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鄉村散板

(2007-07-31 13:41:04) 下一個
鄉村散板
鄉村散板
    
    
    日子在空泛而枯雜中過著。白天忙著工作,隻有這寧靜的夜晚才是任由自己把握的最好的時刻了。我可以又一次重拾記憶,將那些溫馨的、久遠的農家生活慢慢重溫著。在不斷處於消逝中的時光裏,細心而真誠地回溯中,清遠而溫情,眷念而感喟。
    
    過去,在這個時日裏,是農家人鋤薅田間農作物雜草的最佳時機。他們一般都會在下午三、四點鍾帶著鋤頭、刮刀等農具,走進自家的包產田裏,其實,這個時候清澄的藍天上沒有一點雲翳,太陽是最毒辣的,為了能及時地將鋤掉、薅出的雜草曬死,他們必須要這樣堅持下去。他們黝黑而粗糙的皮膚不再怕那火辣辣的太陽,這是一種秉性,是一種精神使然。因為那瘋長著的各種雜草爭著與農作物吸附土壤裏的養分,不能等待,也不容等待。這一下田勞作,就是幾個小時,那田間的溝坎墒壟裏的雜草很快被清理徹底。
    
    燠熱的陽光漸漸沉墜,而地上蘊蓄著的熱浪卻翻滾起來。在田間勞作的農人相繼扛著農具,拖著周身的疲憊,帶著滿身的泥土和草腥味兒,走在歸家的小徑上。他們渾身已經濕透了數次的衣服,洇綻出一層精白的鹽霜,大大小小,不成規則,一圈又一圈,似乎被汗水浸潤的有些板結。一頂草帽被日曬雨淋的褪了色,褐質而幹枯,帽沿上,那赤紅色的字跡醒目,顯眼。頂部的頭發蓬鬆而帽罩的地方,卻因汗水的浸泡黏附在頭皮上。村莊在夕陽斑斕的光影下,顯得神妙而靈秀。嫋嫋升騰著的炊煙,向四方彌散,老遠的就聞到了這焦糊醒豁的味道。幾個孩童,騎在耕牛寬碩的脊背上,手裏拽著細長的牛繩,像是在聆聽著感受著牛的鏗鏘、沉實、穩健的步履聲。牛的肚子已經飽食鼓脹起來,嘴裏不停地倒嚼著,拖著一路白糊糊的黏液。孩童與耕牛的影子,歪斜地投射到圩堰的草坡上,這突兀而至的綠蔭不時地逗引了蟄伏在草叢裏螞蚱的興致。它們倏地歡騰跳躍著,好象這匆匆而來又忽忽而過的綠蔭就是它們所守望的。路兩邊的雜草,經受了一整天烈日的炙烤此刻一改了萎靡蔫巴的苦相,顯示出了精神頭,一個勁地在歡擺招搖著。
    
    稻田裏,還有正在忙碌著的農人,他們赤腳移動在漫膝的烏青青的稻叢裏,專注盡心地薅拽著稗子。田埂上,這些和水稻相近的植物的根部還拖遝著黑糊糊的淤泥,這看似還鮮活的軀體,待到次日熾烈的陽光將它們毫不留情地一並曬成堆堆枯黃的幹草。
    
    這些農人似乎不等到夜幕降臨,是不會停下手中的活計的。畢竟現在比烈日當頭要好受得多。擔在脖子上的毛巾,被汗水濡濕了又幹鬆鬆的。蘊藉著的生澀、汗餿的味道也漸漸地淡薄了。這個時候的水稻葉片很堅硬很鋒利,可以清晰地看到那裸露在外的手臂和腿肚,有數道被葉片割拉出的顯目的白棱棱的痕跡,有些地方已經開始生生地洇流著鮮紅的血跡。當然,他們不會在意,也從沒在乎。跑到附近的水塘,呼呼啦啦,清洗黏附在手腳上肥腴的黑泥。
    
    那個時候,傍晚的村莊是非常熱鬧的,家家戶戶的門前,都被清掃的幹幹淨淨,也都澆潑了水,走在這光趟的場地上,腳底不時地能感覺到有絲絲縷縷的清涼。實際上,農家人的生活是很講究的也有著情致,竹床搬出來了,桌子凳子也擺放整齊了。碩大的鋼筋鍋裏是烀煮的稀爛的綠豆稀飯,一個筲箕裏,滿滿地裝著大塊的泡鼓鼓、軟乎乎的饅頭,幾樣小菜,有醃的蒜頭、蒜苗、鹹鴨(雞)蛋,喝著稀飯,品嚐著自家的小菜,這濃鬱的農家情調,一直深深地根植在憶念中。
    
    一些喜好飲酒的農人,喝著價廉質優的山芋幹子酒,有滋有味。不時地會有那手裏搖著蒲扇,光著膀子,穿著大褲衩的鄰居過來,被邀請坐下。女人就會很主動很及時地跑進廚房,拿來碗筷和酒盅,然後又炸個花生米、涼拌個西紅柿。一邊喝著酒,一邊聊著農事或農作物的長勢。這種恬淡而充實的生活,在過去是很平常的。
    
    夜晚,鄉村要到很久才會寧靜下來。鄉鄰們互相走動著,串著門,嘮著嗑。反正這清爽的夜晚,皎潔的月光下,人們生活的自在、愉悅、遂意。孩子們在一通瘋玩之後,在大人們的訓斥中,重新糊拓了下汗津津的身體,躺在涼床上,在母親輕盈搖動著的蒲扇下,很快便進入了恬美的夢鄉。
    
    村裏也時常有露天電影在播放。早早地,個個手裏拎著個小板凳,從四麵八方湧入那偌大的稻場上。這也是大人和孩子們最為舒心快樂的。當然,沒有電視觀看,在更多的時日裏,鄉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還是顯得單調或匱乏。如今,那些過去的生活環境及方式,已經有了明顯地改變。農家人的生活在日益改善著。那些土坯牆茅草房的日子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印記。實際上是生活水準的提高和活泛而促使鄉村的改變的。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一些傳統的農具已經“退休”,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機械耕作。“荸薺稈子圓又圓、三裏關子(一種田間雜草)不占田、稗子能賣稻子錢”,現在卻是“農業科技高,不用鋤、不用薅,下田背個小挎包。稗子雜草不用找,我們手裏有‘野老(一種除草劑)’。”但人們對過往貧困的經曆,以及由此而營造出的純淨、悠然的生活是曆曆在目、記憶猶新的。他們堅定地在傳承著,在延續著這樣的環境,他們深諳“忘卻過去就是背離現實”的道理。
    
    每次回到鄉村,和他們在一起時,我倍感親切和踏實。因為我,在這裏成長,是他們中的一員。不論我走出去多少年,但始終記住,根在這裏。
    
    鄉村,這個質樸的淳厚的地方,正因為有了勤勞、素樸、直爽、憨厚的人們而始終充滿著盎然的生機和活力。
    
    他們雖然是農民,可他們熟稔稼穡之道,是社會這個大家庭的建設者、貢獻者。他們所付出的辛勤的勞作也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如今,在共建共享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收獲了更多的果實和幸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