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方式與女兒交流 ,結果真的不一樣。
這周,小女兒放春假,我也趁機請了假,歇息幾天,在家陪她。這好象是 N 年以來,第一個沒有安排出遊的春假。老公出差不在家。小女兒正上高三,是高中階段最忙的時候。春假結束之前的星期六她要考 ACT 。
放假的第一天,風和日麗,春光爛漫,氣溫驟升到了華氏 70 度。在美國中西部四月初,這是一個難得的好天。早早地,我和小女兒就安排好了這天的活動。
按照預約,先去牙醫那裏給小女兒洗牙。然後是去眼鏡店,取回小女兒預定的隱形眼鏡。最重要的,是去花店,為女兒下周要參加的的高中舞會訂花。約定俗成,參加高中舞會的舞伴互相送花。男孩子要給女舞伴訂一隻腕花( corsage ),女孩子要為男舞伴定一朵胸花( boutonniere ) 。花店就在 C 城的主街上。花店的老板娘叫溫蒂,說話慢聲細語,很是和氣。她一邊詢問小女兒和舞伴晚禮服的款式顏色,一邊介紹可以搭配的花樣,不一時,就選好,訂了,隻等舞會那天來取。
出了花店,我和女兒沿著 C 城的主街慢慢地溜達,享受著這春日裏的明媚陽光,不知不覺走到了我周末常去的那家咖啡店(見文《美國小鎮的咖啡店》)。女兒點了一杯冰飲 (Iced Chai) , 轉身問我要什麽,我說和你的一樣。女兒說,你不喝杯熱的?我說,今天陪你出來,和你保持一致。女兒開心地笑,說, mom, you are cute 。我知道,說媽媽“ cute ” 是女兒心情愉快時對我的常用讚語。
端著冷飲,我們在店外的小桌邊坐下,邊喝邊聊。看著長得快和我一般高的小女兒,歡快地跟我說這說那,我突然發現,似乎已經有好長時間沒有這樣氣定神閑地與小女兒對話了。前一時期,我和她爸對她總是耳提麵命,嘮嘮叨叨,一會兒提醒她要認真準備各項考試,一會兒阻止她花太多的時間上網,一會兒告訴她別電話打起沒完沒了,一會兒督促她抓緊時間寫作業少看電視、、、。所有這些,都美其名曰“是為你好”。可惜說來說去,把一個向來樂觀的孩子管得很不開心,我們也很鬱悶。反思所作所為,沒少費心思,結果卻不理想。老公說,我們其實是在不斷重複同一個做法(管),卻想取得不同的結果。應該改變一下方式了。最後決定從現在開始,讓女兒自己掌握自己的學習和娛樂的時間表,我們隻看結果,不問過程。女兒聽了自然高興。沒對女兒說出口的是,我們改變的策略中,還包括平時多以“誇獎”為主,在誇中給點兒暗示。今天是難得的好機會,我自然不會放過誇女兒一番。
我想起了去年秋天女兒告訴我的一件事。她說,高中裏有個比她高一年的朋友,申請某大學,此大學要求要一封同學( peer )的推薦信,想讓她給寫一封。女兒答應了。當時我知道這件事,感到女兒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挺不錯的,也知道女兒寫完了及時寄了出去,就沒有更多的過問。今天要借題發揮一下。
我對女兒說,媽媽從這件事上看到了你三個優點: (1) 你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所以受到同學的信任,同學才敢把這麽重要的事托付給你;( 2 )你的文筆好,同學肯定了解這一點,才讓你來寫;( 3 )你的朋友圈裏的同學都挺上進的,交的朋友讓爸媽放心。
聽我說了這 1 , 2 , 3 ,女兒很驚訝,問我,你真的這麽想的?我沒那麽好吧。我說,雖然以前沒對你說,可真是這麽想的。你就是這麽好,爸媽為你高興。繼續努力。
誇完了,接下來是暗示的部分。我說,春假開始了,這一周由你自己安排 ACT 複習時間(潛台詞:春假得複習 ACT 了,不能光玩兒),下星期六就要考了(潛台詞:時間緊迫嗬),我來幫你檢查每套題的答案(潛台詞:你得做幾套習題才行)。女兒滿口答應。
吃過晚飯,我打開電腦,在網上閑逛。女兒過來,對我說,媽,你想看看我的 facebook 嗎?我大喜過望。要知道,平時女兒瀏覽她的 facebbook 時,我是沒“資格”看的,她會先“清場”。我曾經問過小女兒,要是我也建一個 facebbook ,能加入她的朋友圈嗎?小女兒當時的回答斬釘截鐵,就兩個字:“ No 。 Sorry 。”讓我從此斷絕此念。今天小女兒如此主動邀請,肯定是下午那番“誇”起了作用。
看完了 facebbook ,小女兒告訴我,她已經安排好了這周的複習,計劃做幾套 ACT 練習,也複習一下老師布置的 AP 作業。我心中竊喜。她有了自己的安排,我就不用瞎操心了。隻須履行好當媽的責任:讓她吃飽睡好。
這一周,很快過去。形容起來,就像“抗大”校旗上的八個字: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團結 – 這周裏,我們娘倆沒為她的學習“唧格朗” (吵架)。
緊張 – 小女兒按部就班,照自己的時間表行事,除了學習,還去老人院做了 volunteer 。
嚴肅 – 小女兒認真複習,我認真批卷子(當然在學習上我也幫不了更多的)。
活潑 – 沒有了老媽在耳旁的嘮嘮叨叨,小女兒自然恢複天性,整天樂樂嗬嗬的,除了與老媽逛逛街,還和同學約著出去吃吃飯。這一周,過得很愜意。
星期六,考完 ACT 出來,我問她考得怎麽樣?她說“考的好!” 這是她每次考完試以後一貫的回答。也許某次考試結果出來與父母心中的“好”略有差距,可從沒見她考完試沮喪過。所以,她的“考的好”,在我和她爸這兒的翻譯過來就是“考完了就好”。想想今後女兒學習的路還很長,還要麵對無數次的考試。看到她能樂觀地對待學習和生活,我覺得無論考得結果如何,真應該知足了。
2010 年 4 月 10 日
謝謝。 剛看了你的關於母親的文章,很感動。
謝謝來玩。
我正在發愁如何將女兒慢慢吞吞的毛病改一改。高二的學生了,幹點事那個磨蹭沒法不讓我著急。有什麽高見,請一定傳教.先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