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1)
2022 (1)
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不斷地縮短著地球人之間的距離, 也給親朋好友們相互的交往提供了不少方便。 想約身邊的朋友見個麵、吃頓飯, 幾通電話就可以搞定;想去遠方的親戚家串個門,提前打個招呼,保證不會吃閉門羹。 可就在這井井有序之中,有時會讓人覺得生活中似乎少了點兒什麽。少了什麽呢? 少了那種不期而至的驚喜。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絕大部分中國老百姓家裏都沒有電話。直接登門造訪是當時人們之間很自然的一種交往方式。 父母雙親一向好客,家中常有客人走動。 母親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快收拾一下屋子,沒準兒一會兒有客人來。” 母親的記憶力非常好, 多年不見的老同事、老朋友重逢,她都能準確無誤地叫出名字。這一點讓父親自歎弗如。 不過父親自有父親的辦法。倘若某次見到來客,一時懵住,叫不上名字, 父親會一邊迎客進屋, 一邊衝著母親高喊, “呀, 老牟, 快看看,誰來了!” 語調中充滿了驚喜和熱情, 絕不會讓客人有“被遺忘” 的尷尬。 這時母親迎過來, 就會說 “這不是 xxx 嗎! 快請坐!” 在不動聲色之中為父親解圍。 父親的這一招 屢 試不爽,竟然從未穿幫過。
兒時記憶最深刻的事兒往往和吃有關。 記得一天深夜, 家人在熟睡中被一陣敲門聲驚醒。 原來是父母的老同事從河南來哈爾濱, 剛下火車。“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 父母自然是熱情地招待一番。 我們幾個小孩子則高興地吃著河南來的叔叔帶來的鮮棗。 那是我第一次見到鮮棗,圓圓鼓鼓, 青中泛紅, 表皮上一個褶兒都沒有。咬一口又甜又脆。多年後, 我丈夫曾講起他小時候全家被從北京下放到山西,他和他弟弟偷鄰家樹上的大棗的故事:“嗖” “嗖” 兩塊石頭撇上樹, “嘩”“嘩” 一堆棗子落下來。兄弟倆趕緊劃拉起地上的棗子,在鄰居的喝斥聲中逃跑,躲在沒人的地方品嚐他們的“勝利果實 ” 。這又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那夜 , 那位河南叔叔帶給父母的驚喜,想起那又甜又脆的河南鮮棗。
二十幾年前到了美國, 住在鮮為人知的中西部的一個小城。那種企盼“他鄉遇故知”所帶來的驚喜隻能是夢裏依稀了。 大多數美國人的生活更是被一紙時間表統治, 什麽時候看醫生,什麽時候做運動,什麽時候和家人出去吃晚飯,什麽時候和朋友喝喝咖啡聊聊天 ….. 統統都被早早計劃好了 , 到時候按部就班執行 , 生活得毫無懸念。時間久了 , 發現其實周圍的美國人也願意製造一些驚喜 , 為平淡生活增添些樂趣。比如有同事或要結婚 , 或要生子 , 或要退休 , 或要轉行 ….., 大家都會悄悄密謀策劃 , 湊份子 , 買禮品 , 為同事送上令其驚喜的祝福。記得幾年前, 還看過一部美國電視連續喜劇, 其中有這樣一段情節。 有一天,劇中的兒媳和婆婆聊天, 談到了生死。 兒媳問婆婆, “您百年之後是願意火葬還是土葬?” 婆婆想了想, 笑了,答:“ 希望到時候你能給我一個驚喜。”
那年春天,上大三的大 女兒打來電話, 說春假期間她將隨學校的帆船隊去夏威夷訓練, 不能回家了。 想想女兒大了, 有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以後這樣聚少離多的日子會越來越多, 我和丈夫都未免有些悵然若失。 春假結束的前兩天,女兒打來電話, 說訓練圓滿結束, 她已從夏威夷飛到加州轉機, 和同學們一起返校。 下了班, 我回到家, 一開門,豁然發現 大 女兒正在家中笑嘻嘻地等著我們下班呢。 原來這是 大 女兒精心為我們準備的一個驚喜, 也是特意為她老爸準備的一個別致禮物。 那一天, 正是她老爸的五十歲生日。
( 2008 年 3 月 )
女兒好貼心、懂事哦!
------------------------------------------------------
眼前浮動這樣的情景就像電影劇本一樣,可以想象這是個多麽大的驚喜。有時候一個小孩不在家,我和老公都覺得家裏空蕩了很多。那麽再過幾年兩個孩子都要陸續上大學離家,我們做父母的一定會很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