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心海蕩舟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風骨

(2021-06-26 11:13:33) 下一個

 在漯河一高讀書期間,來往密切的同學有張連法、翟清河、王留根,王向榮等。張連法原在漯河四中二五班,在初中來往不多,到了高中分到一個班,感情一下升溫,來往很頻繁,成為無話不談形影不離的好友。

人這一生的路途,引路靠貴人,走路靠自己,成長靠經曆,骨子裏有倔強,靈魂上有信仰,目有所望,心有所想,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是中國老輩人一直信奉的古訓。
      張連法家在漯河東不遠的朱莊,當時朱莊屬郾城鄧襄鄉管轄,不歸漯河。村莊西、南和北均為黃崗、萬莊、翟莊與龍塘村,土地毗鄰,經過幾十年的開發,朱莊也成為城中都市村莊了。朱莊為明代姓朱一家大戶居住,得名朱莊,現在姓閆姓謝的居多,其它為雜姓,但卻無一家姓朱的。連法的爺爺一輩遷居朱莊,屬外來姓,孤此一家,族性較弱,無家族勢力。爺爺和父輩農耕為生,都一生本分,連法兄弟五個,其排行老二,一米七六個兒,長得眉清目秀,精明強幹,腦袋瓜特別好使,在孩童時代,都知讀書學習,小有誌向。

我們原來都在漯河四中初中畢業,在漯河一高上學期間,遇上刮風下雨,就跟我一塊到萬莊我家住了。我們一大家人都不把連法當外人,碰上啥吃啥,我母親和哥嫂也把他和我一樣看待。一有時間我和連法也到清河家玩樂、學習,摘抄好的古文章,探討練習書法,幾年裏我們三人都互相串門走動,這是經常性的。在高中期間的業餘時間裏,我們也默默地學了很多東西,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理想:將來不求聞達天下,但求無愧於心,現在學習,將來報答父母,報效社會。

高中畢業後,由於是文革後期,連法還是懷著鬱悶的心情回到了農村老家。在那完全計劃經濟的時代,城鄉之間的差別是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能夠跳出農村,吃上商品糧是農村孩子做夢都企盼的好事。

那時我高中一畢業,當時的漯河外貿局主管宣傳工作的我本家哥叫呂自淮,早就打招呼叫我去外貿局,幫他搞宣傳寫寫畫畫,當他的助手。

那時漯河火車站臨大街有一排很顯眼的宣傳櫥窗,是當時市裏分配給市屬各局委的硬任務。宣傳櫥窗是各局委的門麵和窗口,所以都很重視,辦好櫥窗是一項政治任務,從櫥窗內容到編排設計插圖、文字都要體現各局委的實力和水準。

當時外貿局長姓嶽,也就三十多歲,長得一表人才,濃眉大眼,清瞿的臉龐,一身西裝打著領帶,皮鞋錚亮。嶽局長很和善,辦事幹淨利落,在局裏是一言九鼎不容置疑的人。

我自淮哥是他的心腹,信得過的嫡係之一,對於我的到來,嶽局長親自召見,並設宴款待,我就跟著自淮哥擔當起局裏的宣傳美化車站櫥窗的定期更換任務。

每次看到連法垂頭喪氣萎靡不振回村的樣子,深厚的同學情使我非常同情,油然生起我必須幫他一把,我就和自淮哥商量,找嶽局長讓他安排連法到局下屬外貿倉庫幹押運的活,主要負責河南生豬、雞鴨等活體專用車,跟車押運到深圳北,過九龍海關到香港。

去時乘專用車,押運活畜一路喂食、上水,到深圳北完成押運任務,坐火車硬臥返回。押運是一項辛苦而且責任重的工作,對押運人員素質要求比較嚴。

嶽局長很爽快地答應了我們的要求,立即安排連法到外貿局倉庫幹押運工作。工作一段後根據局裏需要,連法又被安排到外貿局裘

皮生產車間,裘皮生產加工車間主要是負責各地區入庫的牛、羊獸皮一類的藥物浸泡、鏟皮除肉,裁剪縫製、再製成大衣、夾克的半成品

出口外銷。並負責車間的學習和宣傳,他也深受領導和師傅同誌們的愛戴。緊張有序的工作使其忘掉了回鄉後的絲絲憂愁,增添了進入工作崗位的愉悅。

 那時連發在漯河外貿幹,隻能是不在編的臨時工,隻有努力幹好工作的義務,沒有轉正成為正式工的機會。心裏總不踏實,他知道隻能從郾城縣、鄉幹起,才能解決編製,吃上商品糧。他隻能揮淚告別工友,重回老家。

