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樂各大流派
盡管現代的唱片界有時將爵士樂劃分為傳統爵士樂和現代爵士樂兩類,其中傳統爵士樂是指采用了4/4拍的行進性的管樂隊演出相關工作的爵士樂,而現代爵士樂是指采用了貝斯演奏跳舞音樂的爵士樂。這種劃分有時會顯得毫無疑義,如果那這種標準來衡量,人們幾乎無法判斷肯尼·金是否比比賽希爾·泰勒的音樂更應屬於現代爵士樂。其實傳統和現代這兩個相關的概念予以劃分爵士樂的種類並不確切,這造成了一些既具現代風格又包含了傳統風格的優秀作品無法分類的問題,因為爵士樂將近一百年的發展曆程是連續不斷的。各種風格流派也有其相互的聯係,大體來說可以劃分為以下十九種風格:
Ragtime 拉格泰姆爵士樂 1910'-1920'
盡管從嚴格的意義上說,這種風格還不是真正的爵士樂。在這風格中還沒有即興演奏和布魯斯音樂的感受,這種風格對於早期的爵士樂的形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種風格的鼎盛時期是1899年至1915年,其中最為知名的要算是鋼琴音樂。這種風格大多是由管弦樂隊演奏的,其對位法和節奏融合了古典音樂和行進樂隊音樂的特點,在後來的爵士樂風格中都有所體現。拉格泰姆爵士樂的許多旋律後來都被迪克西蘭爵士樂音樂家風格采用,其中《楓葉拉格泰姆舞曲》是最著名的作品。
代表人物
Dick Baker
Burt Bales
Carlos Barbosa-Lima
New Orleans Jazz 新奧爾良爵士樂 1910'-1930'
這是爵士樂最早的音樂風格。大致是從1895年當巴迪·博爾登在新奧爾良組建自己的第一支樂隊時開始這種音樂就在新奧爾良演奏,直到1917年斯托瑞維爾俱樂部不幸關閉為止,這些音樂未能留下錄音原名。然而,由於後來的原創迪克酉蘭爵士樂隊在1917年的成功以及二十年代許多成功演出的原名的保存使我們有機會感受到這種音樂的風格。由於新奧爾良爵士樂強調合奏,因此每一件樂器在樂隊中的角色都受到了嚴格的限製,通常,小號和短號是樂隊中的重要角色,常常演奏旋律部分,而長號則是和昔的主要來源,副部則通常由短號演奏。節奏部相對穩定,通常包括了鋼琴,圓號,貝司和鼓,這種音樂同早期的行進樂隊有直接的淵源。由於這種音樂相對來說,和音較為基本,合奏通常表現歡樂的主題,因此他一直是爵士樂中最為歡快和員容易接受的風格。
代表人物
Louis Armstrong
Big Bill Bissonnette
Henry "Red" Allen
Standards 主流爵士樂 1915-1960'
主流這個術語實際上是爵士樂的一位評論家斯坦利·丹斯創造的,他在描述五十年代的小號演奏家巴克·克萊頓和他同期音樂家的演奏時首次使用了這個詞。這些音樂家大多都是搖擺樂時代的資深音樂家,他們並不是使他們的風格現代化,並不演奏波普爵士樂,或是加入五十年代重新興起的迪克西蘭樂隊,從前的大樂隊時代的明星們以小樂隊的形式演奏昔日的標準曲,並獲得巨大的成功。其中的代表人物是Coleman Hawkins,Lester Young,哈裏·埃迪森和羅伊·埃爾德裏奇。主流爵士樂在五十年代時留下了大量精彩的錄音,但是一直因其它風格爵土樂的成功而未受到重視。在六十年代其主要人物相繼故去,然而在七十年代,隨著次中音薩克斯管演奏家斯克特·漢密爾頓和沃倫·瓦奇的崛起,以及以主流爵士樂為其主要特色的協和唱片公司的出現,主流爵士樂重新受到了人們的關注,並一直延續到今天。
代表人物
Bing Crosby
Dee Dee Bridgewater
Nina Simone
Classic Jazz 古典爵士樂 1920'-1930'
