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響樂隊的樂器組成
我們可以根據這不同的演奏方法,把種類繁多的樂器劃分為幾個組:用弓拉的弦樂器是一組,用嘴吹的管樂器又是一組,這一組樂器由於構造的材料不同還可以分為木管樂器和銅管樂器兩組,最後,用手來敲打的叫做打擊樂器,也自成一組。
一、弦樂器組
我們看到,弦樂器組基本上占滿舞台的前半部,它是樂隊中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一般在一個由一百人組成的交響樂隊中弦樂器組就有六十到七十人。這是因為弦樂器組擁有寬廣的音域又可以通過不同的運弓方法而獲得各種色彩和力度的變化,再由於它便於奏出悠緩的長音,而不必象管樂器那樣需要經常換氣,可以自始至終不間歇地演奏,最後,它那格外溫暖和富於表情的音色,又最適於表達人的複雜多樣的思想感情和內心體驗,曆有這些,很自然地使弦樂器組成為整個交響樂隊的基礎。
弦樂器組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四種樂器,這些樂器的形狀大致相似,隻是體積大小不同,相應地各自的音域也不一樣。弦樂器組中的每一種樂器都有一位首席演奏者。
小提琴在弦樂器組中體積最小,音域最高,它的表現力格外豐富多樣。在演奏技術方麵,小提琴在全樂隊中也最靈活,它適於演奏任何速度和形式的樂句,包括帶有和弦式進行的樂句。因此,小提琴在樂隊中總是起著主導的作用,它可以稱為交響樂隊的“心髒”。在樂隊中小提琴演奏者一般有二十三人到四十二人不等。從十八世紀開始,小提琴便習慣於劃分為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紀琴兩部。第一小提琴多半演奏樂曲的主要旋律,第二小提琴有時也同第一小提琴演奏同樣的旋律型、即同第一小提琴齊奏或者保持比第一小提琴低八度、低三度或者低六度的旋律進行。因此,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一般都排在舞台的左方,第二小提琴列在第一小提琴的後麵;但也有把小提琴聲部全部排在舞台前列的情況、即把第一小提琴排在指揮的左邊而把第一小提琴排在指揮的右邊。因為第二小提琴有時也同弦樂器組的其它弦樂器一起為第一小提琴伴奏,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它的排列位置同其它弦樂器較相靠近,音響也輕易融洽在一起。有時候作曲家由於需要造成特殊的效果,還把小提琴細分成更多的聲部,例如瓦格納的樂劇《萊茵黃金》中甚至把小提琴細分為十二個聲部,但這種情況終究是比較少見的。
中提琴的外形同小提琴一樣,但體積稍為大一點。中提琴的聲音稍低,不如小提琴那樣清麗,但它那不大透明的帶點憂鬱色彩的音色,在樂隊中卻也是不可多得的。中提琴進入樂隊後並不是馬上就有機會發揮出與它本身相稱的作用。在巴赫相亨德爾的複調音樂中,中提琴與其它弦樂器同處於平等的地位。但是後來的作曲家並不重視中提琴的這一獨特色彩,僅僅招它作為樂隊的中間聲部或者低聲部來處理。隻是在貝多芬和浪漫樂派作曲家曲作品中,中提琴才成為下種演奏旋律的樂器。帕格尼尼、相遼茲和理查、施特勞斯還為中提琴寫了一些著名的獨奏聲部和獨奏曲。中提琴在樂隊中通常排在大提琴後麵斜對著指揮者的地方,人數有八至十二人不等。一般說來,它多半是同其它樂器、特別是同大提琴一起演奏同樣的旋律。