連發心裏始終有一團火,那就是不向命運屈服,靠自己誠摯的心,自己的心血汗水闖出屬於自己的那一方天地。一九七三年,經轄區鄧襄鄉領導的舉薦,他回到鄧襄鄉社辦企業分管財務,後又分管鄉水利工程,由於工作踏實、負責,又被抽調郾城縣水利局工程隊辦公室。

一個人要想成功,必須要有才華,機遇和運氣,天時地利與人和,這些全有了,才會逐步實現理想,也可能是機遇和巧合,恰逢當時郾城縣政府區劃辦公室需要一名有較高素養的人員,經有關領導考查,物色到了連法。從此,這是改變連法前程命運的一個起點。幸運的連法抱著臥薪嚐膽、破釜沉舟的信念,全身心地滿懷激情的投入到新的工作。

經過省測繪局培訓學習後,從一點一滴地學起、測量、計算、繪圖,編製圖譜、文字材料的編寫匯總,全縣的農、林、牧、副、漁各業都要經過農業土地普查,編匯成冊。一個個數據,一條條線段,螞蟻大小的村莊名稱,縝密而又準確的標寫在地圖上,連法和辦公室的領導們經過五年的拚搏努力,終於完成了《郾城縣農業區劃》《郾城縣農業區劃圖集》兩本巨著,並完成了農業區劃一係列工作。同時該項成果獲得了河南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進步獎三等獎,許昌地區二等獎。
     該區劃圖集,凝結著連發多少心血和汗水啊!五年的顛簸辛勞,那是一步步丈量,一筆筆描畫出來的呀。夏天烈日當空,蚊蟲叮咬;隆冬寒風刺骨,手腳凍裂。星月可以作證,大地可以作證,原本小白臉眉清目秀的連法,一下子膚色變黑了,滄桑歲月使他逐漸成熟,人生百味,他飽嚐了生活的艱辛,使自己強大起來,那些吃過的苦,遭過的罪,回頭看看竟成了他日後步入輝煌的鋪路石。

辛勤的汗水、勞動的結晶,終於結出了喜人的碩果,根據國家有關政策,連法被破例錄用為國家正式幹部,也同時把全家人轉為農轉非戶口,家屬安排了工作,孩子進城上了學。
   一個人的命運,除了看個人的努力,還要看時代的進程。 生活對誰都是一樣的不容易,不同的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曲折和不同的坎坷,但是給人帶來的痛苦都是相同的,上天並沒有厚此薄彼,能夠挺過來突圍出去,絕不是靠幸運和僥幸,而是靠非凡的耐力和置於死地而後生浴火重生的涅槃和烈烈風骨。

    幸運的喜事連連,連法入了黨,又同時考入了河南省委黨校,進修黨政幹部管理專業,瞬間三年大專畢業。1989年連發提拔為科級幹部,調孟廟鎮任組織委員,一年後又調入了萬金鄉分別任副鄉長,副書記職務,出色的工作,擔當的秉性,清新的思路迎來了全鄉上下良好的口碑和讚譽,在萬金又是一個五年,根據工作需要又調到黑龍潭任鄉長職務。

在農村基層工作就如習武人士一樣,踢、打、摔、拿樣樣必會,要有劍膽琴心,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念,堅持自己的善良,坦誠待人。你積累的人品和善良總在不經意間給你帶來驚喜和好運,一個人能走多遠,不是由他的腿決定的,而是由他的善良決定的,你有多善良,就有多好運。
    經過近十年的農村經驗,激發了連法的勵誌,鍛煉了豐富的經驗,培植了工作的膽識,他所在的黑龍潭鄉,年年被評為先進鄉鎮。九八年被調到郾城檢察院任副檢察長,在基層領導崗位上轉眼幹了近十年,又回到了機關工作。

