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的前世今生(ZT)

(2009-04-05 06:49:26) 下一個

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的前世今生
鳳凰網曆史綜合

1865年9月20日,李鴻章在上海設立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又稱江南製造總局、江南製造局、上海機器局、上海製造局)。這是清政府洋務派開設的規模最大的近代軍事企業。1865年李鴻章以4萬兩白銀在虹口買下美商的旗記鐵廠,並將蘇州洋炮局的部分機器和曾國藩派容閎從美國買回的機器,以上海洋炮局並入鐵廠,成立江南製造總局。造辦經費54萬餘兩,以後屢加擴充,由清政府指撥上海海關稅收的二成作為常年經費。雇用工人2000多人。1867年搬到高昌廟鎮,擴充設備,建有機器廠、洋槍樓、汽爐(鍋爐)廠、鑄造廠、輪船廠等。占地70餘畝。至80年代又相繼建成炮彈廠、水雷廠、煉鋼廠、栗色火藥廠、無煙火藥廠等。到20世紀末,江南製造總局一年可以製造子彈9萬發,地雷200枚,槍支2000支。江南機器製造局在同治年間是全東亞最大的兵工廠,對於清朝的軍事力量以及重工業生產都有提升作用。例如在1867年時,每天平均可以生產十五枝毛瑟槍和各式彈藥,李鴻章認為當時該局生產的槍械彈藥,對於後來撚亂的平定有所助益。除了槍彈之外,該局也在1868年生產出了中國第一艘自造的汽船(木製船身)惠吉號。1891年時,為中國首次煉出鋼鐵。但整體而言,江南製造局在晚清時的軍備生產品質並不好,例如步槍的水準不高,性能不佳(據說因此連李鴻章率領的淮軍都拒絕使用),且生產成本高於直接購買。造船的情形亦類似,1868年首次生產之後,陸續造了數艘汽船,但所造船的速度不快,整體生產成本及耗燃料都高,結果反而不如直接向外國購買(自造一艘船的錢大約可以向英國買兩艘船)。該局以生產槍炮子彈為主,輔之以修造船艦,並附設翻譯館、機械學校,培養技術人員,翻譯與軍事、工程有關的書籍,也有少量的史誌和政法方麵的書籍。
其所翻譯書籍的水準,被認為超過晚清數十年其他翻譯書籍的質量。對於晚清的知識分子吸收西方知識產生很大的影響。其所翻譯書籍的水準,被認為超過晚清數十年其他翻譯書籍的質量。對於晚清的知識分子吸收西方知識產生很大的影響。
到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製造局造船的部門獨立,稱作江南船塢,辛亥革命後又改稱江南造船所。江南製造局本身也於1917年改稱上海兵工廠,於1937年停辦。日軍占領上海後,將其場地和機械並入江南造船所。江南造船所至1953年,又更名為江南造船廠,1967年搬到高昌廟鎮,擴充設備,建有機器廠、洋槍樓、汽爐(鍋爐)廠、鑄造廠、輪船廠等。占地70餘畝。至80年代又相繼建成炮彈廠、水雷廠、煉鋼廠、栗色火藥廠、無煙火藥廠等。1996 年改為江南造船有限責任公司,屬於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
2001年,上海市申辦2008年世界博覽會成功後,由於江南造船(集團)公司廠區正處於世博會址的核心區域,也為謀求自身發展戰略,中船集團公司與上海市政府簽署了關於建設中船長興造船基地的框架協議,積極推進江南廠整體搬遷及中船長興造船基地建設。自2005年6月3日起,江南造船(集團)公司開始向長興島造船基地的整體搬遷。2008年6月3日,隨著長興造船基地一期提前竣工,中國最大造船基地在長興島誕生。長興島,依長江、瀕東海,麵積80 平方公裏,具有59公裏長年不淤、不積、不凍的深水岸線,是一塊造船寶地。中船長興造船基地就位於長興島的東南端,一期工程占地麵積560公頃,使用岸線3.8公裏,建造4個船塢,形成年生產能力450萬載重噸。在2008年6月3日的慶典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等發來賀信,勉勵江南造船(集團)公司繼續弘揚"愛國奉獻、求實創新"的江南精神,抓住企業搬遷機遇,在長興島這個更廣闊的舞台上譜寫民族工業和船舶工業發展新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