大提琴的外形也同小提琴和中提琴近似,但它的體積要大得多,相當於中提琴的兩倍大小。因此大提琴不可能象小提琴和中提琴那樣放在肩上演奏,它隻能豎立在地上,演奏者也隻能坐著演奏。大提琴的體積比中提琴大,但是它所用的弓卻比後者要短一些;大提琴的聲音比中提琴低—個八度,但是它的音色卻比後者明亮、深厚。大提琴便於演奏寬廣的歌唱性旋律,同樣也能演奏朗誦式的宣敘調。換句話說,它便於抒發安寧的心境,也能夠體現內心的激動,總的說來,它主要是一種旋律性樂器。但是大提琴在樂隊中也長期沒有機會發揮它應有的作用,直到十八世紀末,作曲家基本上隻把它當低聲部使用,到十九世紀初還遺留著這個傳統的痕跡、即在總諧上用一行譜表來記寫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兩個聲部。可以說隻是到貝多芬時才初次充分揭示大提琴的音色的美——這方麵,我們隻要學出他的《第五交響曲》紹二樂章大提琴的歌唱和《第九交響曲》最後樂章的宣敘調,就足以充分說明了。同小提琴一樣,也有不少作曲家為大提琴寫過一些著名的協奏曲,此外,在歌劇、舞劇和交響樂作品中,也時常可以看到大提琴的精彩段落。裏查施特勞斯的交響詩《唐·吉珂德》還把大提琴用以代表這個愁容騎士的形象。大提琴一般排在舞台右前方,但是如果按另一種樂隊排列方式,即把第二小提琴排在舞台右前方時,大提琴則移到第一小提琴的後麵,或者,同中提琴調換個位置,排在第二小提琴的後麵。大提琴在樂隊中的人數同中提琴基本上相等。大提琴除了獨立演奏旋律或者同其它一些樂器一同演奏旋律之外,也時常用來伴奏,這時候它往往同低音提琴共同成為弦樂器組的低聲部。大提琴聲部有時還細分為兩個、三個或更多的聲
部,羅兩尼的歌劇《威廉·退爾》序曲第一段開始處的大提琴分成五個聲部,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低音提琴在弦樂器組中是體積最大的—種樂器,它相當於大提琴的兩倍,因此演奏者隻能站著或者坐在高凳上演奏。低音提琴的音域最低,在樂隊中多半起低音基礎的作用,這同它的名稱是正相將合的。低音提琴較難演奏快速活躍的旋律,也極少擔任獨奏,但它同大提琴一起演奏旋律時卻有很好的效果。低音提琴在樂隊中總是排在大提琴的後麵,從舞台右端或左端開始圍成一個半圓形,仿佛用來增強大提琴的力量似的。低音提琴盧部的人數一般在四到十人不等。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弦樂器組中的四種樂器的外形都相類似,隻是大小有所不同而已。這些樂器都有四根琴弦,但是低音提琴也有用五根弦的,有五根弦的低音提琴還可以多奏出四個更低的音。總的說來,樂器的體積越大,發出的聲音越低。小提琴可以奏出最高的音,低音提琴可以奏出最低的音,它在弦樂器組中是聲音最低的一種樂器。同時,還可以看到,弦樂器織中所有的樂器都易用弓拉弦發聲的。提琴運弓的技術相當複雜,弓法有很多變化,有時平穩流暢,有時斷斷續續,有時急劇跳動,再加上左手的揉弦,還可以發出各種不同效果的美妙樂音來。此外,例如用手指輕按琴弦發出泛音效果,或者不用弓拉而改用手指拔弦,在交響樂演奏中都是常可遇到的。
二、木管樂器組
