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並非如煙(十一)
呂孟申
走了那麽多的路,看了那麽多的風光。心一年比一年成熟,人一年比一年輕鬆。人生行走,要學會刪繁就簡。看淡是非也就無所謂路;放下成敗得失也就那麽回事。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開,看得透,生活困惑自然開。一個人生命中的得與失,總是守衡的,我們失去了的,總會在另一個地方找回來。
歲月,好與壞都是風景。在歲月裏,做一個懂得歲月的人,把它捧在手裏,靜靜地讀,把它放在心上,慢慢地品。不管過得怎樣,都不必太在意,陽光依然明媚,花兒依舊芬芳。
人生,有多少計較,就有多少煩惱;有多少包容,就有多少歡樂。不和往事較真,因為沒價值。不和現實較真,因為要繼續。人生下好自己的棋,演好自己的角色。健康的活著,平淡的過著,真實的愛著。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過好今天,才有明天。
自1986年至1988年,烏魯木齊,蘭州、鄭州,三個鐵路局文協,連續舉辦絲綢之路創作筆會,筆會得到了鐵道部文協的支持和直接參與,這項活動開創了鐵道部新時期文學藝術創作之路的新思路,對全路文學創作繁榮是一種示範和推動,在鐵路內外文學藝術界引起很大反響。
我是鄭州鐵路局唯一連續三年全程出席活動的鐵路作者。
絲路筆會第一站,由烏魯木齊文協承辦,大西北的蒼涼遼闊,雄渾粗曠令我一生難以忘懷,那裏的山山水水、那裏人,那裏曾發生蕩氣回腸的故事令我感慨萬千,清淚潸潸......
當年,我用日記記錄下一路所見、所聞、所經曆的往事,至今仍不時浮現眼前。
1986年9月12日晴
10日下午16,30分,乘171次列車,同局文協任丹老師一起離開鄭州,經過三天兩夜的列車顛簸,到達烏局柳園車站。
擔當本次乘務工作的是烏局客運段第6包乘組,一車長姓李,陝西人,一車長是維族人,餐車主任姓韓。上車後我與列車長聯係就餐問題,很快得到解決,隨軟包旅客就餐,列車長、餐車主任、餐車服務員對我們很是熱情。
同車軟包車廂從西安上車一行3人;原烏魯木齊市市長,隨員1個秘書,一個翻譯。據秘書講,該市長剛過60歲,改為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敦敦實實的身材,白裏泛黃的臉上刀刻般的皺紋,休息下車時,偶戴瓜皮小帽,他們一行3人,從北京乘車趕到西安,欲搭飛機時,適逢國家邀請日本90人的訪華團,自13日至15日將飛機全包了,隻好改乘火車了。
車廂還有一偃師籍的大學生,畢業分配玉門鎮508信箱軍工保密廠。此人文質彬彬,含而不露,說話慢聲細語。與他交談,想不想家。他說咋不想呢?問,是否打算調回去?回答:現在還未考慮,將來再說吧,話說回來,在哪兒都一樣,哪兒的黃土不埋人?
