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的生活呢喃

愛人,被愛,珍惜,寬待
個人資料
lepton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好書推薦:“Hillbilly Elegy” by J. D. Vance

(2017-06-08 12:51:36) 下一個
 
排隊等了好幾個月才拿到的書。 https://www.amazon.com/Hillbilly-Elegy-Memoir-Family-Culture/dp/0062300547. 作者J. D. Vance在一開場Introduction段落就坦白:年僅31,除了從耶魯法學院畢業,沒有任何建樹;但這本自述卻成為去年出版界的大熱。 書名hillbilly表明了他的出身—也就是所謂的white trash。 
 
可這本書並不是一本勵誌書。 更多的是作者對於這個社區文化和困境的檢視。 
 
White trash 泛指底層白人,貧窮丶教育程度低丶做體力工但又厭惡工作丶沙文主義丶酗酒吸菸丶髒話連篇丶好勇鬥狠。。。 
 
Vance出自Scots-Irish後裔聚集的貧窮白人社區,這一族群被稱為美國最抵觸被同化的亞文化。 過往因為Appalachian山區(Kentucky, Alabama, Ohio, West Virginia等州)伐木業和采礦業的興起而定居於此。 但後來因為政府保護林木和煤礦業的沒落,這一帶的居民失去工作機會,因而陷入世代貧窮丶家庭破碎丶暴力和毒品泛濫的困境。
 
二戰過後,Vance的外祖父17歲,外祖母13歲就因為未婚先孕先上車後補票,匆匆結婚並遷徙到Ohio的工業重鎮Middletown。 當地的鋼鐵業巨頭Armco為他們提供了工作和福利,令他們一度過上了中產生活。 可是,收入雖然已經脫貧,但hillbilly的文化烙印卻太難擺脫。 過節時孩子亂碰店裏玩具被店員斥責,他們就大聲叫罵,打砸店裏的東西;丈夫在外麵酗酒,回到家外祖母就放火要當著孩子們的麵燒死他;夫妻間的辱罵打鬥更是家常便飯。。。 這些是社區的家常便飯,至於吸毒家暴等等也屢見不鮮。 
 
Vance的爸爸很早就跟媽媽離婚拋棄了他,而媽媽年少輟學生子,而後結婚離婚5+次,每幾個月就換男朋友,工作不穩定,性格暴躁,而且更開始濫藥丶吸毒。 Vance和姐姐隨著媽媽從一個家流浪到下一家,不安定的家庭生活讓他幾乎從學校退學,眼看就要成為另一個自暴自棄的hillbilly下一代。
 
好在Vance的外祖父母為他提供了一個安全的港灣。 中學的最後幾年,他跟外祖母住在一起,終於有了穩定的家庭生活,也在學業上發奮圖強。 高中畢業後他加入了marines,後來進入Ohio State讀大學,接著更進入Yale法學院,成為一家人的驕傲。
 
我感受最深的是Vance努力爬梳自己族群的問題,而結論是:他們的不幸處境最大的核心原因就是這種“Hillbilly 文化”。 他呼籲hillbilly族群,不要耽溺於受害者自卑苦毒的心態,一昧的憤世嫉俗,“一切都是製度的錯”;而應該嚴肅地內省自身文化,特別是個人責任的缺失,努力工作,給孩子一個身心安定的環境。 
 
作為外人,我最看不下去的是Vance的例子裏那些領政府救濟又好吃懶做,或者有工作有機會卻嚴重曠工,被開除還氣急敗壞認為自己被老板欺負的人。 跟一個來自阿拉巴馬州的白人朋友聊起來,她說,這是她爸爸家族的常見問題。 她叔叔就是遊手好閑,毒品暴力不斷,而又自怨自艾,認為一切都錯在政府和別人,乾脆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 真叫人從“哀其不幸”到“怒其不爭”! 無論社會體製有多完善,如果越來越多hillbilly式的美國人不承認和改造自身的問題而落入這樣的心態,那這個國家真是沒救了。
 
