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京戲園

祖宗留下的精粹,不好好地品味一番,也真的說不過去哈 ……
正文

京劇的發聲方法

(2009-05-11 22:11:12) 下一個
原廣州京劇團老演員筱金少山(即劉紹宗)留下一篇文章,現介紹給大家,共同學習。摘要如下:
文章來自藝術中國 http://www.artx.cn/
朋友們、愛好者們,我的一點薄意,送給你們參考。吊嗓時要邊走邊唱,就象散步一樣,始終保持著鬆弛自如的姿態。要鬆弛,不要鬆懈,而是外鬆內緊,注意使聲音共鳴保持準確位置,行腔運氣保持長久穩定,不是僅把力量用在喉嚨處,而是全身都在運動。持續兩三個小時,吊完嗓不會覺得喉嚨疲勞不堪,說話的聲音仍然明亮。吊嗓時,口腔上顎微微吸起,下顎鬆弛,口形不大,兩肩不垂,兩肋拉力象彈簧一樣,一張一弛,發聲口腔各個器官都能有機配合,形成頭、鼻、胸三腔的強烈共鳴。 吐字行腔時,他的上顎就象球藍,每個字、每個腔好似籃球,準確無誤地投向球藍。用這種方法演唱,使得他不論唱什麽板式,唱腔有多麽複雜,都能保持氣息穩定和聲音的通暢完美。

演員在演唱時,用氣要巧妙,方法要靈活,在麵部表情上要鬆弛而莊重,口形自然而優美。唱高音時口腔內打得開,內開而外攏(雙唇自然收攏),唱低音時,雙唇微閉,但牙齒並沒有咬死,上顎仍有吸起的感覺。總之,無論時唱高音還是唱低音,不要使觀眾看到麵部肌肉的一絲緊張狀態,也不要使人感到口形張合過大,甚至有窮於應付之感。演員演唱口形的美與否,是同發聲、吐字、用氣有密切關係的。演唱的口形好看了,說明你的發聲是正確的。 演員演唱要具備許多靈活多樣的演唱技巧。比如:運氣上的偷、緩,音量上的收、放、輕、重。行腔上的抑、揚、頓、挫,都能熟練掌握,靈活運用。 演員的演唱,若能夠使觀眾通過唱腔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感受到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正是這種理想效果的生動體現。

演員掌握了行腔中的高、低、快、慢、輕、重、頓、挫,運用適度,音量有所加強,再度減弱,把低氣吸足再行腔,又巧妙的用了小休止,加虛字,低腔輕吐,乍放又攏。行腔酣暢流利而又起伏跌宕,表現於矛盾思索之中的躊躇心情。

此外,有的演員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對京劇傳統的上口字作了突破,有的字不於上口,如"伯"字就不上口,唱成普通話"bo"音,有的字為了整個唱段聲韻上的協調,適當地保持了上口的特點,但不於過分強調,如"情"字,押的是"認真"韻腳,為保證歸韻的協調,所以沒有完全采用普通話音來演唱。


http://www.artx.cn/artx/xiqu/5052.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