木管樂器組包括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和大管四種主要樂器,此外,這四種樂器又各有它的變形樂器——即短笛、英國管、低音單簧管和低音大管,在交響樂隊中也常要用到。木管樂器是用一種精選的木頭挖成管狀形體並借吹氣以發聲的樂器,我們所說的“木管”正也就是因為它本身使用的材料而得名的。但是實際上木管樂器並非全是木質的,例如長笛,在十八世紀常有用象牙、水晶、甚至用金子做成的,而現在,則用金屬或者有機玻璃製成。我們知道,弦樂器組的各種提琴的外形大致相似,而且幾乎同在一個曆史時期形成。但是木管樂器組則不然,它的發展很不平衡、其中有的在遠古就已聞名,但有的很晚才出現;而且,木管樂器組所有樂器的製作至今一直還在改進和完善。各種木管樂器各有其獨特的外形和構造,吹奏的姿勢和方式也不盡相同。木管樂器的聲音不如弦樂器那樣飽滿,它的力度變化也不如弦樂器靈活。但是木管樂器的音色多樣,音域寬廣,它可以激化弦樂器的音響效果,也可以使銅管樂器的音響得到和緩,使整個樂隊更加融洽和統一。木管樂器組中的每一件樂器多半單獨演奏,可以充分發揮各自驚人的靈巧,它不象弦樂器組那樣主要是策體的表演。木管樂器組的每一種樂器一般隻用兩個到四個,因此,這一組的總人數要比弦樂器組少得多。木管樂器組一般排在舞台的正中,位於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的後麵。
長笛是世界上員古老的樂器之一,早在古代埃及、希臘和羅馬就已有了,到十二世紀在歐洲已經十分流行。長笛長時期分成豎笛和橫笛兩種類型:豎笛音色柔和,富於詩意,主要用於室內樂中;橫笛聲音較響,常與小鼓同時應用於軍樂隊中,十七世紀末開始用入歐洲早期的交響樂隊,到十八世紀下半葉它已經在樂隊中占據牢固的地位。這時候,它同豎琴和古鋼琴一樣,也是家庭音樂演奏最普遍受歡迎的樂器。長笛的製作不時在改進。一直到十九世紀中葉才基本上達到完善的程度。長笛是木管樂器組中最靈活的一種樂器,它便於出色地演奏音階或琶音的技巧性樂句,至於斷音的演奏則更是無可匹敵的。長笛在交響樂隊中通常有兩個到三個,它的基本任務是演奏旋律、即重複其它樂器聲部或者單獨演奏,例如兩個長笛齊奏,或者相隔三度、六度或八度不等。
長笛的變形樂器——短笛,在交響樂隊中也常可看到。短笛的長度還不及長笛的一半,它的聲音比長笛高八度;短笛的音響有穿透一切的特點,即使在整個樂隊的全奏中,短笛的尖銳的嘯叫同樣清晰可聞。短笛一般在高八度位置重複長笛或者其它樂器的聲部,它往往由第三長笛兼任演奏。
在木管樂器組中除長笛外,都是通過哨片發聲。雙簧管和大管使用雙片哨片(或稱簧片),單簧管使用單片哨片;雙簧管在這類使用哨片發聲助樂器中是聲音最高的一種。雙簧管起源也很早,它的前身類似原始的蘆笛,看來它是從近東傳入歐洲的。在十七世紀,雙簧管主要用於軍樂隊中,有時在歌劇樂隊中也可以看到它。總之,在這整個世紀中它一直是很走遠的。到十八世紀,雙簧管實質上已經相當完善,並開始進入交響樂隊的編製,亨德爾在這時候為雙箕管曆寫的協奏曲,甚至對今天的演奏者說來也坯有一定的難度。雙簧管主要不是一種技巧性的樂器,它以柔美抒情的歌唱性見勝;雙簧管的音色不象長笛那樣冰冷,而是比較溫厚、典雅而清新,常用以描繪大自然或鄉村的寧靜生活,有的俄歲斯作曲家還用它代表東方的色彩。在交響樂隊中雙簧管的基本作用也是演奏旋律,它或者獨奏,或者重複其它的聲部。由於雙箕管在結構上有許多優點,它的音準可以經常保持不變,因此,整個樂隊都要以它為準,已經成為一種傳統習慣。
雙簧管的變形樂器——英國管(或稱中音雙簧管),在十八世紀巴赫和格魯克作品的樂隊中已經出現但那時候它的名稱是“獵角”(oboeda caccia)。英國營的聲音比雙簧管低五度,由於它的音色特殊,在古典交響曲的產生和發展時期都不曾使用過它,隻是到十九世紀上半,葉在法國才開始用於編製自由的歌劇樂隊英國管常被當做裝飾性的樂器使用,例如在羅西尼的歌劇《威廉·退爾》序曲和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中,用來作為山民的牧笛,借以描寫田園的景色,這是因為它的音色具有靜觀、限想的特點的緣故。在樂隊中,英國管一般由第二或者第三雙簧管兼任演奏。