沿著絲綢之路古道,一路上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際的大戈壁灘,遠處光禿禿的山,戈壁灘上時而有一叢叢土黃色的駱駝刺草,漫山遍野的荒灘有數不清的鵝卵石,密密麻麻,大的足有一米見方。
列車途徑河西走廊,遠望祁連山連綿不絕,山頭白雪皚皚,在灰蒙蒙的大漠顯不出亮色;時而看到一堆堆黃土牆,沿著鐵路線逶迤,時斷時續。有人說那就是過去抵禦匈奴時的古長城,全然不見磚石的影子,偶爾亦有土堆起來的烽火台,和軍營遺跡。曆經幾千年的風雨侵蝕,已麵目全非,像一條條支離破碎的恐龍化石一樣靜靜躺在那裏。
列車行駛在空曠的河西走廊,哐當哐當車輪的摩擦聲不絕於耳,機車冒著黑煙,好像一位負重的老人喘著粗氣。坐在車裏的人還直埋怨列車的運行速度太慢;他們不曾想我們的先輩當初開辟絲綢之路的艱辛,千裏戈壁不見人煙,當年的先行者騎著駱駝一步一步開辟通往中亞、西亞的通商之路,那種艱難困苦,九死一生的壯舉是不應忘記的。
不親眼目睹,真無法想象“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的荒涼景象。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鐵路兩側生長的小葉白楊,它挺拔向上,不屈不撓的英姿多像堅守在風沙中的鐵路工人!新疆是個好地方,就是缺水,如果有水的滋潤,那就更得天獨厚了。
1986年9月13日 星期六 晴
早,6點鍾,在柳園鐵路招待所起床乘汽車趕到安西縣,稍事休息,直奔敦煌莫高窟。適逢90國大使遊敦煌,5輛日野大轎車浩浩蕩蕩,一路隻見黃沙荒灘,不見人煙。我們所乘汽車繞道300公裏,中午抵達莫高窟。導遊女孩身著黑職業裝,化淡妝,青春靚麗不失溫雅,手擎小旗,帶領我們爬高上梯遊了10個洞窟。
莫高窟計有洞窟五百餘座,泥塑彩繪,洞窟壁畫雖經兩千餘年,仍曆曆可觀,最高泥塑佛高達33米,據說為世界第二大泥佛。洞窟泥塑、飛天造型栩栩如生,美不勝收,令人讚歎。
中國燦爛民族文化與佛釋道結下不解之緣。泥塑、壁畫高達三四層樓,自下盤旋穿洞而上;其規模之宏大、藝術之精美舉世聞名。
敦煌石窟,一直成為中外遊人夢寐以求向往的地方。
端莊持重博大傳神的釋迦摩尼像,飄飄欲動的飛天造型,令人歎為觀止。試想,一兩千年之前,那些虔誠的信徒,千裏迢迢跋山涉水不遠千萬裏而來,是怎樣走過這千裏不見人煙的荒灘,靠什麽生活,如何堅持下來;依山築穴,如何一鏟一鏟用泥塑成佛像,又是如何在暗淡無光的石窟中經年累月手持如螢豆油燈,在精心孜孜不倦描繪那優美的佛像傳說,一代接著一代,雖目盲身殘卻不願離開,何等偉大的夙願,何等匪夷所思的堅守,真可感天動地泣鬼神,這不正是中華民族延續繁衍的精血魂魄所在嗎?!
返程的路上,洛陽東站的張元純,向大家講述了他所在車間鍋爐工李勤儉和洛陽機務段搬道員孫自林二人參加洛陽長江漂流隊探險的事跡,令人扼腕歎息。
當堯茂書首次漂流長江遇難後,一個人的光榮獻身,激起千萬人的熱情,洛陽手表廠一西北工學院的大學生,首先發起倡議,成立洛陽漂流隊,得到相應6個人,洛陽鐵路李勤儉和孫自林加入了他們的探險漂流隊,這支自發的隊伍社會不予承認,民間組織一洛陽中原貿易開發公司讚助2萬人民幣,條件是漂流成功為他們作廣告。
這支民間漂流隊買了一艘橡皮舟,等器材。在四川探險隊前,他們搶先出發了,到達長江上遊,兵站解放軍為他們補充了給養,便勇敢地下水了,後來四川探險隊落在他們後麵下水,很快傳來消息,洛陽這支6人的長江探險隊全軍覆沒,壯烈犧牲。此行前張元純給予李勤儉五百元錢,條件是探險成功,首先取得寫報告文學的權利;人都壯烈了,也就沒有了後話。
自敦煌回到縣招待所吃罷飯,我們又乘車到鳴沙山爬大沙山。
90國大使及夫人也來爬沙山,一時之間,人頭攢動,紛紛向山頂進發。有人直線攀登、有人迂回盤繞;那起伏蜿蜒的大沙山像刀切一樣有棱有角。中國人光腳手掂著鞋吃力而上;外國人一本正經也不脫鞋,保持尊容向上爬去。那些身著五顏六色服裝的大使夫人也陶醉在這大自然奇觀,成群結夥向山頂發出衝擊;有的走不了幾步,便坐在柔軟的沙上大喘粗氣。手撫弄著細沙,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有的索性拄著棍子,有的更省事幹脆在山腳下就花錢騎上駱駝,沿著山腳向月牙泉進發了......
