幾年前看到網上有篇文章,說北方人之所以愛吃餃子,是因為窮,沒什麽吃的,找幾樣東西就拌在了一起,包上吃了。這說法與關於餃子的起源和曆史大相徑庭。也許餃子真的是這樣發明的。不過愛吃餃子的人肯定不會去考證。 有那功夫還不如再研究研究還有那幾樣東西放在一起更好吃呢。去年我曾經試了兩次新配方:一次是韭菜加龍利魚做餡兒,另一次是菜花(broccoli)加龍利魚做餡兒,都好吃,還有營養。


說著話,餃子已經煮好了。 撈出來裝盤,小女兒嚐了一個,伸出了大拇指。頭刀韭菜餡兒的餃子, 香!


擇韭菜


新鮮水靈的韭菜


包好的餃子 香!

 

201041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