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酒
(2009-09-21 09:44:07)
下一個
作者:何菲請日本淑女小酌,問她:喝啥呦?她欠身客氣一番,遂說:黃酒吧,加青梅。 她甚至還知道幹型的元紅配海蜇皮、半幹型的加飯配大閘蟹、半甜型的善釀配烤鴨、甜型的香雪配水果色拉…… 看來日本人對黃酒的喜歡和精到實在不亞於江浙滬閩人。 據說紹興黃酒是最能在日本超市裏大行其道的中國貨之一,現在塔牌在日本的日銷量達到一萬瓶以上,古越龍山和會稽山也開始起勢了,夏天銷量也不減,日本人喜歡冰鎮了加檸檬喝。有日本人甚至在虹橋開了個黃酒吧,藍布門簾,橘子燈,幹淨的原木桌椅,兩三碟佐酒零嘴,壇子裏溫糯的黃酒被一柄長木勺舀兩勺燙燙的盛在青花瓷小碗裏……酒客正襟危坐,捧著碗盞啜飲私語,氣氛裏透著溫婉複古的調調。 台灣同胞也愛喝紹興酒,就像他們愛喝台啤。日本人最早喝到的狀元紅、女兒紅,其實是台灣製造的。更確切地說,是在台灣中部南投縣的埔裏鎮。100多年前一對周氏兄弟從紹興來到台灣,在埔裏鎮他們發現這裏山泉清澈甘美,堪比家鄉的鑒湖水,於是嚐試著用此水釀製黃酒,居然酒味鮮美醇厚,與家鄉酒可有一比,故也喚作“紹興酒”。此後,他們的製酒技術世代流傳,成為島內一絕。 上海人曆來有秋冬季節喝黃酒的習慣。尤其是大閘蟹上市的季節,吃肥蟹腴膏,配燙熱的、加了薑絲的黃酒,實在愜意。這種享受綿厚溫馨,卻也刻骨銘心,以致許多旅居海外的老上海人一想到這情境就會濕了雙眼。 上海男人喝黃酒,善於一小口一小口地啜,黃酒後勁大,發作又不猛烈,卻有點纏人,名曰微醺。微醺時,暫時失去了外界的執著,進入內心的洞見,與真實的自己赤裸相見,那是多麽纏綿美妙的感覺。 好吃不過家廚,好酒不過私酒。如能時時喝到熨帖身心的本土小酒,也算是這座城市對自己的小小犒賞了。於是喝著紹興黃酒,不願固步自封的上海人開始盤算著微調紹酒的計劃了,折騰出一批新概念海派黃酒。以“石庫門”為代表,瓶子扁方,這就跟紹酒區分開了,酒裏還加配了話梅、枸杞、蜂蜜。酒精度也下調到了 10-14度。包裝變了,口味也變了,專業人士喝了直搖頭,年輕人卻認同了它們,市場更是接受了它們。和者羹也,引申到上海黃酒市場,便是允許不同的東西共同存在,相互作用,和諧發展。 其實再怎麽倒騰,能喝得慣黃酒的,在中國,除了江南人,剩下的也不多了。給北京朋友喝黑標,她一口悶了之後,半晌說:你們上海酒就像上海男人,又溫又麵,酸鹹甜鮮搞不清爽——不過,倒也有點小味道,溫柔,悠長,能讓人安心地與之暮暮朝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