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國血大師傅斯年 (圖)

(2009-09-20 10:52:15) 下一個

傅斯年題字

  傅斯年(1896.3.26-1950.12.20)初字夢簪,字孟真,山東聊城人。著名曆史學家。六歲入私塾,十歲入東昌府立小學堂,十一歲讀完《十三經》。1909年考入天津府立中學堂。1913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6年升入本科國文門,曾著《文學革新申義》響應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提倡白話文。

  1918年與同學羅家倫、毛準等組織新潮社,編輯《新潮》月刊。

  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為學生領袖之一。

  1919年底赴歐洲留學,先入英國愛丁堡大學,後轉入倫敦大學,研究實驗心理學、物理、化學和高等數學。

  1923年入柏林大學哲學院,學習比較語言學等。





  1926年冬應中山大學之聘回國,1927年任該校教授,文學院長,兼任中國文學和史學兩係主任,同年在中山大學創立語言曆史研究所,任所長。

  1928年受蔡元培先生之聘,籌立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同年底曆史語言所成立,任專職研究員兼所長。

  1929年兼任北京大學教授,講授“中國上古史專題研究”及“中國古代文學史”。其間先後兼任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中央博物院籌備主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中央研究院總幹事,政治協商會議委員,北京大學代理校長等職。

  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任台灣大學校長。

  1950年12月20日因腦溢血病逝。

  傅斯年任曆史語言所所長二十三年,培養了大批曆史、語言、考古、人類學等專門人才,組織出版學術著作70餘種,在經費、設備、製度等方麵都為曆史語言所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組織第一次有計劃、有組織的殷墟甲骨發掘,其後先後發掘十五次,大大推動了中國考古學的發展和商代曆史的研究。傅斯年還將明清大庫檔案資料爭取到曆史語言研究所,組織進行專門整理,使明清史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傅斯年在曆史學研究方麵,主張“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材料”,重視考古材料在曆史研究中的作用,擺脫故紙堆的束縛,同時注意將語言學等其他學科的觀點方法運用到曆史研究中,取得較高的學術成就,在現代曆史學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主要著作有:《東北史綱》(第一卷)、《性命古訓辨證》、《古代中國與民族》(稿本)、《古代文學史》(稿本);發表論文百餘篇,主要有:《夷夏東西說》、《論孔子學說所以適應於秦漢以來的社會的緣故》、《評秦漢統一之由來和戰國人對於世界之想象》等。有《傅孟真先生集》六冊。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