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11)
2015 (97)
2016 (139)
2019 (83)
2020 (69)
我有個美女閨蜜是波蘭人媳婦,十幾年來我們在他們家吃過不少波蘭菜,跟她先生學包波蘭餃子,喝波蘭的蜂蜜酒,也聽聞了一些波蘭的曆史趣聞。 第一次來波蘭,我們都滿懷期待。
格但斯克Gdansk,德語Danzig,是漢薩同盟的核心港口城市之一。 因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她600多年的曆史就是波蘭和德國兩國之間爭戰不休的縮影:七易其主,兩度成為“自由市”。 1939年希特勒突襲格但斯克,二戰的第一聲炮響在城市上空炸開,格但斯克成為著二戰的引爆點。 80年代初,這裏又成為東歐鐵幕崩圍的發祥地。
Memorial of the Fallen Shipyard Workers, 1970
三座大型十字架組成。 為紀念1970年罷工運動中流血犧牲的42位工人而建。 1980年,對政府不滿的列寧造船廠工人展開大規模罷工抗議,迫使政府同意工人代表提出的條件。 第一個獨立工會-團結工會的誕生標誌著東歐鐵幕的第一道裂痕。 民主自由的呼聲從這裏發酵,柏林圍牆終於於1989年倒下。
下方有五片銘牌,分別用五種文字寫著:
A token of everlasting remembrance of the slaughter victims.
A warning to rulers that no social conflict in our country
can be resolved by force
A sign of hope for fellow-citizens
that evil need not prevail.
Pretty heavy stuff. 感動也感概。
如今,格但斯克Gdansk和相鄰港口Gdynia、海濱城Sopot合稱為tri-city。
我第一次聽說這城市是從曆史小說“Salt to the Sea” by Ruta Sepetys。 “Salt to the Sea”以東普魯士難民在二戰末期從Gdynia大逃亡為背景,陳述史上最大的海難。 1945年一月,德軍在東普魯士(East Prussia,現屬波蘭,還有一小部分分屬俄國和立陶宛)節節敗退,眼看蘇軍就要長驅直入。 當時的東普魯士大部分居民為德裔,耳聞目睹蘇軍暴行,德裔居民紛紛逃亡。 德軍在Gotenhafen(現Gdynia)港口大規模撤退難民,其中最大的一艘遊輪就是Wilhelm Gustloff。 這艘船原本隻能載千把人,但德軍把船上所有的家具全部拆除丟棄,最後居然滿載著1萬人啟程,其中大約有五千名兒童。 當夜9點,蘇聯潛艇的三枚魚雷擊中Wilhelm Gustloff,僅僅40分鍾後整艘船就完全沉沒於冰冷的海水裏。 隻有1252人獲救,多達9343人遇難,是Titanic的六倍多!
遊輪停靠在Gdynia。 招了一部計程車,直接開往格但斯克的老城區。 年輕的司機英文不錯,我們回程也是打電話給他,他還主動載我們去看了另外幾個景點。
老城的主街叫Ulica Dluga(長街)。 長街其實不過600公尺,一頭叫金門,一頭叫綠門。
長街的入口“金門”
一進門,一溜兒飛閣流丹、精巧華美的排屋,真真令人驚豔。 建築風格為Netherlandish Mannerism.
長街兩側鱗次櫛比的建築色彩斑斕,氣韻流暢,真真把我們震撼了一把。 窄窄的立麵,尖尖削削的屋頂,像是一排戴著尖頂帽子的盛裝紳士們,一幢一幢整齊又緊密地排列著。
每一棟的裝飾、顏色都各異其趣
門扉窗欞個個造型別致典雅
高聳的市政廳最為醒目
長街廣場
海神噴泉
小朋友有的逛有的玩,歡樂指數破表!