並不是所有的二十年代的爵士樂都可以被歸入新奧爾良爵士樂或是迪克西蘭爵士樂之中。二十年代是爵士樂的時代,爵士樂風格的舞廳樂隊為爵士樂的流行起了重要的作用。以獨奏為主的即興演奏也隨爵士樂本身的發展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日益增多的演奏銅管樂器的獨奏者以及在編曲方麵的探索預示了搖擺樂時代的到來。在這個時代的大多數的爵士樂都可以被冠以古典爵士樂的名稱,許多現代的古典爵士樂的複興者從Fletcher Henderson,克拉倫斯·威廉斯和Bix Beiderbecke的音樂中獲取靈感,他們可以被視為這種開放性的音樂風格的繼承者。
代表人物
Coleman Hawkins
Fats Waller
Louis Armstrong
Dixieland 迪克西蘭爵士樂 1920'-1930'
在五十年代,迪克西蘭爵士樂的複興或者迪克西蘭爵士樂的時髦,最終由於大量的業餘愛好者的參與,使這種音樂風格泛濫成災。迪克西蘭爵士樂成為了一種多愁善感的裝飾性音樂,和當時流行的草帽和吊帶褲一起成為了老一套的東西。當時的許多演奏這種風格的專業人土,也因此放棄了這種風格,轉而演奏傳統爵士樂和古典爵土樂。然而責怪風格或者其特殊的音樂語言,顯然失之公允,因為當時的音樂家都以自己的獨特的方法表現自己的個人的情感,造成了水平的參差不齊。事實上這種風格由於音樂家自身的原因造成了風格本身的混亂和不統一。其實,演奏這種風格的音樂家往往也參與其它風格爵士樂的演奏,因此這種爵士樂重要的風格,並沒有明顯的界定。
或許將演奏迪克西蘭爵士樂的專業人士與他們的拙劣的模仿者的演奏分離開來,更為公正。迪克西蘭爵士樂同新奧爾良爵士樂和古典爵士樂幾乎同時出現,這種爵士樂風格也被稱為芝加哥爵士樂,原因是這種音樂在二十年代時在芝加哥得到了發展和完善。最典型的迪克西蘭爵士樂演奏通常是在第一主題(或者是在同一首樂曲中有多個主題時,在多個主題演奏完之後)演奏完之後,就是集體的即興演奏。通常在獨奏之後,其它的管樂隊演出相關工作吹奏出反複的段落,結束性的段落總是以合奏的形式,盡管,幾乎每一首爵士樂的經典曲目都能在迪克西蘭爵士樂中找到其出處。總共有大約四十首左右的作品可以被認為是迪克西蘭爵士樂的保留曲目,這些作品多年來久演不衰。在九十年代,迪克西蘭爵士樂和新奧爾良爵士樂以及古典爵士樂一起都以地下樂隊的形式繼續存在。
代表人物
Eddie Condon
Bob Crosby
Charlie Teagarden
Cool 冷爵士樂(或西海岸爵士樂) 1920'-1940'
冷爵士樂是在四十年代後期和五十年代,從波晉爵士樂直接演化而成的,這種音樂風格基本上是波普爵士樂和搖擺樂某些被忽視和拋棄的特點結合的產物。不和諧的聲音變得流暢自然,曲調更為柔和,編曲重新受到重視,節奏部樂器的演奏也更為和諧,因為這種風格的音樂家主要都是以西海岸的洛杉礬為中心,因此這種風格也被人們稱為西海岸爵士樂。一些冷爵士樂作品反映出古典爵土樂的影響,因此具有很強的實驗性,而大多數冷爵士樂作品的音樂會都是精心設計的,非常迎合大眾的口味。盡管大多數冷爵士樂風格的音樂家都有很長的音樂生涯,但是隨著五十年代後期硬爵士樂從美國的東海岸興起,最終超越了冷爵士樂的影響。
代表人物
Dave Brubeck
Lester Young
Stan Getz
Big Band 大樂隊爵士 1930'-1940'
"Big band" 是指一組十個或以上的音樂家組成的爵士樂團,其成員結構通常為:至少三個小號手;兩個或更多的長號手;四個以上的薩克斯手和一個負責節奏部分,並結合鋼琴、貝斯和鼓幾種樂器進行伴奏的樂手。盡管在1930年代和1940年代,在搖擺樂時代之前,有過大量的主要音樂風格的舞蹈樂隊並且在搖擺樂時代之後又有著大量的主要音樂風格的現場樂隊。但對於大多數樂迷而言,"Big band音樂"仍然代表著搖擺音樂,
