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母親的文章)
今年五月, 受大女兒一家的盛情邀請, 我去美國參加了我外孫女妮妮的大學畢業典禮。
妮妮就讀於美國名校耶魯大學。這所創建於 1701 年的古老學府今年迎來了她的第三百零六屆畢業慶典。在連續三天的慶典活動中, 我聆聽了萊文校長的講話, 參觀了校長官邸, 遊覽了耶魯美麗的校園, 參加了妮妮所在院係的聚會聚餐, 觀看了耶魯學生的演出 ...... 。活動雖然接踵而至, 卻安排得有條不紊,讓所有的畢業生和家人們 度過了繁忙而愉快的三天。
畢業典禮的前夕, 正值萊文校長率領的耶魯百名師生代表團訪問中國圓滿歸來。而萊文校長在為畢業生所作的題為 << 曆程 >> 的講話中, 多次回顧了這次的訪問,並從這次的中國之行引申開來,強調了耶魯要向國際化發展, 與國外大學加強聯係與合作。其實, 早在一百五十多年前, 當中國的第一位留學生容閎踏上美利堅的國土, 來到耶魯讀書之際, 耶魯就成為與中國合作交往的先驅。 而後, 耶魯又培養了諸如詹天佑,馬寅初等許多中國留學生, 而他們又都成為中國的棟梁之材。可以說,耶魯與中國的交往曆史悠久, 源遠流長。也正是由於耶魯與中國千絲萬縷的聯係,所以當妮妮即將從耶魯畢業, 成為“耶魯人”時, 我為她感到無比自豪。
參觀妮妮的學生宿舍時, 我了解到耶魯一個與眾不同的特點, 那就是她的本科生的“住宿學院”製。
在美國,很多大學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年學校可以要求並安排學生住宿。二年級後學生可自己找公寓。 耶魯則設有十二個住宿學院。耶魯每年大約錄取 1200-1300 本科新生,這些學生被隨機分配住到十二個住宿學院,直到畢業 。 當年妮妮被耶魯錄取後, 分到了 "Timothy Dwight" 學院 ( 簡稱 TD) , 從此, TD 就成了妮妮大學四年在耶魯的家。
每個住宿學院都有自己的院旗,院徽, 和院規,也有自己的餐廳, 圖書館,遊藝室, 洗衣房等等。住宿學院配有一位院長和一位教務長,多是由學校的資深教授擔任。他們的家也都由學校安排在住宿學院內, 與學生們生活在一起,就象家長一樣。學生們有什麽生活和學習上的問題可以及時幫助解決。這種住宿形式也讓學生之間的聯係更加緊密。耶魯校友將來在社會上見了麵,會覺得很親切。若是校友還來自同一住宿學院,則會感到親上加親。
在耶魯的畢業慶典活動中, 有一傳統項目:畢業頌詩。最早期的畢業頌詩是以某種固定詩體風格寫成,用拉丁文表述, 描繪畢業生將象常春藤一樣,蓬勃 向上。近年來, 頌詩多從當年畢業生的英文詩作中選出,同時譯成一種外語,在畢業典禮時用英文和外語分別朗誦。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畢業頌詩曾被譯成阿拉伯語,亞美尼亞語,希臘語,西班牙語, 拉丁語,匈牙利語, 契努克 ( 北美印第安一族 ) 語,蓋耳語,錫蘭語,立陶宛語,手語等十幾種語言。而今年,畢業頌詩被譯成中文。當這首題為 << 機緣之間 >> 的頌詩被耶魯學生以優美的中文朗誦出來,回響在耶魯這曆史悠久的學校上空時,我的心情真是萬分激動。坐在我旁邊的老美也衝我微笑。妮妮的同學漢娜的媽媽對我說,你從萬裏之遙的中國趕來參加畢業典禮,這首詩也是獻給你的。
耶魯的校園裏有很多著名的建築。 其中最讓我難忘的是座落在耶魯圖書館門前的“婦女桌”, 是由耶魯校友、著名的美籍華裔建築師林瓔女士設計,於 1994 年獻給母校的作品。 在這個橢圓形大理石桌麵上刻劃著一條由圓心向外旋轉的螺旋線。桌麵中心的泉眼裏湧出來的水流過螺旋線,使得螺旋線仿佛在轉動。螺旋線的邊緣刻劃著年譜和數字,一年一年記載著入學耶魯的女生人數。正是從這座藝術建築上, 我驚訝地得知, 耶魯是從 1969 年才開始招收本科女生,在此之前,她隻是一所男校。如今的耶魯,本科生的男女生比例已各占一半。
三天的畢業典禮結束了。這次耶魯之行在我的心中留下了長久的溫馨回憶。耶魯的治學方針充滿了倡導獨立自信,無畏權威的精神。“光明與真理”是銘刻在耶魯校徽上的校訓。讓我摘錄幾段耶魯頌詩作為本文的結束:
......
堅強是我們的義務
引導那些誘人、卻錯誤的想法
走出歧途
昭顯我們的真知
時刻牢記自己的立場
一日三省吾身
......
別讓那些貪婪的引誘
虛榮的奢望
貽誤你的追求
銘記最深厚的感動
在爭執時寬容
慷慨,謙恭
......
更不要人雲亦雲
讓他人的主張
左右自己的言行
去追隨那遠方的鼓聲
所頌揚的光明與真理
更豐厚的人生
......
(2007 年 9 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