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6個月,由於種種原因回國了3次,主要在上海江蘇一帶轉悠。以前雖然也時不常回國,但沒有最近這樣長時間地待在國內,於是對現在國內的眾生態有了比較切實的認識。感想頗多,寫出來跟大家分享。
首先是空氣汙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上海的天空每天都是灰蒙蒙的,隔著兩條街便看不清對麵樓房的細節,相當恐怖。馬路上永遠是怎麽也清不幹淨的灰塵,被路上汽車的輪子卷起塵土滿天。那天去浦西一家超市買東西,超市門口是一條主幹道,路麵的積灰大概有10公分厚,我在馬路這邊等著綠燈可以過馬路,不料接二連三地有卡車開過,把路上的塵土卷起大概足有3層樓高,路人均掩麵而行。在國外待了這麽多年,我那還習慣這陣勢,被撲麵襲來的灰塵逼得步步後退,這條馬路足足等了10分鍾才得以通過,真是受了不少罪。想想國內的人每天都要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心裏說不出的難受。上海市政建設了這麽多年,原先的棚戶區現在都改成了新樓房,也沒什麽人燒煤球爐了,怎麽這空氣汙染還越來越嚴重了呢?人家東京香港一樣人口密集汽車業發達,人家怎麽空氣就比我們好多了呢?想不明白!回來後看到了廣州一個著名醫生鍾南山先生的話,觸目驚心。鍾先生說,廣州50歲以上的人,肺部都是黑色的。好恐怖!
你要是以為空氣汙染隻是上海廣州這樣的大城市,你就錯了。從上海去江蘇某地辦事,一路高速公路行車數小時,途經昆山,張家港等小型城市,一路空氣質量跟上海市沒多大區別,反正是隔著幾條街就看不清對麵房子的細節,比如窗框,門牌號,等等。目光所及之處,所有的東西都籠罩在一片霧蒙蒙的空氣裏。回到美國後,看到藍藍的天,綠油油的樹林,心裏那個高興啊!人還是喜歡貼近大自然的,在國內,估計大部分人很難體會真正的大自然是什麽樣的了。
其次是現在國內人的心態跟以前非常地不同,社會開放且環境寬鬆,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現在每天在大量發生,幾乎成為社會生活的常態。幾個國內混的朋友一直跟我說現在ONS怎麽怎麽容易,聽他們吹得神乎其神,信手拈來的樣子,我一直以為他們在吹牛顯擺,這次算是長了見識。我跟朋友說,聽你們吹得這麽容易,我倒想看看到底是什麽樣的女孩這樣隨便,跟我多年印象中的中國女生的形象整個倒了個。朋友說那太容易了,於是帶我去了市中心某個最hot的dance club。我們在裏麵待了大概3個小時,我就見識了2位這樣的女孩,都是80後,25,26歲左右的樣子。除了感覺氣質平平,其他跟一般公司裏見到的白領女孩也沒什麽區別。跟她們分別喝了一點酒,跳了一兩隻舞,聊了聊天,大概就明白朋友說的事完全是真的。這裏就不寫肢體活動的細節了,畢竟不是寫小說,嗬嗬。但我相當肯定地知道這2個女孩都挺無聊的,沒固定男朋友,而且我可以毫無難度地把其中任何一個帶回家。這並非小弟我有什麽過人之處,而是她們每天就是這樣生活的!朋友告訴我,現在上海有相當數量的女生,經常去高消費場所去喝酒跳舞,借此認識一些“成功”男士,隻要還比較談的來,就到男方家裏去過夜,或出去開房。這是她們社交生活的一部分,一方麵可能她們也寂寞,另一方麵,她們也希望籍此找到自己的男朋友。 Oh my God! 在美國生活的兄弟們,知道咱們有多落伍吧?想到這2個女孩可能過去一周在7個不同的男人的床上過過夜,我是背上直冒冷汗啊,嗬嗬。對了,順便對所謂的高消費場所定義一下。我們去的那個dance club,門票大概60元一張,一杯啤酒55元,一小瓶午後紅茶賣35元。好像怎麽聽上去消費也不高嘛。不過朋友告訴我,這消費不高但也不低, 現在上海生活壓力這麽大,如果不是混得還行的男生,一般也不會去這樣的場所混。聽上去倒也有道理。
最後想說的是,上海現在外企的職業場,這兩年麵臨著結構型的變化。所謂結構型變化,指的是以前大多由外籍人士擔任的工作,比如Regional Controller,Supply Chain Director, Junior Partner等,現在正大量地由本地員工代替。很多職位的工資高得令我們這些在美國打工的人咋舌。我聽說的一些職位,一般基本年薪在100萬到150萬人民幣之間,獎金福利另算。另外國內高管的福利,遠遠不是我們在美國能企及的。四大的Junior Partner,年收入在300萬人民幣左右。別以為擔任這些位置的本地員工怎麽牛了,他們也不過30多歲,本科畢業最多加個中歐的part time MBA,英語也不見得好到哪裏去;應該說整體素質也就跟美國打工的兄弟們差不多,可是時事造英雄啊。在中國現在的形勢下,尤其是外企大量本土化的形勢下,being the right person不那麽重要,at the right place and the right time 才是最重要的。想想我們在美國寄人籬下地混那幾萬美金的年薪,還要每天為綠卡的事煩心,鬱悶啊。
典型的技工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