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牛年,大家自然對牛更多關注。在十二生肖中,牛是非常正麵、非常偉岸的形象。“牛”的漢字人人會寫,它剛勁簡約,象形傳神,故而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舉也。
家牛來自野牛,牛這種大型反芻動物的價值是在人類馴養之後才顯現出來的,從肉、乳和皮的利用,到牛糞對農業對建築對燃料的貢獻,使人與牛相依為命,甚至不僅體現為獲得了經濟目的,在精神上、文化上也獲益匪淺。我國屬牛的人可能不下一億之眾,生肖中的“牛”,唐詩中的“牛”。可以說,無論是中國的牛郎,還是美國的牛仔,牛,都已成為我們精神和文化層麵的一種重要意象。
剛剛過去的2008年,已為今年牛年的到來埋下精彩的伏筆,北京殘奧會的吉祥物即“福牛”,其設計靈感來自中國古老的農耕文明,因為,牛的形象蘊含著殘疾人運動員自強不息和頑強拚搏的精神,與殘奧會運動員奮發向上的品格以及北京殘奧會“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相契合。牛,樸實、樂觀、勤奮,體現了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奧林匹克運動會提倡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哲學,殘奧會更倡導身體殘疾的人們和健全人一樣,享有在賽場上比賽的權利。
牛是與人類最親近的動物之一,它友好、忠厚、富有親和力。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牛有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和平安祥和之意。在世界文明的長河中,田園牧歌則始終是人們對和諧生活的向往與禮讚,牛的形象廣泛出現在包括唐詩在內的眾多文學藝術作品中,那些古今中外對自然、舒緩、悠閑的田園生活的描繪,無不體現人們對人與自然和諧關係的憧憬與祈盼。我在詠讀唐詩時,發現這類題材的詩句連篇累牘,數以百計,在此,精選幾首與“牛”相關的詩歌,與君共賞,相賀牛年。
牧童 盧肇
誰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橫眠秋聽深。
時複往來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點評:詩人對牧童橫眠牛背的丹青畫般的描繪,已足以令人悅目,更兼牧歌一曲,餘音嫋嫋,音畫天成,人牛共棲,怎能不叫你賞心悅目。
渭川田家 王維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 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點評:物質的匱乏不應成為親情疏遠的理由,狗還不嫌家貧呢。在這窮鄉僻壤,夕陽西下之際,老人張望著念叨著兒孫:牛羊已暮歸,牧童何遲遲?接著,筆鋒一轉至鄉親之間,農桑事畢,田夫荷鋤而來,相見語依依。
牧童 棲蟾
牛得自由騎,春風細雨飛。青山青草裏,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撫掌歸。何人得似爾,無是亦無非。
點評:記得小時候我到東北老家與幾個村童聊天,說我們玩耍都在樓群間,其中一童關切地問我:那你們到哪放牛啊?當時隻覺得問的好笑,現在卻覺得好好可愛。人家遠離都市,心地純淨,日出日落,依牛而笛,“無是亦無非”。
贈野童 韋莊
羨爾無知野性真,亂搔蓬發笑看人。
閑衝暮雨騎牛去,肯問中興社稷臣。
點評:一句活脫脫的“亂搔蓬發笑看人”,把個無邪亦無憂的牧牛少年描繪得淋漓盡致,斜雨之中,騎牛而去,頗有味道。
田上 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 俱盡,東方殊未明。
點評:如果說以上幾首“牧歌童謠”是對農耕文明下田園牧歌式悠閑生活的謳歌,那這首區區20字的五言絕句則是對農耕之苦的真情刻畫,日未出而作,風雨無阻,人牛俱疲。這人牛相伴的身影,映襯的乃是田家辛苦勞作的剪影。
農家 顏仁鬱
夜半呼兒趁曉耕,羸牛無力漸艱行。
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穀自生。
點評:這是唐詩中較為通俗的一首憫農詩,農耕之家披星戴月地勞作,連耕牛也都筋疲力盡了,何況人乎?可是更為遺憾的是,“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穀自生”,本來,這句話已經相當平白易懂了,我還是用白話來描述一下當今的情形:市人不知農人苦,隻道麵包超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