我和柳園工務段的小夥子照護著上了年紀的任丹老師,前拉後推,向山頭移動。一步一喘氣,距離山頭還有一半路我們都氣喘如牛一步都不想爬了。可是當我們回頭看到大使們爭先恐後,滿頭大汗卻興致盎然朝上爬,激勵了我們,一不做二不休起身往上爬。當我們最終到達山頂,朝下望去,月牙泉成了一道窄窄梭子型的小水溝。我們擔心有一天日月泉水會幹涸,日月泉隻會成為美麗的傳說。
9月14日,晴
絲路筆會在柳園招待所開始。
鐵道部文協主席陳春森、老作家洪流發來了賀信。烏局文協副主席李家壁致開幕詞。蘭州局副局長參加了會議。
李家壁說——
新疆是個好地方,歡迎遠方朋友來,吐魯番天熱,沒有我們的心熱;領略大西北風光、民俗、民風,我們盡可能為大家提供方便;盡量為大家安排好,看看這塊生命的的地方原始風貌。出了嘉峪關往前看;淚不幹 ,朝後看,鬼門關,西出陽關無故人。
西出陽關處處有親人,我們共同努力辦好這次筆會,看看幾千年的文化遺產,捕捉創作素材,領略荒無人煙,風吹石頭跑的自然景觀。親身體味早穿皮襖晚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的情景。
同誌們可知道,戈壁灘地上不長草,底下都是寶,硒礦、煤、石油、鐵,新疆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建設開發新疆是幾代人的責任和使命。
文學筆會在鐵路上是新的創舉,幾個局的鐵路作者在一起互相學習、探討很有必要,經濟上、文學上,橫向聯合早就開始了。絲綢之路在曆史上起了文化經濟的交流,今天會有新的含義,過去的絲綢之路,今天的鋼鐵大道,詩情畫意,筆歡離合,老一輩新一代使新疆鋼鐵之路向前延伸。北疆直通蘇聯,南疆到中亞、西亞。鐵路大發展,需要大量反映新時代鐵路工人風茂、西部文學的發展;鐵路是西部文學很重要的方麵,希望留下好的作品,隨時歡迎大家的到來!
柳園鐵路地區黨委王書記致簡短的歡迎詞——
衷心歡迎,熱烈擁抱來自遠方的朋友來我們這裏采風,體驗生活,傳經送寶。柳園站自1958年設立通車,開始隻有幾頂帳篷,大風一刮就吹跑了,吃飯、睡覺、喝水都成問題。條件異常艱苦,在幾乎存不住人的惡劣環境下,我們第一代鐵路工人餐風飲露,爬冰臥雪硬是堅守下來,在此生根,建成了戈壁明珠——柳園車站。
柳園戰略位置極其重要,連接新疆、甘肅的十字路口。這裏建成一萬人口的小城鎮,是物資、信息、人流、文化發展的交流中心,柳園車站是全國聞名的先進單位;這裏條件差,缺水少菜,但比以前好多了,柳園機務段在這裏,戈壁造英雄,出人才,你們的到來對我們是莫大的鼓舞,給我們送來精神食糧,在此表示感謝!