盡管在搖擺樂誕生後繁衍出那麽多以相似的手法演奏的風格迥異並且美如天籟般的和聲與絕妙節奏的年輕樂手和歌手,當唱片店將大量的爵士樂手的作品擱置在一起,就好象它們都是同一種風格似的的時候,出現了分類的問題。商人們在將所有的大型爵士樂團的音樂進行大融合的同時,他們卻忽略了演奏不同風格爵士樂的大型樂團的次第登場:"搖擺樂"(艾靈頓公爵與貝西公爵);"比波普"(迪茲.吉勒斯皮埃);"酷"爵士(蓋瑞。姆裏根,庶迪。羅傑斯,吉爾。艾文斯)"硬波普"(傑拉德。威爾遜)"自由爵士"(Sun Ra 1950年代後的部分作品)"爵士搖滾"(Don Ellis' 和 Maynard Ferguson'的樂團 1970年代作品) 。他們並不都是搖擺樂隊。
許多的聽眾認為"big band "代表著一種風格,而不僅僅是一種作曲方法。對他們而言,其旋律的編寫和獨奏的插入都是根源於1930年代所有大爵士樂團大融合時期的,其獨特的節奏和和聲手法均有別於同時代的其他爵士曲風,例如比波普,又比如另一時代的爵士搖滾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方麵就是由於1930年代和1940年代的媒體和爵士樂迷們對於爵士樂隊的等級劃分,而導致出現了許多複雜的節奏和頻繁的即興獨奏表演,同時也導致了搖擺樂元素和即興演奏成分的減少。以前叫"swing bands" 或 "hot bands" (如,艾靈頓公爵與貝西公爵),後來叫"sweet bands" (如,Glenn Miller's, Wayne King's, Freddy Martin's, and Guy Lombardo's)。盡管"big band "時代於1946年結束,但是它卻開創了在爵士樂中使用大型管弦樂的先河,即使樂手們事實上並沒有專業基礎(The Count Basie Ghost Band除外)。樂隊幾乎全都是由籌劃者領導~ Mark Gridley
代表人物
Frank Sinatra
Benny Goodman
Duke Ellington
Swing 搖擺爵士 1940'-1960'
當新奧爾良爵士樂已經創造了即興演奏的合奏之時,爵士樂在二十年代在美國社會逐漸流行起來,同時對於爵士樂的需要要求增加更多的舞蹈樂隊。因此出現了對樂隊的新要求,即在樂隊擁有三支乃至四支號的時候,合奏的地位要降低。1924年,當Louis Armstrong加入了Fletcher Henderson的大樂隊時,就可以算作是搖擺大樂隊最早的出現。樂隊中的唐·雷德曼的編曲大大輝映了短號手的鬆弛的演奏風格。真正搖擺樂在流行樂壇的確立則要算是1935年Benny Goodman大樂隊的成功,直至1946年大樂隊時代的結束為止,搖擺樂一直是美國流行音樂的一支重要的力量。搖擺樂不同於先前的新奧爾良爵士樂和迪克西蘭爵士樂,通常樂隊中的合奏更為簡化,同時是作為更為成熟的獨奏之間的反複演奏的連複段。而個人的即興演奏也是主要是密切的建立在旋律的基礎之上,其原因主要是由於音樂技法的進步。同以前的演奏相比,獨奏的演繹更具有冒險性。在大樂隊時代結束之後,搖擺樂風格的音樂家仍然堅持這種風格演出,他們的演奏堪稱是一種主流的爵士樂。
代表人物
Count Basie
Louis Armstrong
Ella Fitzgerald
Bop 波普爵士樂 1940'
波普爵士樂,又稱比波普爵士樂,是一種激進的新的音樂風格。波普爵士樂從四十年代初期開始逐步發展,在1945年左右迅速發展成熟。波普爵士樂和搖擺樂最主要的區別是,波普爵土樂的獨奏者參與和弦即興演奏,經常在第一個主題演奏之後,就拋棄旋律。在波普爵士樂的演奏中,和弦的即興演奏的使用和獨奏一樣普遍。合奏多以齊奏為主,大多數波普爵士樂的樂隊都不超過七件樂器。獨奏者的演奏往往比較自由,演奏富於冒險性,隻要他的演奏在總體上適合和弦結構即可。由於演奏者對於獨奏的過分強調,使
得旋律經常不被重視,導致有些歌迷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旋律呢?”