單簧管的外形同雙簧管有點相似,但是它比共它木管樂器較遲用入交響樂隊中,大約是在十八、十九世紀之交才開始被采用的。單簧管的原名“clarinetto。”,同拉丁文“明亮的”(Clarus)一詞有聯係,這正好也部分地說明了單簧管的音色特點。十九世紀中葉單簧管在技術上已經達到高度完善的程度,但是為了演奏方便起見,演奏者在演奏升記號調樂曲時,還是喜歡選用A單簧管,而在演奏降記號調時則改用降B調單簧管。單簧管也是一種十分靈活的樂器,不管是富於表情的歌唱,還是快速度的技巧性樂句,以及音階、琶音、跳躍進行和顫音等,它都可以得心應手地奏出。單簧管還有一個十分可貴的特點、即可以隨意變換音響的力度,特別是漸強和漸弱的變化正是由於上述這些特點,單簧管才得以成為交響樂隊中最富有表情的聲部之一,它的作用主要也是演奏旋律。單簧管的變形樂器——低音單簧管,隻是在1836年在梅葉貝爾的歌劇《新教徒》中才初次用入交響樂隊,它的低音區比單笛管的音域增加一個八度,在樂隊中一般由第三或者第四單簧管兼任演奏。
大管在木管樂器組的四種基本樂器中是音域最低的一種,大管的管身很長,因此做成兩個管子重疊在一起的樣式,就象它的意大利原名“fagotto”所表明的那樣,象是“一捆木柴’。大管遠在十七世紀就已開始用入交響樂隊但是它隻是在十八世紀下半葉才最後在樂隊中站住腳。大管在交響樂隊中的數量起先不定規,從一個到八個不等;在亨德爾的時代,人們由於特別喜歡大管,它的數量有時候甚至多於小提琴,例如,小提琴用三個,而大管卻有四個。在現代交響樂隊中,大管和其它木管樂器一樣,一般用二至四個,包括它的變形樂器在內。大管在技術方麵也是相當靈活的一種樂器,但是它的特長也同雙簧管一樣,並不在於技巧性的表演;它可以很好地演奏旋律,但是很多作曲家卻喜歡利用它的特殊音色、讓它扮演幽默的角色。大管的變形樂器——低音大管,到十九世紀末才最後定型,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在一個三管編製的大型交響樂隊中也逐漸時常用到它。低音大管在樂隊中一般由第三大管兼任演奏。
三、銅管樂器組
管樂器組位於舞台右方中提琴的後麵,同木管樂器組緊相鄰接。由於銅管樂器和木管樂器的音質有其共同的一麵;其表現性能也有一定的近似,這兩組樂器接鄰排列還是比較恰當的。銅管樂器組包括法國號、小號、長號和大號以及它們的一部分變形樂器——短號和低音長號等。這些樂器因用銅質材料製造而得名。但是在古時候,一些用角、骨和貝殼做成的樂器也歸入“銅管”樂器一類。銅管樂器組的形成在交響樂隊中比其它各組樂器都要晚些——小號本身有著幾百年的曆史,但是大號卻隻是在十九世紀才出現。銅管樂器在樂隊中的作用很大:盡管它在技巧的靈活性和表現力方麵都不及弦樂器組和木管樂器組,但是銅管樂器組的威力之大卻是其它組樂器所不可企及的。在有力的全奏中,銅管樂器組是樂隊的支柱,它的音響飽滿而有光輝。在交響樂創作的最初嚐試中;銅管樂器的數量比現代交響樂隊要少得多,有很長一段時期,隻限於使用兩個法國號和兩個小號。至於長號,則是用於祭祀或歌劇音樂中,交響樂隊極少用到。大約到十九世紀二十至四十年化銅管樂器組在交響樂隊中的地位才穩定下來,它多半擁有四個法國號、兩個或三個小號、三個長導和一個大號。銅管樂器組也時常自行結合為四聲部合奏,例如四個法國號的重奏或者三個長號和一個大號的四重奏等。
