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厄瓜多爾見聞

(2007-05-04 21:39:43) 下一個
我站在了赤道上(厄瓜多爾見聞)
晚上,離開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經過一個半小時的飛行,抵達了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入住市區裏的瑞士賓館(Swiss Hotel),已經是夜裏11點了。
厄瓜多爾與哥倫比亞和秘魯接壤,國土麵積28萬平方公裏,人口1300萬人。雖說基多與波哥大相距僅一個多小時行程,但是給人的感覺卻不同。下了飛機,乘車進市區,到了賓館安頓下來,一切都很順利。在這裏,少了黑色壓抑和槍口的恐怖,到處顯得平和,自然而又樸實、悠閑。
一、豐盛早餐
夜裏很舒服地睡了一覺,掃去了旅途的疲憊,醒來時天已經亮了。打開窗簾,天空特別晴朗,明亮陽光照在城市裏,帶來一片生機。我們住的酒店,可能是基多比較高的酒店,站在房間裏,可以看到大半個城市的麵貌。這裏沒有多少高層建築,隻是無數房舍聚集在一起,是典型的殖民地風格。
至今讓我念念不忘的,不是酒店富麗堂皇的大廳,也不是清潔溫馨的房間,而是酒店近似豪華奢侈的水果早餐。厄瓜多爾盛產水果,在一樓大餐廳裏,台上擺滿了當地的鮮美水果,比一般酒店多好幾倍。一盤盤的水果,品種太多了,不僅吃不過來,許多也叫不上名來。切成掌心大小的西瓜、甜瓜、菠蘿、芒果、木瓜、釉子等,大小厚薄均勻。不論哪一塊,遲到嘴裏都清爽可口,香甜宜人。還有許多當地叫不上名果子,不知道是什麽味,看有人吃,我們也挑了幾種,弄一點點放在嘴裏。有的是甜酸味,有的是苦怪味,各種味道湧上舌尖的味蕾,不適應隻好放棄了。至於香蕉蘋果之類的水果,完全受到了冷落。每天早晨大家好像有一種默契,先吃上一大盤水果,肚子舒舒服服,然後再選吃別的東西吃,絕對過癮。各種口味的酸奶,也是獵食的目標。酸奶都是小瓶包裝的,浸泡在冰桶裏,每天嚐一兩樣,真的美味極了。能天天早上暴餐一頓美妙的水果,是這次旅行的意外收獲。
二、高原城市
如果有人問厄瓜多爾有什麽特色,我就會告訴他:高原、赤道、火山、印第安人。盡管有不少國家位於赤道上,但誰也沒有取名赤道,除了厄瓜多爾。厄瓜多爾在西班牙語裏就是“赤道”的意思。
厄瓜多爾是高原之國,首都基多就是山頂城市,海拔2818米,是在群山之上一塊相對平緩的地方建起來的。山有多高,城市就有多高,房屋順勢而建,漫山遍野,一望無際,像一床沒有盡頭的花被,蒙在白雲下的山野上。說得再懸乎點,由於平坦的地方少,飛機場就在城市邊上,是山頂比較平坦的地方。從機場到市區是舉步之勞,確實方便,但也讓人多了幾分擔心。有了在哥倫比亞積累的經驗,到這裏後我變得小心起來,盡量不活動,免得血壓再攀新高。同行的一位老兄,有早上跑步的習慣,到基多的頭天還去跑,結果回來心慌,當得知是高原反應後,嚇得再也沒敢亂動。
商會的人帶我們遊覽市區。出了賓館門來,並沒有覺得有多麽熱,空氣溫爽,到像我們的春季。據說,這裏受高原影響,年溫差很小,最高溫度在19-25度間,隻是中午時分略有一點熱,所以到基多不必準備太多的衣服。基多市區又分為新舊兩部分,西南是舊城區,街道狹窄,道路彎曲;新城在北部,街道寬闊通暢,高層建築林立,車水馬龍,現代都市的氣息比較濃。從城市裏行進,沿路是城市密集的房屋,零零碎碎,散布得到處都是。受歐洲建築文化的影響,房子多是獨立的小院落,兩三層的設計,外觀上“西洋味”十足。
老城雖然帶有幾分古老的意味,但卻十分清潔、古樸典雅。走在狹窄的街道上,見兩側的房屋,多為白色牆麵和石製雕刻裝飾,門口和陽台顯示著印第安人和西班牙交融的建築風格。從山坡往下看,眾多尖頂或圓頂的教堂聳立在一片低矮房屋之上,保持著古香古色的風韻。城市四周的山腰上林木蒼翠,碧草如茵,鮮花競開。抬頭眺望,天高雲淡,太陽仿佛特別明亮,遠處的皮欽查火山峰,白雪皚皚,銀波閃爍。我們來到老市區的獨立廣場,這是為紀念厄瓜多爾獨立而命名的廣場,是基多城的標誌。這裏四周有國家的政府宮,大主宮,廣場南端有別具風格的天主教堂,綠瓦圓頂,是阿拉伯、波斯和摩爾人的建築風格的混血兒。廣場中心有一高大的標誌,象征國家的獨立。這裏到處花開豔麗,草木青青,被一座座富有意大利文藝複興後期藝術特色的建築所包圍。置身其中,能夠感受到來自歐洲大陸傳來的文化氣息,高原特有的空間感,古樸的文化景象。