演奏者大多是行家裏手,因此他們的演奏速度非常快。由於波普爵士樂的激進性,使得這種音樂風格在出現不久之後就脫離了爵士樂的廣大的聽眾和眾多的喜愛舞曲音樂的樂述。正是這種追求大大提高了爵士樂的藝術性,同時極大地削弱了爵士樂的商業價值。波普爵士樂為其後的各種爵士樂的改革和創新奠定了基礎。
代表人物
Charles Mingus
Oscar Peterson
Sonny Rollins
Latin Jazz 拉丁爵士樂 1940'-
在搖擺樂時代之後出現的各種爵士樂風格中,拉丁爵土樂是最為流行,持續時間最久的一種風格。原因顯而易見,這種風格強調了打擊樂器的演奏和古巴音樂的節奏,因此非常適於跳舞,非常容易被人接受。從根本上講,這種風格是波普爵士樂和拉丁美洲的打擊樂隊演出相關工作演奏的結合。
在四十年代將這兩種風格結合在一起的先驅者是Dizzy Gillespie的大樂隊和馬奇托。這種音樂直到九十年代仍是爵士樂界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中最為知名的樂隊是蒂托·普思特和龐楚·桑切斯的樂隊。在過去的四十年裏,這種風格一種保持穩定一致的發展。
代表人物
Tito Puente
Ray Barretto
Thelonious Monk
Brazilian Jazz 巴西爵士樂 1940'-
在六十年代初的一段時間裏,幾乎每一位爵士樂音樂家都在演奏所謂的巴西爵士樂。簡單的說,巴西爵士樂的音樂不同於一般音樂的節奏,在兩個小節中,有十六拍,其中的一,四,七,十一和十四拍是強拍。這種風格興起於南美洲的巴西,甚至可以說是巴西版本的冷爵士樂。斯坦·蓋茨的次中音薩克斯管演奏和阿斯特魯德·吉爾伯托的演唱是這種風格的代表,安東尼奧·卡洛斯·約比姆的作曲與流行節奏的配合天衣無縫。雖然這種音樂的流行隻是曇花一現,但這種音樂風格卻保留下來。雖然很少有爵士
樂音樂家一直演奏這種音樂,但是許多人都會偶然演奏一曲這種非常受歡迎的風格的音樂。
代表人物
Lisa Ono
Azymuth
Luiz Bonf
Avant-Garde 前衛派爵士樂 1950'
前衛爵士樂與幾乎同時出現的自由派爵士樂有很大的不同。前衛爵士樂的音樂雖然比傳統意義上的爵士樂更為強調即興演奏,這種風格的合奏卻有比較成型的結構,完全不同於自由派爵士樂的音樂的遊戲。很明顯,幾乎同時出現的前衛爵士樂和自由派爵士樂有許多相互重疊的地方,因此很多音樂家同時演奏這兩種風格的爵士樂。在最出色的前衛爵士樂作品中,人們很難聽得出作曲部分在什麽時候結束,即興演奏部分從什麽時候開始。前衛爵士樂的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使即興演奏自然地成為編曲部分的延伸和發展。在六十年代,前衛爵士樂和自由派爵士樂逐漸成熟之時,受到達兩種風格影響的主流爵士樂深深感受到這些非正統的爵士樂的危險。前衛爵士樂和自由派爵士樂一樣,成為了正統爵土樂批評的對象。
代表人物
Cecil Taylor
Charlie Haden
Max Roach
Post-Bop or Mainstream Jazz(後波普爵士或現代主流爵士) 1950'-
對於現代爵士樂的分類正變得越來越困難。一些音樂家的音樂很難恰當地規入曆史上的各種爵士樂的流派,很難別人深受搖該樂影響的融合派爵士樂,也很難劃人自由演奏為主的前衛派爵士樂。從1979年當溫頓·馬薩裏斯崛起之後,一代年輕的音樂家開始演奏一些硬波普...