希望你們在此吃好、休息好,采風好,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學作品。
鐵道部文協王亞莉女士致答謝詞——
首先向鄭州、蘭州、烏魯木齊三局聯合舉辦絲綢之路筆會,表示祝賀!74歲的洪流老革命發來了賀信,曾在新疆工作過、戰鬥過多年的老兵,很懷念這裏,因為路遠、身體的原因,不能蒞臨筆會與大家見麵很是遺憾,祝願筆會圓滿成功。
幾個兄弟局舉辦絲綢之路筆會對全路來說都是一個新起點,值得推廣。烏局文協作了那麽多的辛勤的工作,豐富的活動內容,使我們有賓至如歸的親切感。
新疆是祖國的歌舞之鄉,古老瑰麗的文化遺產、綺麗的大漠風光,橫跨戈壁、攀登天山,追尋絲綢古道的遺跡,必將激發我們的創作熱情和靈感,絲路筆會火炬剛剛點燃,未來可期。
在來的列車上就感到新疆人民熱情好客,我們看到烏局對我們的熱情,再次表示感謝,預祝筆會圓滿成功!
之後,絲路筆會發言拉開序幕。
與會鐵路作者,紛紛發表自己的創作心得體會,氣氛熱烈,各抒己見,直述胸臆。
9月15日,晴 柳園圖書館
來自蘭州局嘉峪關水電段郭燦東的發言,引起大家的興趣。
郭,三十多歲,敦實的身材,赤紅臉,一口地道的山西腔,談吐風趣幽默。他談自己創作長篇小說《黃巢》的體會和經曆。
1985年5月,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黃巢》第一集出版發行,預計上中下三集120萬字。對於一個僅初中學曆,常年生活在戈壁灘上的上水工,能夠有如此作為,誰不說是個奇跡呢?
1971年開始動筆《黃巢》創作,十年辛苦不尋常,苦辣酸甜誰人知。他始終牢記母親給他的叮嚀:“娃兒嗬,學習是你的唯一指望,要不吃屎也輪不你吃熱乎的!”
燦東牢記母親的教誨,家窮失學早,早年學畫畫、自學中醫、有專研文學創作,奮鬥20年,苦讀大量文史哲醫藥等方麵的書籍,一卷在手其樂融融;為寫《黃巢》記了二百萬字的讀書筆記,奠定了基礎,磨煉了意誌。他在鐵路第1工程局幹了10年,1975年調蘭州局任上水工,所在武威分局三山兩灘,狼尾山工區海拔二百多米,這裏水質差,喝了常鬧肚子;兩山夾著一道溝,荒涼不見人,唯有蒼鷹盤旋,蛇蟲出沒。
沒有文化娛樂設施,常年看不上電影,整個工區30來人,山上野兔多,又不讓打獵。青年人鬧情緒,老工人很達觀。為什麽選擇寫《黃巢》,燦東說是受姚雪垠《李自成》的啟發;李自成既然有人寫,為什麽不能寫《黃巢》呢?正史上很難查到黃巢的資料,就從野史收集。一旦目標確定之後,就會廢寢忘食去尋找資料。
他像一隻小蜜蜂,醉心采蜜不停。節假日,星期天他幾乎全泡在各個圖書館,從點滴入手;唐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戰爭,詩詞、歌賦他都廣泛涉獵,從千頭萬緒中搜尋有關黃巢的蛛絲馬跡,積累有用的素材。
燦東自1978年開始動筆寫《黃巢》,他深知自己的天職是幹好本職工作,絕不能因為寫作而影響正常工作,在此期間他從沒遲到早退過,也沒有請過事假,嚴格遵守規章製度。中午不休息,下午下班就往圖書館跑。在家從不看電視,妻子離家鎖門走,他一個人靜心在家寫作。
一次他在屋,聽見有院裏有動靜,小偷破門而入,他大喝一聲,小偷聞聲而逃。
通勤車裏也是他創作的場所,久而久之燦東成了人們恥笑的“書呆子”,他也常常丟三落四,買東西交過錢忘拿走。
一天丈母娘來家,老婆交代燦東去賣肉,他沉浸在構思小說的情節之中,結果買回來一塊兒豆腐,鬧得不歡而散。
燦東自己82歲的老父親住在酒泉,距他家23公裏,他硬是騎自行車來往,媳婦心疼他不讓汽車怕他騎車分心容易出車禍,6角錢的車票也不舍得花,媳婦吵他說:“你有個三長兩短,我們咋辦?”