現代法國號的前身是號角。在遠古時代,號角的信號總是宣告戰爭的開始。在中世紀一直到十八世紀初,號角的輝煌燦爛的聲音,在行獵、競技和宮廷儀式中都可以聽到。法國號的德文原名“wald—horn”就是“林中號角”的意思。古老的法國號即自然音法國號,它的金屬號身很長,如果把它的號管放直,有的長達將近六米,由於法國號的號管彎卷成圓形,所以它的俗稱又叫做圓號,直到十九世紀二十年代,樂隊中使用的一直是這種自然音法國號。現代經過改進的法國號都帶有活塞機械裝置,便於奏出半音階中所有的音,所以又叫做半音階法國號。現代法國號的音域很寬,但是一個演奏者對法國號的不同音區並不是同樣能自如掌握的,因此,在樂隊中,基本上第一和第三法國號專管它的高音區,而第二和第四法國號則主要演奏低音區。現代法國號在銅管樂器組中是最富有詩意的一種,它的聲音有點悶,不如其它銅管樂器響亮,因此,它的音色很好地成為木管樂器和銅管樂器之間的紐帶。法國號的技術性能也很豐富,它便於奏出長音、頓音、顫音、快速的同音反複以及跳躍進行等,不過它的特長還是在於如歌的詠唱,許多作曲家都注意到法國號的柔美的歌唱性,時常讓它發揮演奏旋律的作用。有時候,為了特殊的需要,還可以用右手伸進法國號的喇叭口,或者加用弱音器以改變其音色效果,有時候演奏時把喇叭口朝上,也可以獲得特別強有力的音響效果。
在銅管樂器組中,小號的音色最為典型。中世紀在西歐音樂文化中,小號成為王室或騎士的樂器,它是代表“英雄”的,常用於戰爭或隊列之中。小號進入交響樂隊之後,它的這種作用甚至也還保持了下來,曾經有過一段時間,小號在樂隊中坐在特別顯眼的位置,比其它演奏員都高一些。因此,許多作曲家時常給小號盡可能多的表演機會,這方麵隻須舉貝多芬的《列奧諾拉》序曲和瓦格納《眾神的末日》中的葬禮進行曲兩個例子,就足以說明問題。小號幾乎從它誕生時起就開始為樂隊曆采用;十七世紀初在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爾第的歌劇《奧菲士》的樂隊中已經有五個小號。同法國號一樣,小號長時間也是一種自然音樂器,帶有很長的管身,隻能發揮象軍號合奏一類的作用,隻是到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它才有新的活塞裝備。小號在銅管樂器組中是音域最高的一種,它的音色宜於表現雄偉、莊嚴、節慶、凱旋、勝利的情緒,但抒情性不是它的專長。小號在樂隊中不但演奏旋律,或者用作和聲背景,甚至也可以作為節奏基礎小號除了擅於提供有威力的音響之外,它的技術性能也很豐富,如各種不同的樂句、斷音、快速的同音反複都可以勝任。
小號的變形樂器——短號,主要用於軍樂隊短號的外形同小號極相近似,隻是號身短了一些,它的音色不如小號那樣明亮、雄偉但更甜更富於歇唱性,技術性能也比小號靈活。短號在交響樂隊中第一次露麵是在十九世紀三十年代,象柴科夫斯基的《意大利隨想曲》中的短號二重奏一段和舞劇《天鵝湖》中的《那不勒斯舞曲》中的短號獨奏都是有名的範例。
長號當它早在十六世紀最初三、三十年間出現時就已經是現在這樣的樣式,它從一出生就是一種半音階樂器。長號長期自成一族,有大小不同的各個種類,現在的樂隊采用的是上中音和低音的兩種長號的技術性能雖然比較有限,但它有其不可替代的特質——長號在瓦格納的歌劇《唐豪塞》序曲中強力的歌唱和在歌劇《羅恩格林》第三幕前奏曲中爆發出的威力,都是它的特點所在。長號三重奏在交響樂隊中是最典型的用法,時常用於英雄性或者悲劇性的段落中。大號在銅管樂器組中體積最大,發音最低,但卻最“年青”,它在十九世紀下半葉中才開始用入交響樂隊作為三個長號或者整個銅管樂器曲的補充低聲部,它的作用相當於弦樂器組的低音提琴和木管樂器組的低音大管。