機關和基層,崗位不同,責任相同,隻要工作好,同樣有好評,不像在農村,需要衝鋒陷陣,這需要把握政策和法律要領。他是從農村成長走出來的,在不同的崗位履行自己的職責,也成為了他一生的追求。

從連發幾十年走過的路,可以悟出這樣的道理,那就是:人這一生總要有一些困難,一些痛苦,需要我們去經受,去承擔。自己的路要自己走,永遠都不可能借別人的翅膀飛上自己的天空。所有想要的東西,都要靠自己去努力得到。

    在檢察院退居二線後,連法又愛上了業餘收藏,主要是古代瓷器係列,對曆代各個窯口瓷器窯址的分布,生產工藝、紋飾繪畫,真偽的鑒賞進行探索和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年後連法編著了一本由中國文物鑒定大家史樹青老先生題寫書名的《中國曆代文房之寶》一書,全國發行。並在中國科技雜誌和多種刊物發表多篇論文。
2015年經省文物部門申報,連發被河南省科協審批為“文博副研究員”高級職稱。
    連法已過了七十歲的門檻,但他依然精神矍鑠,精力充沛,生活依然快節奏,總是閑不下來充實而快樂。他沉醉在古玩瓷器的鑒賞收藏之中,樂此不疲。用一顆年輕的心,不辜負身邊每一場花開,也不辜負當下一點一滴的擁有。借時光之手,暖一處花開,借一方晴空,擁抱夢想。

連法回鄉期間,我和翟清河經常去朱莊找他玩,在他家吃住,吃喝不論,至今還覺得他家老母親烙的蔥花餅特別好吃,又香又筋道。

在那期間,認識了村裏一個叫閆三毛的青年小夥,家裏成分高,處處受排擠,隻能幹些挑大糞、脫坯等苦活累活,並有疾病纏身,非常苦惱,我們到了朱莊,有空和他一起聊天玩。他也很樂意和我們交往。至今我還隱約記得三毛黑瘦鬱鬱寡歡的樣子,但他的眼神清澈,言談話語之間難掩他心中燃燒的火焰,他不甘久居人下,他像一隻落入陷阱的困獸,侍機衝破牢籠衝天而起。

過了幾年,連法說你們還記得三毛哥嗎?他大發了,他也算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

閆三毛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母親給他取名叫三毛。三毛四歲喪父,家境貧寒,幼小年紀,既要幹活,又要讀書。12歲那年,天降災禍,不知因何右腿疼痛,不能行走,中斷學業。為了治病,母親變賣家裏所有值錢的東西,帶他去過不少地方,可是病還是越來越嚴重,右腿竟有8個流膿淌水的小洞,最後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炎。
    家裏實在拿不出錢給他治病,三毛隻好呆在家裏終日臥病在床。每當疼痛來襲,性格倔強的三毛把淚咽肚,強忍呻吟,萬念俱灰,真是喊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麵對病痛的折磨,三毛心陷絕境,不能自拔,兩次自尋短見,幸被及時發現。母親抱著他痛哭一場,說道:“三毛啊!隻要娘有這口氣,就要治好你的病。”從那以後,三毛下定決心活著,依仗雙拐,四處尋醫,每天伴隨他的是一把板胡替他宣泄心中的悲苦。
   
    同時,在他幼小的心靈暗暗發誓:假如他的病有朝一日能被治好,他要傾其餘生,拜師學醫,懸壺濟世,為的是讓世上所有與他患有同樣骨病的人不在遭受此罪。
蒼天不負有心人,1965年恰逢20歲的三毛,經表兄私下推薦,在當時的漯河市搬運醫院遇到他生命中的貴人——老中醫劉殿清先生。劉先生因為家庭成分問題,被下放到漯河搬運醫院,接受勞動改造。
    三毛一瘸一拐來到劉老先生的住處,掀開衣褲,“嘭”的一聲跪在老人膝下,哭訴著病魔摧殘這非人的八年經曆。老人忙扶起三毛,仔細診斷病情,安慰他說:“孩子,沒事的,能好!”隨手開了一個方子,抓藥炮製,熬製膏藥。一個療程下來,三毛扔掉拐杖;兩個療程下來,三毛的腿不疼了;三個療程下來,三毛行走像正常人了!三毛真是太高興了,整天圍著老人,執意叩拜恩人為師,學習治病救人的真本事,讓所有像他一樣患骨病的人解除痛苦。
   
