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61)
2011 (73)
2013 (42)
2016 (5)
2017 (1)
2019 (1)
寫前麵一篇湯婆子時,就想到了另一個舊物 —— 暖鍋。
江浙一帶人家,冬天用暖鍋很普遍。暖鍋是種食器,用來煮湯,它不同於一般的鍋子,它是鍋和爐的合二為一。爐肚子裏裝木炭,燒火;爐圍 —— 鍋子,像撐開的花朵,“花朵”裏裝的盡是好東西:蛋餃,肉圓,鹹肉,黃芽菜,粉絲,雞湯……。木炭燒紅了,頂端的爐口裏時不時地爆出“劈劈啪啪”的火星星。一會兒,鍋子裏的好東西也煮熟了,“咕嘟,咕嘟”的冒著熱氣,似乎在招呼著大家:“快吃,快吃”。
過年的飯桌上,暖鍋是最後上的主菜,圍著熱氣騰騰的暖鍋,年夜飯進入高潮。一家人,伸長了筷子在暖鍋裏麵挑自己愛吃的好東西,心裏那個快樂勁別提了。
暖鍋一般都是紫銅做的,紫銅傳熱快;也有黃銅暖鍋,但比較少。平日裏,暖鍋是不用的,隻有重大的日子才會燒暖鍋。小時候,看到父親爬上凳子,從廚頂上取下用舊報紙包好的暖鍋時,我們就雀躍起來,知道要過年了。年三十晚上,母親在廚房裏忙進忙出時,我們圍著父親,看他燒暖鍋。父親用筷子夾著木炭一塊一塊往爐肚子裏放,放木炭也有技巧,得一塊一塊地架起來,木炭之間留有空隙又互相接觸。裝好木炭後就在鍋裏放好東西,黃芽菜墊底,上麵鋪上一層鹹肉,再鋪一層蛋餃,肉圓,最上麵才是粉絲,最後倒進雞湯,蓋上鍋蓋。這時我們搶著點火,燒木炭。木炭點燃了,燒紅了,隻消一會兒功夫,鍋裏好東西就沸了,這時暖鍋就可以上桌了。
我們也用暖鍋來唰羊肉。效果也很好,除了忙著唰,忙著吃以外,還得注意著爐裏的火況,時不時地加木炭啊,調整木炭位置啊。有時火太旺了,就得用個小碟子盛上水,放在爐頂的“大嘴巴”上,壓壓火,忙是忙嘞,卻也增添了熱鬧和趣味。有一年,堂兄們來我家,十來個人圍著這個小小的暖鍋唰羊肉,一頓晚飯吃了三四個小時,又忙又亂又開心,我們至今都還記得那天的情景。
現在沒有人用暖鍋了,電熱鍋,煤氣爐取而代之了。電熱鍋,煤氣爐很幹淨,也很有效率,但是缺少了那種氣氛和那種溫暖。看到家裏的暖鍋束之高閣,便帶了一個來美國,但是卻找不到木炭,於是又束之高閣了。
不遲,不遲。謝謝。
Focal Length: 92mm
F-number: F4.5
Exposure Time: 1/30 sec
Metering Mode: Pattern
謝謝大家喜歡手爐。 順祝大家明天節日快樂!!!
對了,我也是做蛋餃的專業戶~~。早年,用一半冰蛋,一半鮮蛋。都是憑票的。
哇,女兒是Ph.D啊,真了不起。那麽我們大概差不多年齡了,就直呼其名吧:))
雞腳菇也是這次回上海聽來的,或許就是你說的杏鮑菇吧,一般有6,7寸長,直徑1.5到2寸左右,身子白白的,頭上有個小小的“蓋帽”。
最喜歡了,這些東西都是和過年連在一起的。以前家裏做蛋餃的任務是我的。
謝謝你在Grace那兒對我的問候,其實我還是沒有完全弄明白那雞腳菇,你說是粗粗白白的,我想大概是我們說的杏鮑菇吧? 唉,本人笨得很. :((
你說"沒想到你有這麽大的女兒~~"是啊,我的女兒在讀Ph.D了,這樣不是把我那老大不小的年齡給曝露了呀,嗬嗬...所以我曾為稱呼你為JJ還是MM發愁呢,現在你大概明白了吧. :))
沒煙的,有煙的話就不稀奇了嘛~~~~
小蘇家的手爐竟然保存得介好!古董級了
燒炭啊,有煙的肯定受不了。。
代用品,如燒BBG的煤球,燒壁爐的合成塊等等?
寫完才看到大家建議。。。作廢!
砂鍋是最實惠的。上次回去還吃了砂鍋魚頭,魚頭我是不吃的,但是喜歡魚頭湯和裏麵的粉皮。又熱又鮮,好吃得嘞:))
好在三個人都不感興趣,沒有也沒覺得不好。
這個暖爐,娘家有,但,長久不用了。用得比較多的是個大沙鍋,冬天,晚餐常有沙鍋端上來,吃得暖。
那銅的手爐很漂亮呢! 真是傳家寶!
那個真是老古董呢,既精致又貴氣。可以傳代了。
我們家的BBQ爐子是和屋子的煤氣管連在一起的。有好幾年沒用了。BBQ就是香,吃是末啥吃頭。
嘿,居然還在:http://i11.tinypic.com/80mv8tx.jpg
好像先用木炭點火,然後煤球。 我們BBQ多使用鈣斯,但加幾塊煤球,熏香,嗬嗬, 我家的BBQ烤爐大概積了三年灰層了,他買的他不用,我幾乎不碰它的。 你可以買些木炭點著,或者用酒精燈,卜落卜落燒湯,很有氣氛。 我媽家常用這個,她說今年年夜飯一個暖鍋,加的東西還是老一套,粉絲,肉皮,魚丸,白菜,豆腐,當然少不了蛋餃的。
我前一次回國把我奶奶一隻銅的手爐帶來了,好幾個說好看呢,當時也貼了張片片,不知道還在不在了。
美國有賣炭的,他們做BBQ用的就是木炭.去問問商店的店員,也許容易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