代表人物
Elvin Jones
George Benson
Gil Evans
Third Stream 第三流派爵士 1950'-1
第三流派爵士樂這個說法是1957年由作曲家岡瑟·舒勒最先提出的。這種稱呼的意義主要是指這種風格的爵士樂是爵士樂和古典音樂的混合體,是這兩種重要的音樂形式之外的一種音樂。這種風格的最大的特點是將爵士樂和古典音樂成功地融合在一起,在演奏中大量地采用弦樂並減低了獨奏在爵士樂中的重要地位。這並非是岡瑟·舒勒的獨創,早在二十年代,著名的音樂指揮和作曲家保羅·惠特曼就曾嚐試在古典爵士樂的獨奏和管弦樂隊的弦樂部分之間找到結合點。正像他所說,他想在“爵士樂中製造出二位貴婦人”。在四十年代時,弦樂的使用已經出現在爵士樂隊的演奏中,如阿蒂·肖和斯坦·肯頓都曾進行過這類嚐試。但是在所有的這些嚐試中,弦樂似乎總是處於一個被動的地位,音樂家總是依照自己麵前的樂譜演奏或是充當伴奏的角色。
從1949年起,Charlie Parker在自己的錄音中加入了弦樂部的演奏。大約是在五十年代的中後期,更為嚴肅的實踐才大量出現,舒勒,約翰·劉易斯和比爾·羅素是主要的作曲家,他們試圖在古典音樂和爵士樂之間尋求溝通。在五十年代中期,大部分音樂預言家們都相信爵士樂的下一個發展階段必然是一種與古典音樂的融合的形式。但是由於前衛派爵士樂的興起,第三流派爵士樂運動宣告結束。最終這種風格隻是在學院派預音樂家圈子裏才能找到一些痕跡。
代表人物
John Lewis
Teo Macero
Gunther Schuller
Hard Bop 硬波普爵士樂 1950'-1960'
盡管一些有關爵士樂曆史的書宣稱,硬波普的產生是照應了相對來說較為柔和的冷爵士樂的發展,但事實上硬波普的出現並未受到西海岸的爵士樂太多的影響。其實,硬波普的發展是波普爵士樂發展的必然,是波普爵士樂的一種延伸的形式。兩者的主要不同是,硬波普的節奏相對更為簡化,更體現靈歌的風格,節奏部樂器的演奏,主要是貝司的演奏相對鬆散的多,不像波普爵士樂的演奏那樣相對嚴格遵循四拍一小節的固定節奏。福音音樂對於硬波普爵士樂的影響更為明顯,鋼琴和薩克斯的演奏很像早期的節奏布魯斯音樂的風格。盡管硬波普爵士樂鼎盛時期相對波普爵士樂來說更長(從1955年到1970年),兩者的區別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兩者的邏輯演變過程,硬波普爵士樂可以看作是波普爵士樂在五、六十年代的形式。到了六十年代的後期,在一些硬波普爵士樂音樂家的演奏中可以感覺到前衛爵士樂的影響。
一些更富於探索意識的音樂家,如傑基·麥克林和李·摩根都曾試圖在兩種風格的爵士樂之間找到一種新的形式。在六十年代後期,隨著融合爵士樂的興起以及藍點唱片公司(這是錄製硬波普爵士樂唱片最著名的公司)銷售情況的下降,硬波普爵士樂音樂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煩。盡管他們曾經嚐試重新恢複從前的風格,但是一切努力證明都是徒勞。在八十年代初,一些硬波普爵士樂的延伸形式重新複興。在八十年代後期,一些被評論家稱為“年輕的獅子”的音樂家演奏這種風格的爵士樂,他們的演奏被稱為現代主流爵士樂。雖然一些六十年代初的硬波普爵士樂風格的樂隊,如哈伯兄弟樂隊和T.S.蒙克七重奏都一直堅持演奏,但這種風格的影響顯然已經不比從前。
代表人物
Art Blakey
Elvin Jones
Thelonious Monk
Free Jazz 自由派爵士樂 1960'-
