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警鍾長鳴,勿忘國恥 ——七七事變80周年(ZT)

(2017-07-07 17:04:25) 下一個

警鍾長鳴,勿忘國恥 ——七七事變80周年

今天,七七事變80周年

硝煙散去,和平安寧

然而,曾經的苦難不能忘

曾經的犧牲不敢忘

 

落日盧溝橋上柳,

送人幾度出京華,

本是迎送客人的門戶,

卻在80年前的7月7日,

招來炮火侵襲。

1937年7月7日,

日軍悍然炮轟宛平縣城,

進攻盧溝橋,

史稱“七七事變”。

80年前的7月7日,

戰火染紅了盧溝橋,

宛平與北平不平,

華北與中國告急。

一寸河山一寸血。

7月7日的槍聲,

宣告了全民族抗戰的開始。

這一天,

投下長達八年的暗夜,

遮覆了3500多萬同胞的屍首;

這一天,

刻印著一個民族心靈上難以愈合的傷痛。

8年抗戰,

記錄日本侵略者的野蠻與殺戮,

也見證中華民族的抗爭與不屈。

七七:不能忘卻的紀念

七七,祭告遇難同胞:

正義不容褻瀆,曆史不會重演!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被拒後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麵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麵抗戰的起點。圖為“七七事變”當天,北平盧溝橋上的守軍。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國軍二十九軍將士奮起抗戰。37師219團在團長吉星文指揮下守衛盧溝橋,打響了抗日戰爭的第一槍。圖為1937年7月7日當天,二十九軍士兵守在 “盧溝曉月”碑石邊上。

日軍慶祝占領盧溝橋。

二十九軍係馮玉祥的西北軍舊部,以“大刀隊”聞名,抗戰時期駐守平津,軍長宋哲元。圖為1937年7月8日,駐宛平縣城的二十九軍疾奔應戰。

二十九軍浴血抵抗,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壯烈殉。7月28日夜,宋哲元率部撤離北平。圖為1937年7月29日,北平淪陷,日軍進入北平正陽門。

1937年7月15日,中國共產黨公布國共合作宣言全文

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後舉行抗日誓師大會

▲1937年8月,上海留日同學救亡會在上海碼頭歡迎新一批回國的留日同學。“盧溝橋事變”後,國難當前,海外中國留學生紛紛輟學共赴國難,尤其留日同學更是悲憤異常,戰端初啟,立刻整裝回國。兩個月的時間內,6000餘名留學生中有將近4000人回到祖國。

▲1945年10月,中國軍隊於“七七事變”8年多後回到盧溝橋。駐守該地的軍人代表著守土衛國的正義形象,背後的石碑上斑駁的“盧溝曉月”四字,飽含著民族曆史的滄桑與榮耀。

1931年9·18事變後,日本侵略者大舉進攻、占領了東北。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又侵占了大半個中國。

為了達到長期占領中國,乃至征服世界的罪惡目的,日本侵略者對我國施行了瘋狂的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暴行,並瘋狂的掠奪中國的資源財物…

曆史,總是在重要時間節點勾起回憶和反思、傳遞精神和力量。

80年前,宛平城打響了全民族抗戰的槍聲,民族複興的新階段由此肇端。盧溝橋的鮮血書寫了犧牲的記憶,也喚醒了一頭雄獅。盧溝橋上一聲槍響,全體中國人被驚醒,全麵抗戰開始。

從全民族抗戰,到新中國成立,到抗美援朝,到改革開放,到全麵實現“中國夢”,獅子不僅醒了,而且越來越清醒,而且清醒到氣勢磅礴。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獅子再猛,也得睡醒之時。我們能有今日,全體中國人的覺醒之日----1937年7月7日,絕不能忘記!

紀念七七,溫習這段抗戰曆史。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