   老人見見他心誠意篤,說道:“三毛你念書少,但悟性高,人品好,今天就破例收你為徒。”於是,劉殿清先生向他口授親傳治療骨髓炎、骨不連的臨床經驗,並送給三毛一個記有驗方的小本子,就這樣倆人竟成“忘年交”。
苦盡甘來。一年後,老人撒手人寰,三毛一邊務農一邊習醫,有點閑錢就買書買中草藥,按照老人的囑咐,在家支起鍋,熬製“藥膏”。為了觀察把握“藥膏”的粘度和色澤,他把自己穿的勞動布褲剪成一塊塊橢圓形,在上麵“烙餅’似的貼滿“藥膏”。十裏八村有患骨病的人,他聞訊主動登門送藥,不收一分錢。母親非常理解兒子的心情,說道:“這是行善事,娘樂意。”於是母親就把家裏僅有的一頭豬賣了,支持兒子幫人治病。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來求他看病的人絡繹不絕,他被村裏推為“赤腳醫生”。
   
     從此,三毛開始踏上行醫之路。
為了專研醫術,三毛將人體206塊骨頭比照《人體解剖圖譜》熟記於心,從硬啃《千金方》、死背《湯頭歌》開始,邊治病邊學習。收集民間藥方,結合自己8年患病生涯的切身體會,在劉殿清老先生原方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和完善。1995年,他研製的“骨應膏”獲國家專利,1997年“骨應膏”在美國紐約召開的國際傳統醫藥大會上獲得傑出產品金獎,由他撰寫的論文《骨髓炎的臨床觀察與治療》也在這次大會上獲得優秀論文獎。
     2017年12月28日,由人民日報指導,人民日報《民生周刊》雜誌社、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第五屆中國民生發展論壇暨第十一屆國際公益慈善論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在熱烈的掌聲中,閆三毛麵帶微笑,步履輕盈,走上頒獎台,從領導手中接過“2017年度中國健康公益大使”獎牌。
    2018年2月,“骨應膏”被漯河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漯河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年底又被列入河南省非遺。
   
    2013年3月,由他發起並成立“閆三毛豫劇團”,為百姓送戲送醫下鄉,舉行義診,為困難群眾免費治療,先後在開封、襄縣、禹州、郾城、召陵、舞陽等地舉行義演義診近百場,受益群眾達數萬人。
漯河市民營醫療協會,每年都要組織舉辦義診活動。為此,閆三毛熱情很高,不僅自己參與,還要協調其他民營醫院參與,以此擴大影響。先後在漯河雙匯廣場、召陵霧霽花海、紅楓廣場等地舉行大型義診。不僅如此,對那些來醫院就診的經濟困難患者,他實行減收或免收藥費和診療費。
    “我們不是為了掙錢而開醫院,而是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針對那些外地來就診的,我們實行免車費、免食宿費。針對那些家庭困難的特殊病人,我們實行減免醫藥費,甚至是免費治療,每年為困難群眾減免達二十多萬。”閆三毛說。
    “從醫心係千家樂,診治胸懷百姓寒”,是閆三毛從醫執業和治病救人的良知所在。“恪守從醫之道,常修從醫之德,常懷律己之心,常思念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是閆三毛尚醫為人的“四常”。
    他說:“一千多年前張仲景就給我們一個標準答案——大醫精誠!所謂大醫者,已解決眾生疾苦為大,然而具有具備精誠者,才可承大醫之名;也就是為醫者不僅要有高超的醫術,更需要承於高尚的品德。懷濟世之心,力解百姓之苦;居草堂之中,細尋蒼生之疾,是我苦苦追尋了五十年的境界,但大半生過去,我卻深知自己還與這種境界差的很遠很遠......”
    