迪克西蘭爵士樂和搖擺樂是以旋律為基礎展開即興演奏,而波普爵士樂,冷爵士樂和硬波普爵土樂則是以和弦結構為基礎即興演奏。自由派爵士樂與這些傳統形式的爵士樂都不同,它是一種極端激進的風格。在迅速地演奏完主題之後,自由派爵士樂音樂家不是依據旋律,也不是依據和弦結構展開即興演奏,他們的自由發揮往往出入意表。當奧耐特·科爾曼將自由派爵土樂引人了紐約的爵士樂壇時,Cecil Taylor就預言這種風格不會遍贏得觀眾。更多的評論家,爵士樂音樂家和樂迷都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到底這種音
樂風格是否有資格作為音樂形式存在。爵士樂的發展總是出乎人們的意料,在不到十五年的時間裏,自由派爵士樂就成為了一種保守的音樂。自由派爵士樂與具有更出色的編曲和更為嚴謹的結構的前衛爵士樂幾乎同時出現,但是關於這種風格一直存在種種爭論。自由派爵士樂長期以一種非正統的形式存在,雖然影響了現代的主流爵士樂卻長期為人忽視。自由派爵士樂對於傳統的音樂理論不屑一顧,甚至對於音準也不作強調。然而這種風格對於節奏的展開卻非常注意,這也是自由派爵土樂的一個重要特點。在判斷自由派爵土樂音樂家的水平方麵,標準與傳統的觀點也不盡相同。自由派爵士樂音樂家的想象力和個人的音樂素養是自由派爵士樂音樂家成功與否的重要標誌。無論說這種音樂是否具有強烈的個人色彩,或者說這種音樂的發展是否符合規律,這種音樂本身都是對爵士樂舞台的一種豐富。自由派爵士樂更像是爵士樂發展中的一個偶然。
代表人物
Chick Corea
John Coltrane
Orneete Coleman
Fusion 融合派爵士樂 1960'-
在過去的二十五年間,“融合”一詞顯得有些過於文學化,因為在二十五年的發展中,“融合”一詞已經逐漸失去了意義,人們已經很難從字麵的意義,理解這種風格的含義。融合派爵士樂最初的定義是非常完美的:這是一種爵士樂的即興演奏和搖滾樂的力量與節奏的結合。直到1967年,爵士樂和搖滾樂仍是兩位相互完全分離的音樂種類,但是隨著搖滾樂創造力的不斷提高,以及搖滾樂音樂家音樂素養的不斷提高,而且爵士樂界的一些人逐漸厭倦了硬波普爵士樂,又不願演奏嚴格的前衛爵士樂,兩種不同的音樂形式開始偶爾擦出火花。當進人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融合派爵士樂逐漸成為了一種賺錢的音樂風格,同時搖滾樂在藝術性方麵開始下降之後,許多被冠以融合派爵士樂之名的音樂事實上成為了一種混合型的爵士樂,其中央雜有輕鬆的流行音樂,節奏布魯斯音樂以及其它音樂種類的因素。盡管諸如Chick Corea的電聲樂隊等音樂家仍然在努力進取,融合派爵士樂當初的理想卻仍然沒能實現。
FUSlON 融合音樂
2001年5月23日17:41:38
“融合”曾經用來形容約翰·劉易斯(John Lewis)和岡瑟·舒勒(Gunther Schdler)在50~60年代期間創作的,所謂“第三次浪潮”的古典爵士樂作品。現在它通常指爵士搖滾(Jazz Rock),即使用了電子樂器的爵士樂。
抒情搖滾的代表,“軟機器”(SOFT MACHINE)就曾試著將搖滾與爵士樂相融合。“芝加哥”(CHICAG0)樂隊更把“號”這種樂器帶人了大型搖滾組合,但這之後,富有創意的東西卻越來越少。1969年,沃爾特·卡洛斯(Walter Carlos)在《插電的巴赫》(Switched on Bach)這部作品中,第一次淋漓盡致地展現了這一組合型的音樂。邁爾斯·戴維斯(DAVIS,MILES)
