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金弓人 (非公開的博客)

抱一抱那個抱一抱抱著那個月亮它笑彎了腰
正文

農村合作醫療: 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製度

(2009-10-13 13:38:26) 下一個
“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這句話不管是誰說的,都是了不得的。

如果是汪精衛說的,我要說汪精衛是一代偉人。
如果是蔣介石說的,我要說蔣介石是一代偉人。

中國有中國的特點情況,解決好中國的問題,即使用的不是華盛頓的辦法,那也是比華盛頓還華盛頓。

1933年9月,覃祥官出生於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榔坪鎮樂園村,高小畢業後務農,不久改行學醫,為加強理論學習,被派往縣衛校中醫班進修,回來後到樂園公社衛生所當醫生。在與病人的廣泛接觸中,他感受到農民無錢治病的痛苦。

怎樣才能讓鄉親們看得起病,吃得起藥?他想起了當時的供銷合作社的力量,遂來了靈感:將大家的力量集中起來,相互扶助,救助患者。在深入調查摸底後,他寫出了《關於樂園公社杜家村大隊試行農民合作看病的草案》。1966年8月10日,中國曆史上第一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樂園公社杜家村大隊衛生室”掛牌了。覃祥官主動辭去公社衛生所的鐵飯碗,在大隊衛生室當起了記工分、吃農村口糧的“赤腳醫生”。

這種模式的核心是:農民每人每年交1元合作醫療費,大隊再從集體公益金中人均提留5角錢作為合作醫療基金。除個別老痼疾病需要常年吃藥的以外,群眾每次看病隻交5分錢的掛號費,吃藥不要錢。

農村合作醫療製度雛形由此誕生。

1968年下半年,一份反映樂園公社合作醫療情況的調查報告,幾經輾轉送進了中南海。毛主席在看過相關報告後,親筆寫下了4個字:此件照辦。

同年12月5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轉發了這篇題為《深受貧下中農歡迎的合作醫療製度》的調查報告,稱合作醫療是一件新事物,稱讚覃祥官是“白求恩式的好醫生”。很快,全國95%以上的農村都陸續推行了合作醫療,全國5萬多人前來取經。

1969年10月1日,覃祥官登上天安門城樓,與毛澤東一起參加慶祝國慶20周年的大遊行觀禮。

1974年,覃祥官以“中國合作醫療創始人”和“全國赤腳醫生代表”的身份,隨同國務院副總理王震訪問日本,回國後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覃祥官記得,當時毛主席聽過介紹後,微笑著點頭讚許,用湖南鄉音對覃祥官說:“你搞的那個合作醫療,很好嘛!它使貧下中農的健康有了保障,人民群眾歡迎啊!”

1975年,覃祥官當選為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在北京開會前夕,他第3次受到毛主席接見。

1976年,覃祥官被破格提拔為省衛生廳副廳長。但他去上任時,門衛將穿草鞋的他攔在門外,直到他掏出任命文件才放行。就這樣,覃祥官成了一名吃農村口糧,拿村裏工分的副廳級幹部,人們習慣稱之為“農民廳長”。

自從做了副廳長,覃祥官才感到自己是多麽不適合做官,坐辦公室、開會、畫圈,機關生活讓他疲憊不堪。星期天沒事,他不是上大街擺藥攤給市民免費診病,就是拿起掃帚打掃機關樓道、廁所,於是有人說覃祥官“不像官”,他自己也覺得當副廳長簡直是“活受罪”。

6個多月後,覃祥官終於作出了令人瞠目結舌的決定:辭官還鄉,抓合作醫療。他以“先回去看看”為由,給廳長打了聲招呼,就自個搭班車回到了長陽土家山寨。從此,他一去不複返,再未回到廳裏上過班。但副廳長的職務,省裏卻一直為他保留著。

辭官還鄉的覃祥官繼續重操舊業。他一邊在樂園公社衛生院為群眾防病治病,指導合作醫療的鞏固和發展;一邊參加大隊的農業生產勞動。

覃祥官,1933年出生在湖北長陽,2008年10月22日去世,享年75歲,被譽為“中國農村合作醫療之父”。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