四、打擊樂器組
交響樂隊的最後—組樂器是打擊樂器。打擊樂器在樂隊中沒有獨立的意義,它除了一般用以增加樂隊音響的光輝和華彩,或者用作聲音模仿的目的之外,主要是從節奏上強化樂隊的音響,它在節奏方麵所起的作用和造成的效果,在整個交響樂隊中沒有一件樂器可以同它相比。打擊樂器的種類、樣式和質地以及發音方法都很不相同,從製作材料上說,有的用皮,有的用金屬或者木材。打擊樂器組所有的樂器可以分成兩大類:第一類可以調整音準,即可以發出一定高度的音,這類樂器包括定音鼓、木琴、排鍾、管鍾和鋼片琴等;第二類不能調整音準,沒有一定音高,這類樂器包括三角鐵、鈴鼓、響板、鈸、小鼓、大鼓和鑼等。打擊樂器組一般排在舞台後沿偏右的地方,位於銅管樂器之後。
看來,打擊樂器在世界上可以說是曆史最悠久的樂器,人們在學會利用弦線和哨片發出聲音之前,已經在木頭或瓦罐上打出節奏來。在原始社會的整個曆史都有最簡陋的鼓存在。有一些打擊樂器,如鑼、木琴、鼓和響板等,是從古代東方傳入歐洲的,其中象響板這種樂器,一直被用於歐洲民族的舞蹈音樂中。打擊樂器用入歌劇和舞劇樂隊的時間較早一些,隻是到十八世紀下半葉才有個別打擊樂器,如定音鼓等開始用於音樂會樂隊。但是,隨著標題音樂的發展,為了充分揭示作品的情節內容,打擊樂器也廣泛地被采用。打擊樂器的數目雖不定規,純粹根據作品內容的需要而定。
定音鼓在打擊樂器組中是最常用的樂器,它的形狀很象一隻銅製的半球在這半球的橫斷麵有一塊張緊的皮,可以通過機械調出一定的音高。定音鼓在樂隊中一般用三至四個,由一個人演奏。定音鼓可以運用各種敲擊技術,例如滾奏等造成各種不同的效果,從而大大豐富了交響樂隊的表現力。定音鼓難得也有一小段獨奏,如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和《安魂曲》中大膽而很有效果的例子便是。
大鼓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兩麵都蒙有鼓皮,這樣的大鼓多半用於軍樂隊、爵士樂隊和美國的交響樂隊中;另一種隻有一麵鼓皮,而另一麵卻是空著,這樣的大鼓最初在法國出現,很快地就傳遍歐洲的交響樂隊。
小鼓同大鼓一樣兩麵都蒙有鼓皮,但它下方一麵鼓皮上還有幾根繃緊的弦線,使敲擊時產生劈啪作響的效效果。小鼓可以提供十分複雜多樣的節奏型,多半伴隨著進行曲或舞曲而出現;在個別情況下,小鼓也可以發揮主導的作用,例如在拉威爾的《波萊羅》舞曲中,小鼓(先用一個,後來是兩個)自始至終維持著全曲的節奏律動。
鈸的打法除常見的雙鈸互擊之外,還可以用大鼓接猛擊一麵鈸,使發出顫動不已的鑼聲一樣的效果,又可以用小鼓捶在一麵鈸上滾擊,使產生一種特殊效果,這些都是為戲劇性目的而采用的。鈸同大鼓往往同時使用,在中小型的樂隊裏,鈸和大鼓通常交給同一個人演奏。
鈴鼓原是古代東方廣泛用以伴舞的一種樂器,傳入歐洲後成為意大利、西班牙和茨岡人伴舞的民間樂器之一,在交響樂隊中主要也是用以強調意大利、西班牙、東方或者茨岡舞蹈音樂的地方色彩。
三角鐵是交響樂隊中最小的一種樂器,用彎曲成三角形的鋼條製成,它的音色清明純淨,用入歌劇樂隊後,很長一段時間總是同大鼓和鈸同時出現,作為演奏所謂“土耳其音樂”、即異國情調音樂必不可少的參加者。