燦東嘿嘿一笑說:“你放心吧,我還陪你白頭到老享福呢!”
有時燦東走路,會突然掏出本子走走寫寫,別人還以為他是特務收集情報呢。
他要求自己寫的東西要能夠經得起曆史檢驗,決不能瞎編亂造令人不忍卒讀。
燦東考證出黃巢曾做過公使,文武全才。一次中舉,看到溪邊有一巨石上書“耽偽”,兩字,為了這兩字的內涵解釋,他多方求證,還到蘭州大學請教中文係教授確認後,心才放了下來。
為了寫作,燦東經常是饑一頓飽一頓,食不知味,睡不安席。為了他的身體,老婆沒少和他拌嘴,諷刺他說:“老婆孩子你不管,你自己命也快搭上了,正事不幹,淨想天鵝屁吃! ”
別人想吃天鵝肉是妄想 ,他老公連吃天鵝屁都是妄想,這媳婦話說的太絕拉 ,哈哈哈哈哈,我心中暗笑,為啦禮貌麵上還裝的一本正經,老老實實的記筆記。
“你頭發急白了,還得掏兩毛錢買瓶墨水染,神經衰弱、胃病可沒人給你治,陳景潤成功了,還能多活幾年,看你會結個啥繭!”
十年磨難不尋常,好樣的郭燦東果然堅持走出了自己的路子;整理了20萬字文獻資料,20多幅繪圖稿,草稿200萬字,經常握筆指頭磨出了血,結成了厚厚的繭。第一冊問世,省市文聯領導登門探望,鐵路局選舉他出席職代會主席團、獎勵一級工資,獲自學成才特等獎。
郭燦東成了遠近聞名的知名人物,他的家人也覺得臉上有光,可以昂首挺胸站立人前了。
郭燦東將其《黃巢》第一卷簽名送我一本,我隨即在信紙上為其寫下一首小詩:
十年磨一劍
甘苦寸心知
不畏風霜苦
何懼世道難
暗香襲人處
根植大地間
須當駕長車
重越萬仞山
燦東很喜歡,又拿出一本書,讓我將此詩題寫書上,以作紀念。
其他人的發言也很精彩,這種麵對麵的交流是很好的課堂,心靈的觸動在於細節,相互的啟發發人深省。
中午12:40分,與會人員搭乘70次列車於19:27分到達嘉峪關鐵路招待所,稍事休息,步行到南大河遛了一圈。
夜色中徜徉酒泉公園;當年詩仙李白到此,揮筆寫下《月下獨酌》——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此泉。
9月16日,午夜10分 柳園
早上從嘉峪關招待所起來,吃罷早飯,乘酒泉鋼鐵廠汽車到酒鋼廠走馬觀花看了一下。酒鋼自958年開始興建,幾經周折,現年產鋼50萬噸,鐵45萬噸,職工3萬2千人。廠房氣勢宏大,廠區花木繁茂,雕塑點綴其間,各個工區亭台樓閣掩映綠樹繁花之中。
廠區瀏覽後,乘車來到嘉峪關,一睹千年古長城的雄姿。嘉峪關屬明長城,城樓氣勢雄偉,外城、內城燕鳴石令人稱奇。據傳,一隻燕子自回城時,城門已關閉,無法入內,燕子在城外徘徊,積鬱尤烈,撞牆而死,精氣不滅,於是每天燕鳴聲不絕,後人拿石擊牆發出啾啾燕鳴。嘉峪關城郭威嚴肅穆,城牆是由黃土擠壓夯實而成,上寬約2米,上有垛堞。我們來時正值西影與香港合拍武打故事片《盲俠》,親眼目睹導演、演員在風沙漫漫中拍片頗為辛苦,群眾演員有騎駱駝、有牽驢羊、推木輪車、有敲花鼓、有賣藝的,茅草酒肆,酒旗迎風飄蕩......