作為家長,我從Vance祖父母的教育方式也看到很多積極麵:
* 給孩子無條件的關愛
* 安定和美的家庭
* 教育的重要性
* 乾淨的朋友圈子。
 
最後這一條很有力。 Vance的外祖母斷絕他跟壞孩子的友誼。 我的鄰居好友,從女兒上kinder,就在學校volunteer,主動認識班上的女孩子,包括她們的父母家庭,從中挑選性格好又有家教、而且家庭美滿的女生來家裏多多的play date,鼓勵她們的友誼。 我都看傻了,因為我一直都是等我家小朋友自己要求要哪個朋友來家裏玩。 以後小朋友大了,跟朋友們的時間更多,不能不重視朋友圈的影響。
 
節選:

As a teacher at my old high school told me recently, “They want us to be shepherds to these kids. But no one wants to talk about the fact that many of them are raised by wolves.” 

 

What separates the successful from the unsuccessful are the expectations that they had for their own lives. Yet the message of the right is increasingly: It’s not your fault that you’re a loser; it’s the government’s fault.

 

There is a cultural movement in the white working class to blame problems on society or the government, and that movement gains adherents by the day.

 

People talk about hard work all the time in places like Middletown. You can walk through a town where 30 percent of the young men work fewer than twenty hours a week and find not a single person aware of his own laziness.

 

We’ll get fired for tardiness, or for stealing merchandise and selling it on eBay, or for having a customer complain about the smell of alcohol on our breath, or for taking five thirty-minute restroom breaks per shift. We talk about the value of hard work but tell ourselves that the reason we’re not working is some perceived unfairness: Obama shut down the coal mines, or all the jobs went to the Chinese. These are the lies we tell ourselves to solve the cognitive dissonance—the broken connection between the world we see and the values we preach. 

 

Hillbillies learn from an early age to deal with uncomfortable truths by avoiding them, or by pretending better truths exist. This tendency might make for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but it also makes it hard for Appalachians to look at themselves honestly. 

 

I don't know what the answer is, precisely, but I know it starts when we stop blaming Obama or Bush or faceless companies and ask ourselves what we can do to make things better.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lepto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oanlulu' 的評論 : Joan,謝謝妳的回覆,果然跟作者所描述的一模一樣啊。 要改變隻能從承認、從內省開始;可是,改變自己是最難的啊。
Joanlul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epton' 的評論 : 他們的離婚率很高,他們的幾個孩子蠻多都不是一個爸爸的,而且真的是青春期媽媽超級多,非婚生子也很多。簡單的說,他們大多沒有受過很好的教育,有工作但是沒有事業,他們厭倦自己的生活,但是不知道怎麼改變,所以真的很多人會酗酒吸毒。我個人也更喜歡《玻璃城堡》,雖然好像《玻璃城堡》裡的孩子更慘一點,可是她的敘述很積極。
lepto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oanlulu' 的評論 : 私心覺得The glass castle更好看,當然也是因為那個故事更dramatic。 好像電影就要發布了。 說說看你打交道的hillbillies如何啊,我真是住在一個泡泡裏,跟這樣的人完全沒有交集啊。
Joanlulu 回複 悄悄話 我也剛看完這本書呢!感覺跟《玻璃城堡》看完後的感覺很不一樣,可能是因為自己以前在印第安納和肯塔基都工作過,跟hillbilly打過交道。現在總算有點明白了,他們為什麼會做一些令當時的我匪夷所思的選擇。話說妳認識的媽媽好厲害呀,我都沒想過做義工還可以監督小朋友的朋友圈子!
lepto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亮亮媽媽' 的評論 : 謝謝亮亮媽。 剛剛拜讀了,你寫的好棒! 作者能身體力行回到故裏並且做non-profit,很勵誌。
亮亮媽媽 回複 悄悄話 這本書今年早些時候讀過,也寫了讀後感。作者已經從加州搬回Ohio. 很令人思考的故事和經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