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影視

清晰的圖像和高保真的聲道,帶您領略璀璨的中國各民族文化。本頻道主要以漢,藏,英語播出。
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音樂史】無錫鴻山戰國早期越國貴族墓的陶瓷樂器

(2009-08-22 17:02:11) 下一個

無錫鴻山越國貴族墓的發現,及其被評為200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如若一石激起千層浪,既震動了曆史、文物考古界,又在無錫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


這是無錫有史以來最為重大的曆史發現之一,其出土的數千件文物,其墓葬的方法、結構、規製和分布形態等禮儀文化內容,猶如2400多年前封存的文化信息寶庫,刹那間被點擊打開,成為一個內涵豐富的曆史文化斷麵。


雖然沒有文字出土,但其複雜的物體視像信息構成,足以撞擊我們的認識,需要我們去解讀。這是一場來日方長的古今對話和文化心靈的溝通。如何讓逝去久遠的墓主,通過時間隧道,在冥冥之中首肯我們的闡釋,需要付出許多努力。


據發掘簡報介紹,考古隊首先進行地麵調查,基本掌握了從蘇州真山到無錫鴻山一帶的土墩墓分布規律,發現這些土墩墓大致以望虞河為界,東南一片多為春秋墓,西北一片以戰國墓為主。眾所周知,背山麵水的堪輿特征,是傳統的墓葬首選地。例如,有九朝古都之稱的洛陽,在洛河、伊河兩岸遍布古墓葬,有著名的邙(山)洛(河)古墓群,且大多是貴族之墓。又如渭河西北岸,有9座西漢帝陵一字兒排開。由此推測,望虞河原本是一條風水古河,是春秋戰國時期貴族們群相看中的風水寶地,這裏可能不僅僅隻有越國墓,還可能有吳國墓、楚國墓。吳國(公元前585473)、越國(略前334)、楚國(略前222)先後統治太湖流域,共計360餘年,分別占有112、139、112年,都是百餘年的光景。這種百餘年的曆史,大概不會在文化和文明上產生突變,估計是吳、越、楚3種文化的傳承和交融。這種傳承和交融,也會體現在墓葬地的選擇上。


鴻山貴族墓的大致年代,考古隊專家認定為戰國早期越國最強盛的勾踐時期。《辭海》附錄《中國曆史紀年表》有這樣一段注文:越國世係,今人雖有考訂,但異說頗多,亦從略。連越國諸王都難以理清,可知越國史文獻的匱乏。於是,越國出土文物愈發顯得珍貴而極具曆史價值,可補曆史文獻之缺。但到目前為止,越國墓葬僅有少量發現於浙江紹興、安吉、海鹽、長興等地,其中以紹興印山越王墓最為著名。但此越王為何人,尚難定論。鴻山貴族墓葬的特征,與浙江諸越墓相同,這是判斷的依據。考古屬實證科學,以實物比較印證判斷,如器物有標準器,不同時期不同的文化類型,以發現在先的作為標準器,為後發現器物的參照坐標。所以,發掘簡報寫道:尤其明顯的是均隨葬陶、瓷禮器和樂器,而以蛇為器物紋樣也是越人圖騰崇拜的體現。可見鴻山貴族墓地具有明顯的越國特征;而且絕大多數玉器的造型和紋飾都呈現戰國早期的特征,因此鴻山越國貴族墓地的年代可定為戰國早期,即越國最強盛的越王勾踐時期。但這裏似乎有兩個問題,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


一是蛇圖騰問題。吳、越以太湖為界,其先民都屬荊蠻,同飲一湖水,氣候、地理、物產、語言、工具和生活習俗等方麵有高度的相似性,即所謂同土同俗。圖騰源於原始部落,是特定的生活環境和方式作用於人們的思維而產生的一種信仰崇拜物標誌。吳、越兩地都斷發文身,就是明證。泰伯奔吳,入鄉隨俗,於是斷發文身,被蠻人推為君長。範文瀾《中國通史簡編》:越都會稽(浙江紹興),斷發文身,文化比吳更落後。斷發文身,是水鄉澤國的先民們不約而同的文化選擇。斷發,有利於入水捕魚,避免長發遮臉而看不清,免除與水草相纏的危險。文身,用來壓邪避險,其紋樣極有可能就是蛇紋。水鄉澤國最怕被蛇咬著,所以,從思辨的角度分析,蛇圖騰很難說是越人的專屬圖騰,不能說吳人就不用蛇紋飾。


曆史考證,說有易,說無難。不能因為吳人的蛇紋器物尚無出土,就先入為主地把出土的蛇紋器物統統歸屬為越人器物。當然,思辨不能代替實證,隻有當吳墓出土蛇紋器時,上述大膽假設才會得到小心求證。不過,要獲得這樣的小心求證,可遇而不可求,特別需要帶有文字內容的吳墓發現,才能水落石出,否則又會被歸屬為越國。


二是陶瓷禮樂器問題。代表社會等級地位身份的禮樂器,實際使用的都為青銅器,陶瓷禮樂器是為墓葬而特製的冥器。浙江出土的越墓禮樂器也為陶瓷製品,這似乎是一種相當奇特的越文化現象。中原諸國和楚國墓葬出土的禮樂器,均是青銅器。造成越墓禮樂器不見青銅物的原因,大致可能有下列幾種:(1)吳滅越後,越國王室貴族的青銅禮器悉數被抄沒,成了吳國的戰利品;(2)越人為滅吳複國,將所有的青銅器都用來秘密製造兵器;(3)楚國滅越後,再次抄沒越人的青銅器,吳王、越王青銅劍在楚墓出土便是明證;(4)越國珍惜青銅資源,嚴禁青銅器入土墓葬。這4種原因,到底哪一種是主因,有待今後考古發現,結合文獻研究,加以認定。所以,說鴻山越國貴族墓屬最強盛的越王勾踐時期,不是不可推敲的。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吳、越兩國原先均是楚的屬國。


吳國崛起敗楚,先後得力於亡命到晉國的楚大夫巫臣、楚亡臣伍子胥、齊人軍事家孫武。越國崛起滅吳,得力於楚國著名才士文種和範蠡。所以,吳、越、楚三國在太湖流域有難解難分的文化因緣,是無錫最為重要的文化源頭。其時還不斷有中原文化的輸入,如吳國王公子季劄,在公元前544年曆聘魯、齊、鄭、衛、晉等國,季劄的兒子在路上死了,孔子帶著弟子們去看他行葬禮,說:季劄真是懂禮的人嗬!


無錫的先秦文化正處在人類軸心時代的春秋戰國時段,先後有吳、越、楚稱霸,這是無錫文化曆史的大幸。我們大可不必因一向號稱吳文化發源地的無錫冷不丁冒出個驚人的越國貴族墓葬群,而感到有些醋意。相反,這是提供給我們自我認識的一次契機,我們的文化視野,包括對文化特色淵源的認識,是否太狹隘了?這便是鴻山越國貴族墓發現給我們的一種文化啟示。同時,我也希望在鴻山附近,能在不久的將來發現吳國墓、楚國墓,特別是楚墓往往會有文字出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