嘉峪關匆匆一別,汽車駛向酒泉公園。酒泉原叫金泉,漢武帝時派大將霍去病平叛征討匈奴進犯,大舉全勝。武帝犒獎禦酒一壇;霍大將軍讓眾將士共享龍恩,將此禦酒傾入泉中,讓大家共飲,後改名為酒泉。
酒泉公園出來,汽車又把眾人送到酒鋼招待所,廠長、運輸部經理設宴招待,其樂融融。
9月17日 晴 柳園
筆會邀請新疆作協副主席、《中國西部文學》主編陳柏中主講西部文學的發展概況和麵臨的挑戰。
陳柏中,50來歲,麵容清瞿,目光犀利,一派儒雅之風。
陳主席談了——
一,新時期十年文學的估價;
二,關於人道主義精神、文學的主題討論;
三,政治性的反思到文化性的反思;
四,生活是文學的最大創造性;
五,西部文學的發展和麵臨的挑戰;
陳主席講——
中國西部文學產生的土壤,不是照搬外國。西部文藝工作者文藝意識的覺醒,色調、特色,西部民族文化的心理優勢是什麽?
我們的文藝創作是為大眾服務的,不是為了爭名次,排座次。美國西部文學從19世紀初開始的,其特征是驚險、浪漫、俠客傳奇色彩。
西部文學名稱借用無可厚非;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名稱也是借用的。
現代西部文學詩歌代表人物:艾青、楊牧、周濤等人。
西部人類的命運、創作理論與創作方法有它獨特的地域性:
地區民族成分、文化意識、地域文化不同、曆史演變不同:
陳主席不僅有淵博的知識,而且寫得一手好字,具有大家風度,我讓他在我筆記本上簽名,他提筆就寫——中國西部文學主編陳柏中
其字體俊秀飄逸,大家風範。
9月18日,晴 烏魯木齊鐵路局會議室
經過長途跋涉,我們終於到達烏魯木齊鐵路局。
烏局黨委政治部王主任,局總工會艾主席作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詞。
王主任說,烏局總的來說條件還很艱苦,86%的車站沒水,吃水都是拉來的,有的地方沒有電。
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烏局各族人民緊密團結眾誌成城,較好地完成了各項任務,事實證明,我們不愧為鐵軍稱號,是一支能打硬仗,特別能戰鬥的隊伍。
下午,烏局安排參加筆會的所有人員乘車遊覽烏魯木齊市容,參觀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舊址和新疆博物館。
通過粗粗瀏覽,覺得盡管西部邊塞沿途荒灘戈壁,很少見到綠色植物;但烏魯木齊的市政建設很有伊斯蘭建築風格,寬闊整潔的街道綠樹成蔭;那些身著維族、哈沙克、烏克蘭等民族服飾的姑娘嫵媚可愛,比內地的姑娘更有冷豔驚人的魅力。
中秋之夜,我們在新疆度過了終生難忘的夜晚。
熱情好客的烏局文協同誌們為使遠道而來的客人能夠愉快度過中秋良宵,白天就開始忙碌起來了。
在局老幹部部遊藝室外,4張長桌上擺滿了庫爾勒香梨、吐魯番馬奶葡萄、金黃的哈密瓜、翠靈靈的大西瓜、豆沙餡月餅、還有一尺多直徑的饢,院裏架起了熱哄哄的碳爐子;屋裏的七八個姑娘在忙著準備羊肉串,隨即架在炭火上燒烤起來,鮮亮流油的羊肉串撒上佐料,令人唾涎欲滴,急不可耐,姑娘們烤得快,客人吃得歡。
一輪皎潔的明月緩緩升起,“月亮出來了,月亮出來了!”麵對這花好月圓良宵人們歡呼跳躍,翩翩起舞;誰說西出陽關無故人?一踏入新疆我們就感受到新疆人民熱情好客勝似內地啊!
絲路筆會合影,左1,洛陽 張元純 左2 呂孟申 左3 鄭州局文協任丹
右1,鐵道部文協 王亞莉 右2, 洛陽 馮崇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