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普敦回美,在伊斯坦布爾轉機,有10個小時的layover。和老公商量,不如趁此機會去伊斯坦堡市區轉轉。剛巧讀到“一切美好源於夢想”博主的博文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695/202204/5.html,真是我的及時雨。請教了博主和唐班的實戰經驗,對轉機快閃的可行性信心大增。在此謝謝兩位。
伊斯坦布爾,曾名為“拜占庭”,也叫“君士坦丁堡”,是歐洲最大的城市,人口約15百萬。這裡曾是小亞細亞文化經濟中心近兩千年,三朝帝國(羅馬、拜占庭、奧斯曼)的古都,古絲綢之路的終點,東西方文明的交匯處,世界上唯一地跨兩大洲的大都會。所有這些輝煌的頭銜,都讓我對她充滿敬仰和嚮往。
或許更令我神往的是Susan Moody所寫的:“Istanbul ... the constant beating of the wave of the East against the rock of the West. ” 東西文明的兼容、保守開放的共存、世俗宗教的並蓄、傳統現代的交融。。。各種文化的堆疊、復刻、揉合,層層疊疊的歷史烙印,我想像中的伊斯坦布爾是這樣風姿綽約,a city of great beauty and great contrast.
飛機在半夜4點平安降落於伊斯坦布爾新機場IST。睡眼惺忪的一家人依循Passport Control的指示牌,直奔簽證處(24小時營業)。各國的簽證費用不一,而且隻能用現金。美國人付$30,而加拿大不知怎麼得罪了土耳其,費用竟然貴了一倍多。顧客隻有我們一家四口,一分鐘就辦好了。
出關也超順利。即使是大半夜,土耳其海關也人手充足,效率且高,我們幾乎不用排隊就輪到了,痛快蓋章入境。
在機場ATM取了現金,然後就上出租車往老城區。機場有明文標價往市區各地的計程車費用,到老城區差不多是300lira。近來土耳其裏拉暴跌,兌換美金還不到$20。計程車司機英文不太行,我們跟他說"Hagia Sophia",他沒聽懂;我再改口“啊呀sophia” (Ayasofya),他這下點頭。聖索菲亞大教堂可是全伊斯坦布爾,不,全土耳其最最響亮的名號啊。
從機場到Hagia Sophia所在的Sultanahmet老城區有45公裏,開了差不多一個小時,司機終於在廣場側邊的小巷停下車來。
轉過彎,微熹晨光中,藍色清真寺躍入眼簾。
沐浴在燦然旭輝中
可惜藍色清真寺目前正在大整修中,這次無緣相見。
索非亞大教堂
與之相對的就是我們心心念念的聖索菲亞大教堂,2000年被總統從博物館改回索非亞清真寺。說實話,外觀並不出眾,甚至可以說東一坨西一塊的拚拚湊湊頗有些淩亂。
中庭的凈水池
土耳其雖然是個世俗國家,但女生必須用頭巾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方可進入。
拂曉的晨曦中,整座殿堂空寂無人,空間廣大而靜謐。1500年的歷史,自有一股莊嚴神聖的氣氛,我們不敢出聲,捨不得打擾這份寧靜。
高聳的穹頂,雄偉的石柱,優美的拱門,每一個建築feature都有精巧的設計修飾。
始建於公元六世紀,在西班牙Seville大教堂建成前(1507),Hagia Sophia曾佔據世界最大的教堂近千年之久。1453年伊斯坦布爾被奧斯曼帝國攻陷後,被改建為清真寺。到1935年,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又將其改為博物館。很可惜,土國現任總統Erdogan極力意圖將土耳其回復成回教國家,在兩年前又把她改回清真寺。
有趣的是,趕超她的這位後起之秀—Seville大教堂,卻經歷了相反的變身史—前身本是摩爾人蓋的清真寺,13世紀中天主教Ferdinand III收復了Seville,趕走了摩爾人,並把清真寺改頭換麵為教堂。清真寺的宣禮塔,La Giralda,也被改建為教堂的鐘樓。十年前我們去Seville,夜晚的La Giralda最是美的叫人屏息。
一朵朵亮燦燦的燈盞,像花朵,在我們的頭頂懸浮,渲染成暈黃柔和的氛圍。
圓頂四邊的pendentive穹隅各有一天使seraph,有六個翅膀。猛一看還以為裹著一件大棉襖。
中殿頂端的半圓壁龕,聖母聖子的馬賽克拚貼,被白布遮住了。
下方是是清真寺神職人員講道處Minbar。
被稱為Omphalion(世界中心)的大理石拚貼地板,是羅馬皇帝加冕之處。
寬廣沈靜的殿堂,斑駁處述說著凝重的歷史積澱感,恢宏中又縈繞著精緻典雅,渺小的旅人如我隻能一再默默驚嘆。
也不是每個人都為她傾心,老公小孩都覺得這教堂又破又黑沈沈。。。“a crumbling old pile”。Mark Twain在"The Innocent Abroad"裡麵就寫, “I do not think much of the Mosque of St. Sophia. I suppose I lack appreciation. We will let it go at that. It is the rustiest old barn in heathendom.”