響板有兩種:一種是舞蹈演員隨身伴舞使用的,另一種是交響樂隊樂器,兩者外形有所不同。響板也是從東方傳入歐洲的,並且主要成為西班牙伴歌伴舞的一種真正的民間樂器,在交響樂隊首先也是用於西班牙舞曲性質的音樂中,如波萊羅舞曲和凡旦戈舞曲等。
鑼純粹是中國的樂器,在十八世紀末傳入歐洲後首先用於歌劇樂隊中模仿喪鍾或警鍾,隨後也為交響樂隊所采用。大鑼的聲音低沉渾厚,敲擊後聲音可以持續振動很長時間,有時候在一部篇幅相當長的作品中,鑼卻隻有那麽一擊,但它卻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鑼聲常用以描繪發生重大事件的一瞬間,例如在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的交響組曲《舍赫拉查德》中,就是用鑼聲表示辛巴德的船觸礁沉沒的一刹那。
在打擊樂器組中可以演奏旋律的樂器有木琴、排鍾、管鍾和鋼片琴等:木琴在南美洲、亞洲和非洲有各種不同的樣式,歐洲隻是到十九世紀初才用作音樂會樂器。木琴用許多大小不同的平木板構成,也是一種十分靈活的樂器,各種急速的樂句、顫音和滑音的特殊效果,它都便於演奏。木琴音色枯幹、尖銳,色彩特殊,常用於需要特殊表現的場合。
排鍾在早期名符其實地象一排小鍾一樣,一直到十九世紀中葉才開始改用長短和厚薄各不相同的鋼片製成今天的樣式,排鍾的音色柔和清澈,常用以重複高音樂器的聲部。交響樂隊使用的管鍾,用一根根長短不同的鋼管構成,每根鋼管隻能發出固定的一個音。
管鍾在樂隊中用得較少,它多半用以模仿鍾聲效果,柴科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年》序曲中的管鍾效果便是一例。
鋼片琴是一種小型的鍵盤樂器,它的外形很象一架小鋼琴,但是它的內部采用排鍾那樣的鋼片以代替鋼琴內部的鋼弦。鋼片琴的音色明亮、清脆,又柔和、悅耳在樂隊中運用得當非常富有效果。
交響樂隊保了上述四組樂器之外,還時常用到一個或者兩個豎琴。豎琴的起源極早,是一種用手指撥奏的多弦樂器,它從十八世紀在歌劇樂隊中出現後,大都作為裝飾性樂器,即主要用以模仿詩琴或六弦琴的音響,使聽者在想象中恢複古代的形象。由於豎琴的音域很廣,技術性能相當豐富,演奏快速樂句、琶音、和弦和滑音等,都十分靈活,所以從十九世紀中葉開始,作曲家便廣泛地把豎琴用於交響樂隊中。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圓舞曲樂章使用兩個豎琴的著名聲部奠立的技巧性風格,至今一直是經典性的範例。豎琴在樂隊中很少用兩個以上。瓦格納的《萊茵黃金》使用了六個豎琴,那是少見的例外。豎琴一般位於舞台右方,在大提琴的後麵。
我們已經把交響樂隊中各組樂器都簡賂介紹過了,現在再講一講這些樂器在數量上的比例關係。上麵說過,弦樂器組的樂器數量最多,單是第一小提琴就有十多個,但是其它各組中的每一種樂器一般隻用兩三個,甚至也有隻用一個的。每一種樂器所能奏出的音是不盡相同的,有的容易奏出高的音,有的容易奏出低的音,有的容易奏出快速度的活潑的旋律,有的則適合於奏出徐緩悠揚的曲調。把這些不同性能的樂器結合在一起,就得考慮到使這些樂器能夠相輔相成,而不是互相妨礙。因此首先就得使這些樂器在數量上保持一定的比例。現代樂隊中的樂器配置是在十八世紀中形成的,在這之後雖然樂隊的組織日漸擴大,但是樂隊中各組樂器的比例並沒有多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