三、蘇克雷將軍
在基多,蘇克雷廣場聞名遐邇,於是前去拜訪。來到廣場,覺得並不廣闊,有些狹小,但體現著歐洲人的廣場觀。廣場中央豎立著蘇克雷將軍的雕像,他仗劍手指前方,好似指揮千軍萬馬與殖民軍作戰。廣場周圍依然是一百多年前的原有風貌,讓人可以體驗當時蘇克雷將軍獨立協定的氛圍。
1795年2月3日蘇克雷將軍生於委內瑞拉東部庫馬納城,15歲就參加了委內瑞拉人民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鬥爭,是南美獨立戰爭著名的軍事統帥,曾任玻利維亞共和國第一任總統(1826~1828)。1822年,拉丁美洲民族解放運動領袖西蒙·玻利瓦爾派蘇克雷率民族解放部隊向基多挺進,他們首先占領了基多南麵海拔3020米的“麵包山”。5月24日,蘇克雷將軍率部在基多城郊皮欽查山展開決戰,大敗西班牙殖民軍,基多古城重新獲得解放。隨後,基多地區加入了大哥倫比亞聯邦,1830年大哥倫比亞解體,基多地區成立了"厄瓜多爾共和國",基多則被定為厄瓜多爾的首都。
厄瓜多爾人民為紀念他,曾將貨幣單位定名為蘇克雷,並在硬幣上鑄有蘇克雷頭像。2000年9月9日,厄瓜多爾為解脫經濟貧困實行經濟美元化,停止使用流通了116年的厄瓜多爾貨幣蘇克雷。在告別蘇克雷第一天,人們紛紛自發湧到這裏,懷著依依難舍之情,將彩旗和巨大的蘇克雷貨幣模型掛在蘇克雷元帥的塑像上,以表達他們對這位領袖的敬意和懷念之情。
四、赤道紀念碑
印第安人尊崇太陽,也是最早確定赤道位置的。據說,八百年前印地安人曾在厄瓜多爾地區建立過基多王國。他們尊太陽為最高神祗,有著豐富的天文知識,認為基多城北的卡亞姆韋一帶是太陽一年兩度跨越南、北半球時經過的地方,因此稱之為“太陽之路”,設置了明顯標誌,每年3月21日和9月23日中午舉行祭祀儀式,這種古老習俗流傳至今。18世紀,法國、西班牙和厄瓜多爾的科學家們正式測定的赤道位置,正是印第安人數百年前設立標誌之處。
凡是到厄瓜多爾旅行的人,必去名聞遐邇的赤道紀念碑。赤道紀念碑有兩座,舊碑位於基多城以北24公裏的聖安東尼奧鎮,1936年建立, 三麵被崇山峻嶺環抱,海拔2483米。 新碑矗立在基多城北約27公裏的皮欽查山脈環繞的埃基諾西亞爾山穀中,1982年8月9日落成,據說是世界上最準確的赤道標記。到這裏的遊客一般都去參觀新碑。
來到赤道紀念碑,發現這不僅是一個紀念碑,而是巨大的公園。進到院裏,綠草茵茵,鮮花盛開,遠處的山影迎在其中,有些原始古樸的美麗。區內有商業服務和天文科普區,沿路設有許多天文博物館,還有著名天文學家的塑像,參觀下來如同上一次地球物理課。在公園的中心,我們登上那座心儀已久的紀念碑,也是世界上最知名的赤道紀念碑。紀念碑的碑體呈四方形,碑高30米,頂端有一個直徑4.5米的地球儀。碑有10層,內有電梯,每層開辟了展覽廳,介紹了厄瓜多爾各省的地理、文化和風土人情。
碑的東麵牆壁上刻著:西經格林威治78°27′8″,緯度為0°。地麵平台上,有以碑為中心畫出的十字線,東西方向那條白線就是赤道。到了這裏,我們學著遊人,把兩腳分踏在白線兩邊攝影留念,既表示腳踏赤道,又表示腳踏南北半球。我叫來同事,一個在北邊,一個在南邊,兩人握手留念,以示兩個半球的人相會。這是平生第一次踏在赤道上,盡管小學就知道赤道,一腳踏在北半球,一腳踏在南半球,一種橫跨世界,領略世界風情的豪情油然而生。 這高原的赤道上,離太陽最近,離夢想最近,我擎起手向藍天致意,向清風致意,向太陽致意。
五、印第安集市
千百年來,印第安人在此繁衍生存。在厄瓜多爾一千多萬人口中,印第安人占34%,印歐混血種人占41%。這裏是印第安部落基圖部族的居住地,最初這裏曾有好幾個部落,其中基圖部族逐漸壯大,8世紀逐漸把其他部落都吞並起來,10世紀成為完整的基多古國。印第安人通用克丘亞語。在印第安人的部落中,至今仍保留著一些原始宗教,他們有各自的崇拜偶像,大多數部落把安第斯山脈的崇山峻嶺奉為他們衣食住行和榮辱禍福的主宰者。在現代文明的影響下,他們不再過原始的群居生活,已經形成固定居住方式,但他們仍然保留許多自我的風俗,包括印第安人自己工藝品和市場。
