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知己、知心、知音

(2006-07-24 21:33:31) 下一個
知己、知心、知音
經過五千年的文明洗禮,國人曆來有重情重義的素質,這種素質形成了渴望和擁有真心朋友的不解情結。不管時代如何變遷,追求知己、知心、知音的故事,從來沒有間斷過。
    所謂朋友,在通常情況下,一般都是兩個陌生人,通過某種機緣巧合,相遇相識後,時間處的久了,彼此處的好了,成了相知後才能做成朋友的。
    何為相知?按古人說法,相知大體分為三種類型: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聲氣相求者,謂之知音。
   “恩德相結”者為知己,對此也許有些人不太明了其為何意。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中那段著名的“三顧茅廬”的故事,劉備為請諸葛孔明出山,在風雪中等了三天,從當時的地位來看,劉備的行為是一種施恩,但這種施恩不是對孔明隱居山中無人問的同情和憐憫。而是出於對孔明才學的喜愛和對其人品的敬重。沒有這樣的真純之心做基礎,而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施於,那你是無法求的知己的。孔明感於劉備的恩德,定下“三分天下”之大計,一生都為劉備買命,盡管出師未捷身先死,但他無怨無悔,這樣的知己才是真己。
     其實知己也不是僅用在朋友的範籌,就是互為敵人也能稱之知己的“英雄相惜”也是知己的一種類型,曹操與劉備可謂是死對頭,但他們在“煮酒論英雄”時,曹操能發現劉備於未顯之時的英雄本色,就是一個典例;諸葛和周瑜都是聰明絕頂的人,他們既是合作夥伴,又是竟爭對手,諸葛知道不除了周瑜,他的光輝就要受影響。“三氣之法”奪了周瑜的生命。周瑜最終隻能發出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歎。
   “腹心相照”者為知心。 知心和知己有所不同,他們重在交流,強調的是朋友之間在溝通和交流中無須顧忌,有什麽心腹之事總能坦誠以告。在交流中讓彼此的心*近,最後達到 “兩個人好得恨不能穿一條褲子的程度”。做知心朋友雙方重在平等。他不管你是顯貴,還是草芥,隻求心通。
    燕青和李師師是一對知音,李師師才不管燕青是個“梁山水泊”的草寇。她隻知道她喜歡的就是燕青這個人,隻要是他叫她做的事,她不管有多大的風險都二話不說地照辦。如果沒有燕青這樣一個知心人,中國的四大名著也許就會少一部《水滸》。
   “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雲依依。一聲聲,如泣如訴,如悲泣,歎的是人生難得一知己,千故知音最難覓。。。。。。。”民國時期的名*“小風仙”將知心故事演繹到了最高境界。一個是軍權在握,能呼風喚雨蔡鍔將軍。一個是青樓而歌,被人視為草芥的弱女。這樣的天差地別,在知心麵前都能成為一片坦途。真正成了知心者,彼此噴發出來的能量是難發估量的。
   “聲氣相求”者為知音。 知音與知心也有區別,知音則更多強調的是興趣愛好的一致,他們之間隻求對某種興趣的共同愛好和相通,對彼此的才學、地位、層次及道德都沒有多大關係。
    遠在春秋時期,當時的撫琴高手俞伯牙,在停泊的小舟中專心致誌地撫琴,岸上的樵夫鍾子期竟被這琴聲所感染,聚精會神地聽著那出神入化的音律。當俞伯牙將仰慕高山的情思注入飄渺的音符裏時,鍾子期立即慷慨激昂的吟詠道:“巍巍乎若泰山!”當俞伯牙揮舞手指彈出浩蕩迸湧的飛流之聲時,鍾子期又像是站在滾滾的江河之濱,禁不住心曠神怡的叫喊起來:“湯湯乎若江河!”他們就此相識成為不分彼此的知音好友。
    後來,鍾子期不幸早逝,俞伯牙悲痛萬分,竟摔琴謝知音。“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談?春風滿麵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這就是流傳千古的,最動人的知音故事。
    由此可見,知音在一般情況下,知音隻用在文學與藝術領域。隻要一方對另一方的某個藝術作品有著準確而深刻的理解,即可引為知音。然而,文學與藝術,又是一個最難用一個準確的標準,來給予界定領域,同是一樣東西不同的人看出的是不同的東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心境下體會也不同。所以這種知音的共鳴是最難求的了。這除了有文人相輕,輕易不肯說別人半個好字的心理之外,還有一個就是你要想成為別人的知音,你就得在與他(她)的相同領域,至少在某個方麵有較精深的研究才行。正因為此,人們無時不在發出知音難覓的感歎來。
   我無法界定是知己大於知心,還是知心又大於知音,還是知音才是最高境界。不管朋友處於什麽樣的層次,隻要彼此相互敬重、相互欣賞,相互保護,相互幫助——既使有時會出現誌不同道不合的時候,但彼此又都能記住那曾經有過的友情。這就很難得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