      你若盛開,花香自來。隨著漯河股骨頭專科醫院的知名度、誠信度、美譽度日益提升,來院就診的患者也越來越多。醫院先後榮獲“漯河市殘疾人工作先進單位”、“漯河中醫骨病專科定點醫院”、“漯河職工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漯河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等。閆三毛本人也榮獲“2017年度中國健康公益大使”、“2018年中國健康產業新興領軍人物”。

   1975年,在漯河政府的支持下,三毛在開辦了骨病專科門診。開張那天,他對外宣布,無效退款。“無效退款”這四個字,至今仍在醫院的公示牌裏看到。1990年,他南下廣州,創辦了南方骨科治療中心。2007年,北京閆三毛骨病中醫院開張。現在閆三毛已經在山東、江蘇、新疆、呼和浩特、內蒙古、香港等省地開了13家醫院。

      閆三毛結合自身患病生涯的親身體會,精選30多種名貴中草藥,經臨床長期驗證療效,反複試驗總結,終於研製出見效快、療效高的“骨應膏、萬應丹”係 列 藥物。該藥具有化瘀消腫、生肌活血,及時去除死骨,促進新骨生長,調節機體內環境,補氣養血,化瘀行滯、扶正祛邪等功效。對臨床各類骨病頑疾有獨特療效,病情一般一個月達到好轉,3--6個月達到痊愈。該藥1996年獲得國家專利(專利號ZL96122243·3),1997年在美國紐約國際傳統醫學大會上被評為傳統醫學傑出產品金獎,他撰寫的論文《中醫治療骨髓炎臨床報告》獲國際傳統醫學傑出論文獎。多年來,閆三毛已為數以萬計的骨病患者解除了病痛,有許多是讓病痛折磨多年經久不愈甚被大醫院判定截肢的病人,大大降低了骨病患者的致殘率。《健康報》、《中國衛生畫報》、《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多家媒體都對他作了宣傳報導,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吳階平為其題寫院名,原衛生部副部長孫隆椿親切接見並熱情題詞:熱情服務,文明行醫。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親切接見了他,並熱情題題詞:弘揚歧黃醫術,造福人民群眾。
 
     2004年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了著名傳記作家鬱青的封筆之作,近30萬字的人物傳記 《中原奇士——骨病專家閆三毛傳》,高度評價閆三毛為當代骨病奇士。閆三毛之所以被讚譽為中原奇士,是因為他創製的中醫療法治愈骨病頑症的神奇效果。有一位受人尊敬的患病老人,他是一位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老革命。在解放戰爭中左腿多處中彈負傷,後感染形成骨髓炎、骨外露。解放後幾十年遍訪全國各地名醫,都是效果不佳,病痛折磨了他大半輩子。2002年他慕名找到了閆三毛,說:“你能治好我的病,算你有本事!我會年年來看你。 ”閆三毛笑笑說“也沒啥本事,試試看吧。 ”半年後,老人的腿奇跡般的痊愈了。自此之後,閆三毛成了老人的莫逆之交。每年春暖花開的四五月間,在閆三毛醫院裏你會看到一位魁梧的老人在親人的陪伴下悠閑療養。他就是費孝通的堂弟,原貴州水城鋼鐵集團的老總—費孝成。
   
    2018年,由劉一執導的豫劇故事片《風骨》開機,曆時三年,以閆三毛童年因病在身,從而踏上求醫、學醫、從醫之路為世間脈絡,再現了閆三毛繼承、傳承祖國中醫秘方救死扶傷,攻克疑難骨病,大醫大愛的無私奉獻精神。《風骨》是國內首部以真人真事創作的當代中醫醫術的豫劇故事。
影片中河南豫劇名家孟祥禮飾演三毛,南陽豫劇名家胡西華飾演三毛的恩師、名醫。2020年,漯河市委宣傳部組織《風骨》影片發布會,在漯河人民會堂舉辦隆重的首發式。該劇在國內陸續上演,三毛和他的醫術名揚海內外。
        
    從張連法和閆三毛的人生經曆中我們可以得知:風骨決定一個人生命的意義,有風骨的人終能從地獄之門走出來,堂堂正正書寫壯美的畫卷。人生沒有彩排,隻有不敢過坎的人,沒有過不去的坎。行走在紛繁喧囂的塵世,不悲不喜,得失兩忘,努力修煉一顆淡泊安寧的心,坦然麵對日出日落。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不管你落魄窮困潦倒,還是春風得意名利雙收,在大自然的輪回當中我們都渺若塵埃,再微弱渺小的生命都有生命的香味,都有生命的花朵,都能用自己的善舉,讓世界變得更好,讓歲月生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