第二天,我們乘坐大巴車出了基多城,去逛印第安人的集市,直接體驗他們的生活。車出了基多城,從那高高的山上開出來,是連續的上下山路。遠方原野起伏,村莊散落,陽光高照。沿路的原始植被,簇擁著濃濃熱帶風情,山上蔓延著一種野生自由的韻味。
車走了兩個多小時,來到了一片相當大的村鎮,是印第安人部落聚居的地方。我們得知是Otavalo(奧塔瓦洛),這裏的市集是厄瓜多爾的購物天堂,傳統的印第安紡織品,有色彩鮮豔的毛衣、鬥蓬、毯子、背包和鞋子,林林總總讓人目不暇接。熙熙攘攘的街市,琳琅滿目的民族特色工藝品,激起我們巨大的采購欲望。我們選了兩種代表性的,一種是印第安人的巴拿馬草帽,是用一種細草織成的,既薄又柔軟,可以像紙一樣可以彎曲折疊;另一種就是印第安人的披肩飾品。最後還買了帶有印第安人圖騰的瓦罐,那絕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東西。
象牙果是厄瓜多爾的特產,也是我們購買的東西。象牙果是樹上結的一種果實,外貌如板栗一樣,形狀有雞蛋大小,除去外麵的薄皮,裏麵肉質質地堅硬,潔白高貴,色如象牙,若是不辯絕對能以“果”亂真。據說象牙果永不變色,是製作各種飾品的絕好材質。當地人把象牙果雕刻成各種動物,或者是健身的用品,很受人歡迎。其實,不用買製成品,即便買一個原果,也很有紀念意義,因為它是這個國家獨有的。
六、火山湖
厄瓜多爾是一個多火山國家,是喜愛火山的人一定要去的地方。厄瓜多爾有多少火山口難以統計,據說自從1534年以來,境內8座火山有活動,不斷噴發氣體、火山灰和岩漿。通古拉瓦火山是厄最大和最活躍的火山之一,曾一次爆發曾造成3萬人死亡。2002年11月3日,基多附近的雷文塔多爾火山,發生一次大規模噴發,除熔岩和大塊火山石外,還噴發出大量火山灰及含硫氣體,火山灰一直衝到15公裏高空,形成一個巨大蘑菇煙雲。兩天時間,火山灰將基多徹底覆蓋,正常生活被突如其來的火山噴發打亂,政府機構、學校、工廠和國際機場關閉,大街小巷空無一人。最後,總統被迫宣布基多市進入緊急狀態。
我們曾去看基多南部的皮欽查山脈環繞山穀中的火山口。不知多少年前這裏曾經發生過火山爆發。我們到時,火山口上方雲霧飛渡,白霧蔽日,茫然什麽也看不見,隻有等天氣晴朗的時候才能偶爾見到整個火山口的情形。有人介紹,現在火山口裏已經是村莊和大片耕地了,這在世界上惟有一個。我想起黑龍江的五大連池,那座火山口裏還有個寺廟,恐怕這也是惟有一個。
拍照時,一個印第安小姑娘跟媽媽來看熱鬧,結果被遊客拉在身邊,成了陪同照相的陪客。遊人們似乎也很慷慨,這個給一美元,哪個給一美元,給她照相。孩子到也很順從,笑看這些人,並不怕人,到是她的媽媽有些不好意思,站在一邊笑著看熱鬧。
看過印第安人集市後,又專程去Cotacachi小鎮,去看Cuicocha火山湖公園。火山湖是死火山口裏注滿了泉水,形成五百米長、三四百米寬的不規則水麵,經當地開發已開辟成特色公園。車到火山口外,翻過一側山坡,便眺望整個火山口。火山口裏清水已經半滿,火山安然入睡,周圍沒有人煙,隻有一片原生的鬱鬱蔥蔥。導遊介紹說,這火山口下有泉水,一年四季不幹,泉水清涼,裏麵有魚類生存。不過這裏人煙稀少,盡管風光獨特,也鮮有人至,呈現一片荒蕪景象。
朋友告訴說,其實看火山的景象,應乘船到西海中的科隆群島,又稱加拉帕戈斯群島,是由19座火山島嶼組成的群島,是第三紀晚期海底火山噴發堆積而成,有2000多個火山口,其中以謝拉內格拉火山口最大,形成了直徑6.5~10千米的火山湖。島上有各類植物700多種,動物700多種,鳥類80餘種,其中巨龜和大蜥蜴聞名於世。1835年8月,達爾文曾跨洋進島,采集了193種植物和蜥蜴、龜、雀科鳴禽等動物標本,發現了物種變異的存在,為生物進化論找到了現實依據。
(2005年9月11日)


(麵包山基多女神)


(基多教堂)


(赤道紀念碑)


(印第安女孩)


(火山風景)

 
蘋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天下無馬 回複 悄悄話 好看好看. 真另人懷念那裏. 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