出口處的走廊頂馬賽克拚圖:聖母聖子,左邊是羅馬皇帝Constantine,獻上君士坦丁堡;右邊是下令建造Hagia Sophia的羅馬皇帝Justinian I,奉獻Hagia Sophia。
從歐洲跨到亞洲
一圈逛下來還不到6點,最大的心願竟然這般輕易就達成了。出了寺門,一家人飢腸轆轆想找個地方吃早餐,沿著小街好容易找到一家剛開門的飯館,馬上坐下來。店小二很熱情,菜單送上,卻道:隻能點午餐晚餐,做早餐的廚師還沒來上班。這可真叫我們犯難啊,清晨六點哪有胃口吃烤肉啊。勉強點了幾個菜,喝了杯土耳其紅茶。
吃飽喝足緩了口氣,搭計程車去跨越Bosphorus海峽。
清真寺和宣禮塔的圓拱尖頂總主導著這城市的天際線。
路過Dolmabahçe Palace新皇宮的華麗的大門
右邊這個小巧玲瓏的清真寺叫Ortakoy Camii
達達尼爾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中學課本上的這些名詞,音調讀起來鏗鏘跳躍。作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浪漫的意義大於景緻。
Galata Bridge
Galata 橋是個好去處,四麵都可觀景。
層層疊疊的房子,圓滾滾的清真寺,直刺天際的宣禮塔,橋上垂釣的本地人,好一幅風情圖畫。
古老的Galata塔是中世紀熱那亞人的瞭望塔,曾是君士坦丁堡最高的建築。
山坡上房舍錯落有致,層次立體;但不能細看,大部分建築物都灰暗單調簡陋。
與Galata平行的現代風Atatürk Bridge
Suleymaniye Mosque
下橋過馬路,交通混亂,喇叭刺耳,我們一路慌慌張張左閃右避,穿過喧鬧狹窄的街市,爬到Suleymaniye Mosque。
它盤踞在老城的一座小山丘上,這裡清淨幽美,視野開闊,從平台可俯瞰Golden Horn和Bosphorus海峽。
層層堆疊的半圓形拱頂和對岸風景。
典雅的廳院廊柱環繞
內部是層層遞進的圓形穹頂,細膩雅緻,紅白磚拱的簡潔搭配,大量的自然光從窗戶灑入,讓整個室內感覺輕靈、明亮。
就隻有我們一家人在這裡靜靜欣賞,氣氛莊重祥和,但貝貝每每看到我的包頭裝都忍不住偷笑。
花園裡綠樹成蔭,花團錦簇
庭院深深深幾許
Grand Bazaar
出了清真寺,穿越老城區,我們來到大巴紮。可真是個巨大的迷宮,熙攘往來,像蜂巢般聚集了千百個小店。但四處看了看,感覺品質都很粗糙,而且店家實在熱情得叫人受不了,叫我們想起開羅那些緊迫盯人的商販們。這時候天氣熱起來,大巴紮裡沒冷氣,逛了沒多久全家都熱的冒汗,直嚷嚷受不了。
買了一種Burek肉餡捲餅,十年前帶小朋友去波士尼亞的時候就好喜歡。皮衣酥脆,肉餡香噴噴,一口咬下去,香得不行。
走走停停又回到了廣場,烤玉米的攤子讓我挪不動腳步。半年前在約旦Amman的街上看到我就吵著要買,可那天晚上下雨,老公怕東西會淋到雨不乾淨,不讓我買。這次我再也不會放過它了!一口咬下去,瞬間回到童年!真恨不得旁邊有罐沙茶醬給刷上,那就妥妥的穿越回台北了。
還有炒栗子。但超級難吃!咬了一口後悔莫及,不知是栗子不對還是沒烤熟。
在我的想像裡,伊斯坦布爾充滿斑斕的色彩,滄桑的優雅,就算有些邊邊角角因著歲月有些殘破,也是一種crumbling beauty,多浪漫多有氣質。但從早到現在看了大半天,不得不承認,伊斯坦布爾有壯麗的古蹟,但市容灰敗破舊—大部分建築是黯淡簡陋的水泥方塊,還有很多殘舊破敗的角落。不知道為什麼,巴爾幹半島那些有著漂亮陽台的民居在這裡基本絕跡。街道塵土飛揚,野貓野狗在大街上遊蕩,到處擁擠而雜亂無章,感覺就是unkept,尤其比起我們剛剛離開的那樣美輪美奐整潔有序的開普敦,落差有點大,伊斯坦布爾的真實風貌叫老公孩子們臉上掩蓋不住的失望。
孩子們儘量客觀地評說,這城市比開羅還是好一點。。。嗯,很像雅典。(另一個醜醜的城市)
老公小公舉明顯忍不下去了,皺著眉抱怨說這地方太髒太hectic。
陽光灼烈,老公孩子們無精打采,離飛機起飛的時間還早,但他們居然問,我們能不能現在就回機場?至少可以吹個冷氣,沖涼,吃東西,舒舒服服的待著。唉,我想像中風情萬種的伊斯坦布爾啊,就這樣被拋棄了。
旅遊區找計程車根本是自投羅網。找到好幾部,都被計程車司機獅子開大口要雙倍甚至三倍的價錢,而且一副搶錢的架勢。老公不肯就範,走進一家小酒店,請前台小哥幫忙。前台小哥義憤填膺地說,這些計程車司機太壞了,我真為他們慚愧!馬上幫我們訂靠譜的計程車。不一會兒我們的車就來了。這位司機阿北麵相就很良善,用有限的英文+google translate跟我們結結巴巴的溝通,一路上還忙著介紹城市風光,水道橋啊,城牆啊,也聊著他全家老小的點滴,對我們非常友好,給了我們一個最溫暖的結尾。
多謝伊斯坦布爾,讓我們這趟從開普敦回家,跨度四大洲--非歐亞美,雖然最後是落荒而逃。
最後一眼索非亞大教堂
藍色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