極有潛力而又富有爭議的兩張專輯《以一種沉默的方式》(In a Silent Way)及雙張唱片《惡女靈藥》(Bitches Brew),將爵士樂、架子鼓、電吉他和鋼琴真正融為一體了。此後,又有一批音樂人士加入了這一行列。約翰·麥克勞克林(MCLAUGHLIN,JOHN)組建了“馬哈維什努管弦樂團”(Mahavishnu Orchestra),奇克·科裏亞(Chick Corea)的“回到永遠”(Return to Forever)樂隊和喬·紮溫紐爾(Joe Zawinul)及韋恩·肖特(Wayne Shorter)的“天氣預報”(WEATHER REPORT)樂隊也相繼出現。這一時期的音樂就像昔日的爵士搖滾一般矯揉造作,但它在商業上卻取得了巨大成功。評論家們也各執已見,“天氣預報”的許多鐵杆樂迷承認,他們的某些專輯遠遠強於其他人的作品。當然,真正的融合是無法強求的,但這些音樂家仍在追求他們心目中的完美之作,他們並不想分門別類,各立門戶。像“回到永遠”樂隊中的阿爾·
迪莫拉(Al Di Meola)一樣,越來越多的“融合”主將脫離了自己的樂隊,開始重新探索新的組合。音樂的最高境界在於它擺脫了條條框框的束縛和音樂來源的影響。如果音樂過於依賴科技手段,那它是再愚蠢不過了。
《強拍》(Downbeat)雜誌上宣傳的評論文章表明:以前的爵士樂雜誌現在對搖滾不惜筆墨,大加評論。大量數字采樣器、音內合成器和電子鼓的廣告看起來已遠遠超過傳統樂器的宣傳。顯而易見,年輕的音樂家們正被這場融合潮流深深吸引。百分之百的爵士樂門外漢——邁克爾·布雷克(Michael Brecker)在他1987年出版的首張獨奏專輯中,一反常態,用電子薩克斯演奏。這些無疑給搖滾樂統治30年的樂壇帶來一股新空氣。而以“克裏姆森國王”(KING CRIMSON)為代表的樂隊是從搖滾一方來探求音樂的融合。
然而近年來,音樂融合的來勢更加凶猛,更加激進,以隨心所欲的爵士樂來影響音樂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可結果,聽眾越來越少。例如“公共形象公司”(Public Image Ltd.)的《專輯》(Album)、比爾·拉斯韋爾(Bill Laswell)的專輯《最後出路》(Last Exit)就是這樣一個犧牲品。比爾·布拉指德(Bill Bruford)在鍵盤手迪央格·貝茨(Django Bates)的協助下,作品顯得更容易讓人接受。《人類鎖鏈》(Human Chain)利用電子合成器創造出以假亂真的音樂效果,它使音樂更富魅力,並帶有許多流行音樂的色彩。“傳聲頭像”(TALKING HEADS)和馬特·約翰遜(Matt Johnson),以自己獨到的方式,合成電子和搖滾音樂,這些都比那些利用電子手段填補空間的生硬作品有趣得多。流行音樂整體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於低潮,音樂家們甚至搞不清楚他們究竟想幹什麽,因此他們不得不進行創新。正是這一時刻,音樂合成出現了。這種局麵將會持續數年,無論音樂合成具不具備永恒的價值,它都會永遠陪伴著我們。 [載自網易]
代表人物
Miles Davis
Marvin Gaye
Wayne Shorter
Crossover Jazz(交叉風格爵士) 1970'-
從藝術性的角度來看,搖滾樂從七十年代初期開始逐漸衰落。將爵土樂的即興演奏和搖滾樂的力量和節奏結合在一起的融合派爵土樂的命運似乎也是可以預料的,因為很大程度上,融合派爵士樂的發展受到搖滾樂的影響。在九十年代的今天,電聲爵士樂...
代表人物
Bill Evans
George Benson
Quincy Jones
Vocal Jazz 人聲爵士 All Jazz Golden Years
"Vocal Jazz"是一種歌手占踞主要位置的爵士的形式。通常爵士歌手即興無歌詞演唱,或者是即興自由的唱出旋律和歌詞,創造他們自己的變調/變奏曲。
代表人物
Billie Holiday
Ella Fitzgerald
George Gersh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