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鐵婚

(2009-04-08 15:04:02) 下一個

        中國人的婚姻觀傳統而保守,對婚姻的期許是用一生一世為計量單位的,譬如白頭偕老,譬如天長地久;外國人則現實得很,他們提倡好聚好散,婚姻的計量是以"年"為單位的,譬如1年一紙婚;2年一布婚;3年一皮婚;4年一絲婚;5年一木婚;25年一銀婚;30年一珍珠婚;35年一玉婚;40年一紅寶石婚;45年一藍寶石婚;50年一金婚;60年一鑽石婚... 

    今年,我和老公已經攜手走過了六年了,按外國人的計算方式,算是步入了鐵婚年代.六年眨眼即逝,六年回味無窮.結婚之初,既浪漫,又充滿了火藥味.最初的半年,周一到周五住新閘路,周末則去莘莊,生活就象過家家似的,高興時兩人開火自己做著吃,不高興則去飯店搓一頓,好在家附近的小飯店多,輪流著吃,嚐遍了天南地北的美食.老公玩性特別大,經常和朋友喝酒打牌,深更半夜才回家.有時他會惦記著家裏還有一個不會做飯的妻子,叫司機送個盒飯便當什麽的;也有很多次,他腳踩棉花,醉熏熏地回來,全然不顧饑腸轆轆的老婆,為此倆人沒少吵過架. 

     當過幾年曆史老師的他,特別喜歡行萬裏路,讀萬卷書,經常和朋友一起遊曆世界,天馬行空的,來無影去無蹤.有一次他去歐洲兩個星期,最後一站落腳香港,為了給他一個驚喜,我飛到了香港為他接風,一時間,那幫同行的"和尚們"炸開了鍋,個個"嘲諷"他,好在他們都是過來人,知道新婚夫妻的如膠似漆. 

     兩人世界無拘無束,每逢過年,我們想著法子出門旅遊,為的是逃避繁瑣的新春禮儀,期間遊曆了不少名山大川,當然更多的是去寺廟祈求子嗣.從西安的法華寺到湖州1500年曆史的平雀寺,從九華山到普陀山,我們見廟就拜,一心求佛.終於在兩年後,王家繼承人皓兒呱呱落地了,產後第14天是我們的布婚紀念日,我們倆悄悄地溜出門小小地慶賀了一番. 

     從兩人世界到三口之家,生活內容是全然不同的.男人身上多了份多對家庭的責任,多了份賺錢的動力.老公更多的時間是在包頭,那是地產業的鼎盛時期,他的事業如日中天.女人則更多地是戀家,戀孩子.曾經把傳媒業看得無比崇高,對工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的我,居然也學會了偷懶,學會了蜻蜓點水的工作態度;而兒子的一顰一笑,讓我如此地心醉,兒子的一哭一鬧,讓我如此地楸心...父愛如山,母愛如水,在博愛中,兒子茁壯成長. 

     木婚的紀念日是在加拿大的溫哥華渡過的,那年我們背井離鄉,舉家西遷,到了一個全新的國度,開始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加拿大好山好水無疑是養兒育女的最佳之地,但萬賴俱寂的生活又顯得好無聊,尤其是我和他開始了牛郎織女的生活,分分合合,天各一方.新移民的多半是這樣的,男人在國內打拚,女人在這裏看家護院.夫妻間,父子間的交流以前靠電話,現在是網絡視頻. 

       三月八日,我們鐵婚紀念日,我讓兒子問他爸:今天是什麽日子.他回答:是三八婦女節.避重就輕的答案,永遠都那麽沒有EQ.之後兒子為他唱起了歌謠,皓兒的歌聲很亮,很美,他搖頭晃腦地演唱很是噱頭,我陶醉在美妙的歌聲中...不經意間我看見電腦視頻的小窗口上,孩子他爸在悄悄地抹眼淚,晶瑩的淚花就那麽閃了一下,消失了,抹去了...此刻,溫哥華下起了鵝毛大雪,片片白雪把世界染白了;此刻,上海下了兩個禮拜的淅淅瀝瀝小雨了,終於停了...在地球的西邊,我的膝蓋上坐著還在歡唱的皓兒,腹中的小蔚蔚和著哥哥的歌聲手舞足蹈;在地球的東邊,老公正凝神端詳著孩子的表演,他的口袋裏有張3月11日飛往溫哥華的飛機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