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的生活呢喃

愛人,被愛,珍惜,寬待
個人資料
lepton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失望的'The Garden of Evening Mists' by Tan Twan Eng

(2016-03-16 21:39:14) 下一個

剛剛讀完"The Garden of Evening Mists" by Tan Twan Eng.  作者是馬來西亞華人Tan Twan Eng,主要時代背景是二戰後(1950年代)一片混亂的馬來西亞。

女主角雲林是馬來西亞華裔,她家本是當地望族,從小受西式教育。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因著父親曾為中國抗日捐款籌錢,她和姐姐被日軍抓去集中營。 姐姐被迫成為慰安婦,雲林則在礦坑做苦役。 在集中營暗無天日的地獄般苦難日子,姐妹倆的唯一精神支柱就是打造夢想中的日式庭園。 日軍戰敗時殺戮了全營俘虜滅口,隻有雲林活著逃離。 六年後,為了完成姐姐的遺願,內心充滿痛苦恨意的她不得不曲求當地唯一的日本園林師,並成為他的徒弟。 朝夕相處,雲林和園林師譜寫出一曲愛恨交織的戀歌。

這樣一個大時代背景下的故事,交織著戰爭,愛情,背叛,尋寶,種族,秘密,又發生在我們不熟悉的馬來西亞,題材實在太吸引人了。 Goodreads 和 Amazon 上對這本書也是好評如潮。 可惜的是,讀完後,我隻能說,這本書很叫我失望。

其實一開始讀,我還挺喜歡的。開篇幾章有些句子頗為詩意,簡直令人驚豔啊。

"I have become a collapsing star, pulling everything around it, even the light, into an ever expanding void."

"In the shallows, a gray heron cocked its head at me, one leg poised in the air, like the hand of a pianist who had forgotten the notes to his music."

"It begins to rain softly, raising goose pimples on the pond's skin."

"I borrow moonlight for this journey of a million miles."

"The palest ink will endure beyond the memories of men."

但再精雕細琢的辭藻,就像魏晉時的駢體文,空有華麗的外表卻無法打動人心,越讀到後麵就越受不了這種矯揉造作的連番轟炸。

"A memory wisped across his face, like rain drifting over a mountain." 

"The story of his disappearance had obscured him, like mists blurring the outlines of a mountain range."  

"An owl glided past the verandah, like a fragment of lost memory." 

不管這些比喻或象征再怎麽牽強,作者也要抓來跟露珠迷霧的主題胡拚亂湊一番。 

另外,日本花園的描寫占了太多篇幅,作者好像恨不得把日本庭院設計的專業書直接抄在書頁中。 花園就罷了,幾乎每翻幾頁又把那隻鷺鷥扯出來,或靜或動都必須露個臉,生硬、虛假、陳舊,讓人厭煩。 

 

與浮華的修辭不搭調的是作者在人物塑造上的淺薄蒼白。作者以女主角雲林的視角寫故事,可是人物塑造的太單一性--雲林就是一個渾身充滿了憤恨和傷痕的刺蝟,對每個人都充滿敵意,言語刻薄,行事魯莽,既無勇也無謀,個性一點兒也不可愛,而且從頭到尾也不見她有什麽成長,實在很難讓人喜歡上這樣一個人物。

而男主角日本園林師比雲林更為臉譜化。 我一直有錯覺好像在讀著一本粗糲的武俠小說,身負世仇的苦命小子攀登深山老林,向‘獨孤求敗’拜師學藝。而這園林師,不,武功高手,身懷絕技,飄然塵外,除了園林,武功,還精通弓箭,紋身,浮世繪版畫,茶道,時不時撚著白胡子爆出幾句故作高深的人生哲理,玄之又玄。

大概因為男女主角都刻畫得太單薄,兩人之間由憐惜發展為愛情的過程顯得空洞突兀,叫人無法投入。

 

另外一個硬傷就是情節發展超級蝸牛。。。我算是很有耐心的讀者,可是也讀得快要抓狂。 小說中有很多旁枝末節,比如說從南非來的Magnus一家,作者花了大量筆墨把南非跟英國的一筆Boer戰爭舊賬都翻出來,可這些明明都跟主旋律無關,但作者就是舍不得砍掉,讀者隻好跟著慢慢爬。 好容易讀到最後就快到高潮部分了,作者卻一整個生生砍掉這一路鋪墊的種種蛛絲馬跡,好像不知道怎麽收手,就幹脆放棄了,實在叫人錯愕。 

日據時期雲林和姐姐在集中營的經曆應該是驚濤駭浪般觸目驚心,作者居然能把它寫的不鹹不淡的,叫我讀的簡直不耐煩。

倒是其中一個小配角版畫專家和空軍長官之間的一段斷背山情事,用樸素的言語,卻真誠感人。 老實說這一段跟整個故事實在沒有多少聯係,不知道這個作者為什麽要插進來,應該單獨來寫個短篇。

 

不過還是不後悔讀這本書,因為它拓寬了我對於“南洋”非常有限的知識,了解了很多馬來西亞二戰和戒嚴時期的曆史。特別是馬共的恐怖活動,殺戮無辜的殘忍手法和今天ISIS同樣慘絕人寰。 同為馬來華人,卻因為政見不同,成為刀劍相向的敵人。 看到這裏,真是令人唏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可惜了好題材,作者太過明顯的斧斫之痕就像不該存在熱帶的日本花園,處處盡顯人工痕跡。 弄巧成拙,讀來累得慌卻無法觸及心靈。 讀完,我隻覺得被騙:明明是買了票來看李安溫婉細膩的“臥虎藏龍”,放映的卻是張藝謀的空有華麗布景的“英雄”,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