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大清末年,他拿一個名妓換了一個巡撫職位,結果……

(2019-06-19 18:35:13) 下一個

本文經微信公眾號作者授權刊發

孫首席(ID: shouxi_sun)

 

 

自古以來,官場之道都是相似的。後麵發生的事情不過是重複前麵發生的事情,至多隻是變換一下形式而已。

 

清末的楊翠喜案就很有典型性,了解其過程後,你會相信,這樣的事情可以發生在任何朝代。

 

所謂楊翠喜案,其實就是“一個歌妓引發的政治地震”。

 

楊翠喜是直隸通州人,原本姓陳,後來被父母賣給一個楊姓人家,遂改楊姓。後學唱戲,因嗓子好,又有天賦,技巧漸臻成熟。十六歲去哈爾濱,得到沙俄軍官熱捧,名聲漸漸大起來。後楊翠喜回京津唱戲,成了梨園中的一名紅人。

 

 

當官的愛捧戲子,這是一條規律,楊翠喜的俏麗扮相、甜美嗓音、勾魂眼神,讓一個高幹子弟坐不住了,他就是農工商部尚書載振。

 

載振當時年僅30歲,是政壇上的新星,可謂春風得意。更重要的是,他的家庭背景厲害,其父是慶親王奕劻,慈禧身邊的紅人。

 

一日,載振在戲院看了楊翠喜演出的《翠屏山》,大呼過癮。演完之後,負責招待他的段芝貴問,戲如何?載振答非所問:楊翠喜甚好!

 

段芝貴立馬心領神會,首長這是看上楊翠喜了。

 

楊翠喜演戲有個特點,越是淫靡香豔的曲子,她唱得越好,嗓子越膩,眼神越辣。載振本來就花,之前就和歌妓謝珊珊鬧過一陣,現在看到楊翠喜,心中定力又徹底斷電了。

 

段芝貴是“心動不如行動”的堅定信奉者,回去就下手了:花了一萬兩千金將楊翠喜買到手,將她獻給載振,又從天津商會會長王竹林處借銀十萬兩送給奕劻。

 

很快,段芝貴如願以償當上了黑龍江巡撫,成為封疆大吏。

 

實際上,段芝貴是投載振之所好,靠行賄得到了新官位,從四品一躍成為二品大員。

 

此時,張之洞的幕僚汪康年剛創辦《京報》,得知此消息後,認為可以將其做成“焦點訪談”之類的新聞,於是將此事捅了出去,文章標題為《特別賄賂之駭聞》。

 

報道一出,滿朝嘩然。其實,朝中官員中有人也知道此事,但是懾於慶親王奕劻的勢力,大多顧左右而言他,未敢多議。

 

這時,一個不怕死的官員跳了出來,禦史趙啟霖奏本:段芝貴用女色行賄,載振得了好處而幫段芝貴弄了個巡撫的官位。

 

慈禧震怒。可旁邊有官說,得查查再說,看有無實錘。於是,慈禧名醇親王載灃、大學士孫家鼐組成調查組,進行調查。

 

 

 

載振向袁世凱求助:怎樣才能避免被請去喝茶?袁世凱給出三條意見:其一,與楊翠喜“切割”,將其送往天津;其二,讓天津富商王益孫買下楊翠喜,發票要補做得和真的一樣;其三,提前和王竹林通氣,等調查組問起來,一口咬定自己從不借錢給外人。

 

載灃、孫家鼐內心並不想得罪奕劻和袁世凱,但慈禧有令,不得不假模假式展開調查。

 

等工作展開後,他們驚喜地發現,調查報告的主料已讓袁世凱備齊了,於是他們向慈禧匯報:楊翠喜被王益孫買下,所謂楊翠喜被送給載振,隻是民間傳聞,並無實據。

 

事情至此,載灃、孫家鼐交差,慈禧也覺得這樣結案不錯,畢竟皇家的臉麵保住了。載振辭去了農工商部尚書職務,段芝貴的巡撫職務也給免了。

 

最慘的要數實錘在手的趙啟霖,5月16日,朝廷以“奏劾不實”為由將其革職。

 

同樣不幸的還有汪康年的《京報》,雖然也有實錘在手,但是因在楊翠喜案中“報道不實”,並有嚴重抹黑皇家嫌疑,8月26日《京報》被勒令停刊。

 

事實上,楊翠喜案是“丁未黨爭”中的一部分,在此次權鬥中,袁世凱、奕劻一派獲勝,岑春煊、瞿鴻禨一派失勢。

 

趙啟霖和汪康年,一個在朝為官,一個媒體名人,彼此呼應,都說有實錘,結果卻很悲催,趙的官職被罷免,汪的報館被關閉。

 

楊翠喜案給後人什麽啟示呢?

 

後台很重要。載振後麵是奕劻,奕劻後麵是慈禧。所以,載振和奕劻接受賄賂,卻沒有大事,即便後來大清垮了,他也沒遭什麽罪,

 

計謀很頂用。袁世凱知道別人搞奕劻也是衝自己來的,因此小施手段,就把一切搞定。

 

調查很過場。載灃、孫家鼐頂著調查組的名頭,實際上早就打開小算盤,犯不著為了真相去冒險得罪奕劻和袁世凱,於是,很情願地拿著調查報告回去交差了。

 

實錘很陽痿。段芝貴對載振、奕劻進行了賄賂,趙啟霖奏本,汪康年曝光,可是屁用沒有,結果,朝廷說,實錘是趙啟霖“奏劾不實”,汪康年“報道不實”。

 

楊翠喜案就是一麵小鏡子,各色人等按照自己的角色演了一遍,為後世提供了一個模板。遇到事情,要預演時,不妨掂掂自己的分量,看看自己屬於這些人物中的哪一類。

 

雖然段芝貴行賄,載灃受賄,但是他們兩人後來都混得不錯,段芝貴當了民國陸軍總長,載灃在大清垮台後,和人參股興建了天津勸業場、交通旅館和渤海大樓等物業,從事工商業,下海了,賺了不少錢。

 

相比之下,趙啟霖和汪康年就比較鬱悶。汪康年在辛亥革命當年病逝,趙啟霖被罷官後,心灰意冷,不再過問政治,民國24年病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