這座華麗的建築居然是軍械庫。
長街的另一頭是綠門,可綠門不綠啊! 綠門前堤可熱鬧了,人氣滾滾,各種各樣的攤販琳琅滿目,個個都像是在施展色彩魔法,令人雀躍。
有位老爺爺在賣他兒子做的馬克杯,好喜歡啊,可是買的人有點多,我想逛一逛等一下再回來買,可後來沒有走原路回來,很可惜錯失了。
能砸死人的大麵包
波蘭式三文治,高麗菜絲和香腸炒得滋啦滋啦,看起來就很饞人。 擺攤的女孩子熟練地包裹操作,滿足我們一個個饑腸轆轆的眼神。
猜猜這金黃色的是什麽? 不是麵包喔。
這個叫Oscypek cheese,波蘭特產,烤過後香噴噴,跟lingonberry果醬一起搭配,我們都很喜歡。
坐上摩天輪,放眼望去一片紅彤彤的紅海洋,這種紅磚建築是漢薩城市的典型風貌。
穿過綠門,就到了老城的碼頭。
右手龐大的紅磚建築就是歐洲最大的中世紀(15世紀!)木質起重機。 這個起重機要靠人力踩踏板,推動滾輪,家裏的幾位工程師都特別佩服古人的巧思。
廣場前有一個小小的曆史攝影展,展示著這條長街的興衰。
你能想象嗎? 二戰時幾乎被夷為平地:
這些豪華典雅的建築都隻剩下個空架子了,像紙片一樣單薄地矗立風中。。。
真真太太佩服波蘭修複人員的努力了。
1972年12月。 停在海神噴泉旁的波蘭第一架Fiat 126p,別名toddler,令圍觀群眾興奮不已。 這款小小座駕成為波蘭司機們的夢想,要買一輛得提前訂購還要耐心排隊好幾年了。
1981年5月。可口可樂的替代品-共產波蘭的標簽-蘇打水,也顯示著當年的不衛生。 逛長街的人們人手一瓶,大概好幾百人都從同一個瓶子裏喝蘇打水,間中隻是象征性地草草衝洗一下! 但沒人在乎,排隊買蘇打水的隊伍長著呢。
1973年1月,格但斯克的女孩子一直走在波蘭的時尚前鋒。 模特兒在長街廣場上展示大衣和靴子。
琥珀之都
這趟波羅的海遊輪之行,沿途每一站最顯著的昂貴“土特產”就是琥珀。 波羅的海是琥珀的發源地之一,從公元前16世紀開始,琥珀便作為貴重商品從波羅的海運往地中海。 由於“琥珀之路”這條歐洲古老商路的開通,促使歐洲大陸南北貫通,波羅的海的重要漢薩同盟城市也成為歐亞經濟文化的交匯點。 琥珀之路對於歐洲人的意義不亞於絲綢之路於中國人。
琥珀之路
琥珀博物館展示著各種精美絕倫的工藝品
這一組小巧玲瓏的樂器真讓人挪不開眼睛
博物館樓頂的無敵風光
長街
金門
博物館樓下還有一個特別好玩的活動:淘琥珀。
孩子們開心得要命! 止不住地雀躍,“Mommy, we’re loaded!” 這兩個小財迷!
回程的路上,司機還帶我們去了海濱度假城Sopot。
當然不是加勒比海的碧海藍天椰林幼沙。 試了試水溫,冷的趕快縮回腳。
短短一天在格但斯克收獲滿滿--意義深刻的曆史紀念,美輪美奐的古典建築,在舌尖大跳華爾滋的美味,精巧迷人的琥珀。。。都是難忘的美好時光。 格但斯克是此行的一大驚喜亮點,我們全家都滿意度百分百,非常推薦喔。
說白了, 那兒的人(從廣義上講,包括布拉格,布達佩斯等地)打心底裏看不起莫斯科的那幫老土。
俄國人自己也看不起自己,曆史上上流社會都是以說法語為榮。
能造導彈坦克車也沒有用, 導彈坦克又不能當飯吃, 又不能代替貝多芬達芬奇。
蘇軍是1950年代初撤出了維也納, 要不然說不定第一個鬧事的就是維也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